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香班级建设课题申报评审书

(2008-11-15 14:04:5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书香班级建设的实施策略研究,指的是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寻找到小学书香班级建设的最佳策略,以策略的优化推进书香班级建设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实施策略”是方法上位的概念,是用于指导书香班级建设实践的,实施策略的研究既要遵循新课程理论的科学指导,又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关键词“书香班级”,指的是班级建设中的一种文化育人方式,班级的文化发展特征。书香班级不应该是个别典型,而是普遍意义的小学班级所应该共同追求的。它不是一种标签或者荣誉,而是深入学生心灵,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的平台和载体。

新课程理念是这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理论支撑,小学是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外很多民族都很重视让儿童早期进行大量的阅读,美国人每年大约购书25亿本,人均年购9本。韩国是7本,日本则有近40本。而中国人均年购不足3本。美国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他们孩子的阅读量是我们中国孩子的6倍。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2001年,日本还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目前我国读书的人则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我们国内也有很多专家呼吁人们要读书,并把每年的4月2号定为读书日,以推动全民族阅读活动,丰富国民的精神生活。

2.近年来,国内书香童年行动在朱永新先生的倡导下,全国许多中小学、乃至高校都投入了新教育实验的研究之中。“营造书香校园”更是成为了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倡导广泛阅读,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已被许多学校作为其研究目标和办学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实际,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3.在书香班级建设方面,很多学校和教师有着先进的做法,一些案例得以传播和推介,但是从理论高度研讨新课程背景下书香班级建设的论文、论著还不多。课题组成员搜索相关资料无结果。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主要目标:

⑴新课程理念下书香班级环境的创设研究。读书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理应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

⑵新课程理念下书香班级阅读指导课的实施策略研究。如,阅读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名著导读课、读书汇报课、阅读积累课、阅读想象课、经典颂读课、阅读与写作课等,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名家名篇,吟诵古今诗文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⑶新课程理念下书香班级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研究教材,充分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找准课外延伸的切入点,探索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的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互相沟通、相互相成的阅读体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⑷新课程背景下班级阅读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采用老师指定和学生自由选择和家长推荐阅读篇目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内容包括古今诗歌、中外著名小说、童话寓言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让全班的同学互相借阅,保证学生拥有一套较完善的课外阅读课程体系,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

研究重点:营造浓郁的班级阅读文化氛围,发挥其潜在的教育意义;充分挖掘校本阅读资源,编印校本教材;坚持师本,倡导教师首先成为阅读者;坚持生本,积极有效指导学生读书,使学生健康发展。

研究难点: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是外显的,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内在阅读”、“主动阅读”。怎样使教师和学生能积极主动并持久地把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所在。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是不断完善阅读机制,特别是“晨诵午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和“阅读挑战”机制,提高“阶梯阅读”的针对性,形成阅读引领成长的完善体系。

二是抬高主题阅读研究的标杆,深度开展阅读与教学。开展阅读与习惯养成、阅读与校园文化等方面有机结合的路径研究,还要把阅读与学科课程、社团活动、特色发展等有机结合,不断整合阅读资源,丰富阅读的内涵。

三是加强阅读活动的常态化建设。积极开展“阅读节”活动,“我的阅读故事”系列征文、书本剧展示活动,正常参加江苏省“小书虫”读写大奖赛,以提供更多阅读活动的展示与交流平台。

四、丰富读书活动的展示平台。常开展读书会活动,引导小书虫自己出刊班级《读书小报》。

五、建立学生小书库,充实读书源头。读书活动中,召开题为“我是这样建立小书库的”班队会,大家集思广益,谈论如何买书、存书、读书。要求每个学生书包里每天都存有1——2本的课外书。    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可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初步构建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儿童阅读教育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初步构建了以中外适合儿童阅读的名著、古诗文和现当代优美文为主要内容的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分为精读和略读课程,还构建了以时文、儿童报刊、网络为对象的浏览课程。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海伦凯勒)书香的浸染,学生从书中学会怎样做人,言谈举止方面较以前文明,道德情操得到潜移默化。在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会中,学生能惊喜地发现并体验到读书的乐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孩子渐渐喜欢上读书。

3.探索研究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模式

在借鉴别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能摸索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模式和课型。有阅读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交流课、阅读欣赏课、名著导读课、读书汇报课、阅读积累课、阅读想象课、经典颂读课、阅读与写作课、自由阅读课等。

4.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不仅从阅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还明白如何做人,感受到阅读是童年的美好享受。尽情吮吸阅读的丰富营养,使学生的成长之路得到切实有效的引领,对于学生开阔心胸,学会美德,开掘才智,塑造自我大有裨益。

5.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身教重于言教”,要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必须先下水阅读。为了能更有目的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师首先身体力行。在接触各种名著的过程中,教师的阅读内容也得到拓展,知识面也开阔,特别对儿童文学有了更多的了解。老师的鉴赏能力、文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1)精美《读书小报》多期。

小报

2009年12月

潘云萍

(2)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报告

2009年12月

王雪琴

(3)读书笔记资料。

现场资料

2009年11月

戴扣网

 

 

 

 

 

 

 

 

最终成果(限3项)

(1)教师科研论文辑录。

文集

2009年11月

潘云萍

(4)读书活动视频、图片资料

资料

2009年10月

王雪琴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本课题研究力量强。所有研究成员均为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得到江苏省特级教师、我校校长、周卫东等名师的支持,研究人员包含班级管理、语文教学、少先队等各方面的骨干。所有研究人员均在省级以上比赛有科研论文获奖,一些研究成员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专业报刊发表过论文。课题组成员分工合理,通力协作,有望早出成果。

2.本课题结合学校及班级实际。我校提出“读书成习惯、美德成素养、神算成技能”等办学目标,本课题的研究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得到学校的支持和许多师生的关注。

3.学校已经同意给予本课题研究经费上的支持。

4.本课题研究现实意义和拓展空间较大,便于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不断提升。

5.本课题组成员将紧密依靠市教育局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关心,将研究工作深入进行下去,促使研究服务于工作。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关“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三仟元的研究经费。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二)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三)盐城市教科院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