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记 |
我的老家在蓬莱,蓬莱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在蓬莱过年是很热闹的。
过年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开始算的。这天俗称“辞灶”,是主管家庭生活的灶神爷每年到天庭汇报各家情况的日子。这一天,家家会在自家的八仙桌上供上摆上品,一般是点心水果等,还要点上香,重要的是一定要供上糖果,是为了让灶君吃了甜的嘴巴好上天言好事 。晚上要包饺子,一定要是肉馅的,饺子下锅前,要先放一挂鞭炮,然后再下锅煮,饺子煮好后,先用碗盛出三个还要放一些饺子汤,双手捧着碗到厨房的门口供一供,类似作揖,要做三次,算是给灶王爷吃。恭送这位一家之主“上天言好事”去。
接着,俗称的“忙年”就开始了。
扫灰。一般需要用一天时间,要把家里的卫生彻底打扫一遍,屋顶上的蜘蛛网以及落在落顶上的浮尘,往往要把扫炕用的小笤帚绑在长长的竹竿上以便够得着。窗户的玻璃也要统统擦一遍,整整一天下来,人变得灰头土脸的,房屋变得干干净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然后就是准备年货。女人们开始蒸制各种面食,最主要的就是饽饽。我们那里的饽饽很有特色,一种特别大的,一个足有一斤多,每个饽饽的上面都要用木制的章盖上桃红色的一角硬币大小的梅花印;还有一种是用卡(我们那里这么叫,类似做糕点的模子,是木制的)做出各种造型的饽饽,有鱼,寿桃等等,都取其寓意:年年有余,长寿百岁等;还有把馒头上面放上枣的;还有在馒头上做成各种花的,五颜六色甚是好看,最常做的是前面的两种,因为吃起来比较方便,做起来也相对来说容易。(今年回家因为没呆几天,忘记拍几张照片了,等明年吧,呵呵)。
还有炸面鱼,炸花鱼,炸麻花,蒸包子,蒸年糕,炸带鱼,炸鲅鱼等等。
在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冻儿。在老家,每年过年都会做这两道菜。从颜色分一红一白。红的一般是用猪蹄熬制的,白的一般是用鸡熬制的。每种都会做一大盆,吃的时候用勺子挖一块块地盛出来,特别地方便。做得好的冻儿是透明的,这要有很好的功力才能做得出来,入口即化,很适合老人和小孩吃。
做完上面这些东西,也差不多就到大年三十了。
到了年三十这天,家家的男人都会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中午要吃团圆饭,做一桌饭菜,主食是米饭。吃完午饭,就开始忙活做饺子了。饺子要做两种,一种是肉馅的,一种是菜馅的。肉馅是用来晚上吃的,菜馅的是在初一早晨吃的。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要在初一早晨吃的饺子里放上硬币、枣、糖、年糕这几样东西。吃到硬币的意味着要发财;枣意味着生活像枣一样红红火火;糖意味着生活甜甜蜜蜜,年糕意味着小孩要长得高高的。下午三四点左右,开始接财神回家过年,每家都会朝西方放鞭炮,然后在财神像前供奉上瓜果点心等供品。
天黑前开始迎神,过年就正式开始了。习俗和过小年那一天差不多,只是比那一天放的鞭炮要多一些,男人们放完后,女人往往是已经把锅里的水烧开了,就开始放锅里下饺子,饺子煮好后,照例盛出三个放一些饺子汤,供一供。然后一家人开始吃饺子。
吃完晚饭后,家里的女人要把屋里再收拾一下,把初一要穿的新衣服准备好,差不多就上床睡觉了。因为初一的早晨要在凌晨二三点钟起床,所以年三十的晚上一般都很早休息,我长这么大,还从未在年三十晚上看过春节晚会就是这个原因。
虽然有早起这样的习俗,但还是会有少数人熬到十二点的。十二点的时候,也会有人放鞭炮,不是很多,大概一点左右,就音响全无了,大家都睡觉了。
