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练习答案6

(2006-09-26 21:25:34)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一、名词解释
1.文字
“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2.表意文字  
每一种独立形成的文字都脱胎于记事的图画,而从记事图画直接发展出来的文字是象形的表意字。可分为象形字和会意字两种。象形字是用和事物相似的图画来指称与该事物相关的语素或词。如“日、月、山、门、鱼、牛、木”等。会意字是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图画或指示符号来表达某个词,如“休、从、林、上”等。这些由象形字和会意字构成的表意字虽然可以通过形体知道它所表达的意义,但这种由形体知义的过程往往不是很准确,有时候人们不一定知道象形和表意字代表的究竟是哪一个语素或词,况且语言中还有许多虚词和抽象的词是难以象形和会意的。于是人们又想到了其它的造字方法。
3.意音文字
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汉字是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意音文字根据造字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纯表意字(象形、会意字)、纯表音字(假借字)、表意兼表音字(形声字)三种。 
4.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放弃了表意的造字方法,改为直接记录语言单位的读音,即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或与音节挂上钩,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这是一种比较简明的文字体系,可分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大类。 
5.书面语
书面语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书面语是用文字写成的,但书面语不是文字问题,而是语言问题;口语的书写形式也不是书面语。
二、填 空 题
1.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  语言 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  书写 符号。
2.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 时空 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3.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  字形 。文字是用“ 形 ”通过“ 音 ”来表达“ 意 ”的。
4.古代记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  实物 记事,一种是用  图画  记事。
5.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  音意 文字,即兼有 表音  、 表意  两种方法的文字。
6.古埃及的 圣书字  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  钉头字 字、中美洲的  玛雅 文和我国的汉字都属于意音文字。
7.从表意到表  表音 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  表音或音位 文字是语言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
20.口语和书面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  风格 变异。
三、选择题
1.下列各组汉字中形、音、义齐全的一组是(C)。
  A、人、是、山、蝴     B、玻、点、灯、机
  C、汉、语、拼、音     D、口、旅、视、玫  
2. 下列概念中都属于书写符号系统的是(A)。
A、笔画、笔顺、拼音表     B、字母、字母顺序、字典
C、拼写规则、标点、偏旁   D、偏旁、字母、词类表
3.下列文字中属于音节文字的是(A)。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法文字母
4.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B)。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
5.文字的产生与(A)有密切关系。
    A、图画            B、实物
C、结绳            D、讯木
6.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D)三个阶段。
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
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四、问答题
1.简述文字的作用。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文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突破了有声语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语言交际的范围。
  (2)文字是人类积累知识的工具和传播科学的媒介。文字产生以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经验和知识只能通过口耳相传,而文字产生以后,前人的创造性成果可以通过文字记载下来,变成我们今天生活的基础,人类能更好地总结生产经验,发展科学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丰富的文化艺术。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字文本进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大容量地传承文化,而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了历史,文字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标志。
  (3)文字导致了书面语的产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文学语言的形成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4)文字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是文化的活化石。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社会的生活、历史通过文字记载得以保存下来,同时我们又可以透过文字本身看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的情况,因为文字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古人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也必然在文字中有所反映。
2.简述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的条件。
和原始文字比较,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如下的条件:
(1)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散成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
(2)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
(3)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依照它们的顺序念出来,也就是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3.简述汉语书面语言的特点。
(1)汉语词语的读音虽然古今有别,但文字的写法却是一样的,这在客观上便于沟通古今。
(2)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汉语书面语就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语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汉语的书面语的词语不是通过“读”的方式,而是直接通过“看”的方式进入不同的方言区,与当地的方音挂钩,它的读音在不同的地区可以各不相同。碰到不认识的字,方言区的人只要知道它读如某字,就用自己方言里那个字的音去读它。只有在汉语这样的语言中才能看到书面语和口语的这种特殊的关系
4.试论汉字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但文字和语言的发展又是不同步的,当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发展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改进或改革文字。世界上几种古老的意音文字,目前只有汉字还在使用,这是因为汉字较好地适应了汉语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汉字在书面上代表一个音节,记录一个汉语语素,正好适应了汉语语素单音节的特点。
  (2)汉语音节结构较简单,语言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而书面上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来表示,起到了区分同音语素和词的作用。如“事、式、势”等,口语中易混同,书面上一看便知。
  (3)汉字具有跨越方言、沟通古今的作用。汉语方言分歧很大,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上虽差别很大,但由于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而各个方言区语素又大同小异,因此汉字就成了各个方言区交际的最好的工具。由于汉字的字形不直接与语音挂钩,因此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可以起到沟通古今的作用,现代的人可以利用汉字直接读懂古代的文献。
5.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听和说连在一起,要求快,因而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看和写连在一起,可以从容推敲,仔细琢磨。这就给口语和书面语带来一些不同的特点,使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说话的时候,除了联词成句以外,还可以利用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身势等伴随的动作以及说话时的情景。口头交际讲求效率,有这么多的条件可以利用,所以口语的用同范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补说,也有起填空作用的“呃,呃”“这个,那个”之类的废话。写作的情况不同,口语中的各种伴随因素不起作用了,只有标点符号还起一点作用,但也有限。书面语只能用别的手段来弥补不足:扩大用词的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口语和书面语的这些差别是由使用条件决定的,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练习答案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