有人说,一座城市要丰满,主要靠房地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庆在10年内举办15届房交会,是因为有了政府的优惠政策,市民才成了最大的赢家。而每年举办的房交会,正是看着山城重庆日渐丰满的见证者。
十年地产“优惠”见证重庆城市之“变”
颤动:重庆房交会一年跨出一大步
1995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上清寺渝中大厦热闹非凡,重庆市第一届房交会的如期举办让政府的官员、参展的开发商和一拨又一拨前往观展的市民兴奋不已。
由于是第一届房交会,为了促进销售,市政府决定给予买卖双方最大幅度的税费减免优惠,将售购双方应缴税费11、5%狂减至1、75%。三天下来,102家参展企业共销售房屋1157件,销售面积达到38、158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8亿元,接待人数8万人。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重庆房地产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开始站在市场化运作的起点上,奋勇前进,直到今天。因为截止2005年春季房交会的成交数据显示,即便在取消历届优惠政策、恰逢央行再度加息0、2%、个贷首付门槛提高、国务院八点意见发布、金融及土地新政双管齐下的情况下,此次房交会也没有受到想象中的冷漠,反而出人意料的迎来了山城市民空前踊跃的参与热潮。
有人说,一座城市要丰满,主要靠房地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庆每年举办的房交会正是看着山城日渐丰满的见证者。
众览10年房交会,优惠不断升级,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地点也从最初的渝中大厦,转移到上清寺太平洋广场、从西南技术商城鹰冠国际会展中心过渡到解放卑地王广场和重庆技术展览中心,再到去年的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展览面积、展位数量、参展企业、参展人数逐年递增的背后,是重庆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轨迹。而会场向南迁移,不光意味着楼盘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也意味着重庆地产将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发展:一个盛会造就一个行业
这正所谓一个盛会造就一个行业,一个盛会见证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和市民生活的改善。房交会,这个由政府搭建,市民和开发商共同参演的大舞台,10年来,节目内容日趋丰富,舞台魅力逐渐显现。最初,进场企业主要是为数不多的开发商,其目的不过是借助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实现更多的销售;对消费者而言,则主要是想通过政府的税费优惠政策,节省一笔购房款。
因为在那之后,重庆不断变更出新的优惠政策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和引领市场的迅猛发展。从1997年银行开始办理按揭贷款购房、政府开始推出公有住房使用权交易和房屋拆迁安置权交易等新内容。“寅吃卯粮”带来的是消费观念的转变,也让更多的人提前实现了买房的梦想;1999年3月,市政府颁布《关于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通知》以及《重庆市住房货币化分配实施方案(试行)》,此举极大的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个人需要买房比例从不到1%上升一下子上升到95%以上,重庆房地产业首次真正步入了市场化阶段;其后的2001年1月,新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正式启用,购房者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和透明;2001年12月,新东福花园爆出一房二卖、重复抵押丑闻后,敲响了我市商品房交易的诚信警钟,进而推动了次年《商品房买卖合同联机备案制度》的出台、、、、、、
拐点:2002年是优惠集中年
2002年,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举办首届“重庆50佳房地产交易诚信企业”评选,并首次在重庆地产评选中将消费者的利益作为第一标准。紧随该优惠的后面,政府开始以诚信来引导和规范开发企业,给众多购房者一个满意的消费环境;2002年7月重庆实施路桥年票制,将“七桥一隧”纳入年票范围后,次年7月1日,外环高速也纳入年票范围,两大举措不仅拓宽了市民的出行半径,更拓展了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半径;2002年8月,《重庆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套内计价购房的城市,这一手段成功解决物业投诉中居高不下的面积纠纷问题;2002年后,为了适应土地储备整治投融资体制改革,我市成立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地产集团,承担土地储备整治任务、土地开发整理、旧城改造、社会文化事业项目建设等任务。这意味着由政府调控下的重庆市土地储备和开发时代来临。
如果说以上措施是政府从政策的角度来保证广大市民的“优惠”落到实处,那么,2002年至2004年这一阶段,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在全市开展的解决两证遗留问题民心工程的专项工作,则是为更好地维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奠定了法律和制度的坚实基础。
见证:重庆还将扩容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重庆楼市来讲,它却意义非凡。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5年重庆市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为8、13平方米,截止到2004年,这一数据已经上涨到了28、25平方米;10年前,大多数人还居住在单位集资楼里,以没有阳台的砖混结构自以为是,今天,人们更多的是站在自家的阳台前鸟瞰新重庆。10年前,被许多人推崇的“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的观念,也被他们主动的抛弃和否定了,因为他们越来越喜欢“出城”居住,因为那里有更好的环境和空气;对许多人来讲,房子已经不再仅仅是他们衣食住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次置业乃至多次置业正成为许多家庭追求新生活的一种方式。
因为,对中国所有的城市而言,这是个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时代,而重庆在这方面表现尤甚,眼下重庆都市圈每年新增加的面积是20至25平方公里,主城区周边的郊区、农田在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花园洋房、别墅豪宅等各色个性化小区。四公里、五小区等以前蛙声一遍、稻香连绵的区域,如今早已变成了高档社区,并屡屡在房交会上成为主角。
而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面积将由现在的6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2700平方公里,未来五年每年将有60万人口“农转非”,其中,有20万人要住进主城区,必然进一步激发住宅需求,与次如影随形的是,重庆房交会也从最初的一年一次发展到2002年开始的每年两次,从当初的几十家开发商发展到现在的近200家,从几亿元的成交金额发展到30多亿元。
应该说,伴随着房交会的持续举办,重庆人的居住条件以及人居意识正在并还将继续发生巨变。因为,目前的重庆正越过周围群山和滔滔两江的阻隔,在历届房交会优惠政策的影响和潜在影响下,不断扩容、不断成长。它的城市化进程向东西南北的郊区不断推进:重庆向北、主城向西、住在南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