凌晨二三点钟,鞭炮声又响起来了,人们陆陆续续都起床了,人们要在天亮之前到各亲戚家拜年。我们家是这样的,爸爸先起床放鞭炮,放半个多小时左右,待我和妈妈都起床后,我们要一起到奶奶家。奶奶家的院子里摆上了各式祭天地的大饽饽,还要点燃两支大红蜡烛,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事事如意。正屋里也会摆上供品,是用来供奉去世的家人的。家人要互相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爸爸和叔叔们还要在奶奶家再放鞭炮,这个时候大约是凌晨四点钟。放完鞭炮开始忙活着炒菜,要做满满一大桌菜,一家人要在一起喝一杯。吃完饭后,爸爸和叔叔等家里的男人们要到各家拜年了,要趁天亮前将年拜完。有时候还没吃完饭就已经有人来拜年了,他们往往要在正屋的供桌前磕三个头,上一柱香来祭拜过世的爷爷。然后家里人会邀请他们坐下来喝杯酒。我们女人往往是回各自的家中等待前来拜年的人。女人是不用出去给别人拜年的。
过年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开始算的。这天俗称“辞灶”,是主管家庭生活的灶神爷每年到天庭汇报各家情况的日子。这一天,家家会在自家的八仙桌上供上摆上品,一般是点心水果等,还要点上香,重要的是一定要供上糖果,是为了让灶君吃了甜的嘴巴好上天言好事 。晚上要包饺子,一定要是肉馅的,饺子下锅前,要先放一挂鞭炮,然后再下锅煮,饺子煮好后,先用碗盛出三个还要放一些饺子汤,双手捧着碗到厨房的门口供一供,类似作揖,要做三次,算是给灶王爷吃。恭送这位一家之主“上天言好事”去。
接着,俗称的“忙年”就开始了。
扫灰。一般需要用一天时间,要把家里的卫生彻底打扫一遍,屋顶上的蜘蛛网以及落在落顶上的浮尘,往往要把扫炕用的小笤帚绑在长长的竹竿上以便够得着。窗户的玻璃也要统统擦一遍,整整一天下来,人变得灰头土脸的,房屋变得干干净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然后就是准备年货。女人们开始蒸制各种面食,最主要的就是饽饽。我们那里的饽饽很有特色,一种特别大的,一个足有一斤多,每个饽饽的上面都要用木制的章盖上桃红色的一角硬币大小的梅花印;还有一种是用卡(我们那里这么叫,类似做糕点的模子,是木制的)做出各种造型的饽饽,有鱼,寿桃等等,都取其寓意:年年有余,长寿百岁等;还有把馒头上面放上枣的;还有在馒头上做成各种花的,五颜六色甚是好看,最常做的是前面的两种,因为吃起来比较方便,做起来也相对来说容易。(今年回家因为没呆几天,忘记拍几张照片了,等明年吧,呵呵)。
还有炸面鱼,炸花鱼,炸麻花,蒸包子,蒸年糕,炸带鱼,炸鲅鱼等等。
在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冻儿。在老家,每年过年都会做这两道菜。从颜色分一红一白。红的一般是用猪蹄熬制的,白的一般是用鸡熬制的。每种都会做一大盆,吃的时候用勺子挖一块块地盛出来,特别地方便。做得好的冻儿是透明的,这要有很好的功力才能做得出来,入口即化,很适合老人和小孩吃。
做完上面这些东西,也差不多就到大年三十了。
到了年三十这天,家家的男人都会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中午要吃团圆饭,做一桌饭菜,主食是米饭。吃完午饭,就开始忙活做饺子了。饺子要做两种,一种是肉馅的,一种是菜馅的。肉馅是用来晚上吃的,菜馅的是在初一早晨吃的。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要在初一早晨吃的饺子里放上硬币、枣、糖、年糕这几样东西。吃到硬币的意味着要发财;枣意味着生活像枣一样红红火火;糖意味着生活甜甜蜜蜜,年糕意味着小孩要长得高高的。下午三四点左右,开始接财神回家过年,每家都会朝西方放鞭炮,然后在财神像前供奉上瓜果点心等供品。
天黑前开始迎神,过年就正式开始了。习俗和过小年那一天差不多,只是比那一天放的鞭炮要多一些,男人们放完后,女人往往是已经把锅里的水烧开了,就开始放锅里下饺子,饺子煮好后,照例盛出三个放一些饺子汤,供一供。然后一家人开始吃饺子。
吃完晚饭后,家里的女人要把屋里再收拾一下,把初一要穿的新衣服准备好,差不多就上床睡觉了。因为初一的早晨要在凌晨二三点钟起床,所以年三十的晚上一般都很早休息,我长这么大,还从未在年三十晚上看过春节晚会就是这个原因。
虽然有早起这样的习俗,但还是会有少数人熬到十二点的。十二点的时候,也会有人放鞭炮,不是很多,大概一点左右,就音响全无了,大家都睡觉了。
凌晨二三点钟,鞭炮声又响起来了,人们陆陆续续都起床了,人们要在天亮之前到各亲戚家拜年。我们家是这样的,爸爸先起床放鞭炮,放半个多小时左右,待我和妈妈都起床后,我们要一起到奶奶家。奶奶家的院子里摆上了各式祭天地的大饽饽,还要点燃两支大红蜡烛,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事事如意。正屋里也会摆上供品,是用来供奉去世的家人的。家人要互相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爸爸和叔叔们还要在奶奶家再放鞭炮,这个时候大约是凌晨四点钟。放完鞭炮开始忙活着炒菜,要做满满一大桌菜,一家人要在一起喝一杯。吃完饭后,爸爸和叔叔等家里的男人们要到各家拜年了,要趁天亮前将年拜完。有时候还没吃完饭就已经有人来拜年了,他们往往要在正屋的供桌前磕三个头,上一柱香来祭拜过世的爷爷。然后家里人会邀请他们坐下来喝杯酒。我们女人往往是回各自的家中等待前来拜年的人。女人是不用出去给别人拜年的。
此时,天还漆黑,空气里弥漫着火药的味道,到处是鞭炮的碎屑,门楼下的灯笼泛着桔红色的光,在路上,可以遇到拜年的人,悉悉碎碎的散在大街小巷。
六七点钟,年就拜得差不多了,男人们都回到各自的家,女人们也已经将饺子煮好。此时,小孩的饭量会比以前多许多,因为他们都想吃到里面有内容的饺子。一般,大家都喜欢吃到包有钱的饺子。
吃完饺子,就没什么事可做了,可能还会有陆陆续续的人来拜年,一般都是邻居朋友等。初一中午的饭很简单,可能是早晨余下的饺子,也可能是年三十中午余下的菜,反正是凑合着吃。下午,大家因为早晨起得很早,一般都会在家里睡觉。
初一,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初二,外甥要到姥姥家。姥姥要做饭菜招待外甥。初二的傍晚要送神,鞭炮齐鸣后恭送诸神回归。
初三,一大早又有“赶年”的习俗。老人不许孩子睡懒觉,早早起床放一挂鞭炮。今年也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是年后最热闹的一天,满大街都是回娘家的人。虽然是女儿回娘家,但最主要的人物是女婿,吃饭时女婿要在炕上吃饭,女儿要干活还要在正屋吃,待遇比女婿差许多……
初四、初五、初六一直到初八,都会到亲戚家串门。
再接着就是正月十五了。早晨要吃元宵。下午女人们会用胡萝卜做成灯。这个灯很有讲究,胡萝卜不能切太矮,一般十厘米左右,老人们常会说做得高一些,孩子就会长得高一些。胡萝卜切好后,要用勺子在上面挖一个圆的坑,接着要把绵花缠在火柴上当作芯插在挖好的坑中央,最后要把熔化的蜡烛的液体浇在坑里,凝固后就是一个胡萝卜灯了。吃饭前男人们要拿着一些灯到坟上给去世人的点上。天黑后,自家的门的两旁也要各点一个,屋内屋外的门旁都要点。晚饭是饺子。
正月十六,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虽然和初三一样都是女儿回娘家,但今天女儿是主客,女婿次之,女儿今天不必干活,一般都是女婿做饭,女儿在炕上吃饭。女婿则在正屋吃,和初三完全相反。这一天,街上会有扭秧歌的、踩高跷的,蓬莱阁在这一天也会免费对游人开放,到处人山人海,待这一天过去后,年也算过去了。
人们开始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了。
另外,过年有很多禁忌的事情。比如初一不要吃药,不要说不好听的话等等;去朋友亲戚家里吃饭,筷子千万不能竖着插在碗里,因为只有祭祀才会这么做,所以是很忌讳的;三十晚上十二点以后到初二送神以前不能扫地,无论地上瓜子皮还是什么的,尤其是鞭炮的碎屑,被寓意为“财”,岂能将钱财扫出门呢?去串亲戚带的东西务必是双数,这样才吉利……还有许多习俗已经改变了,只有老人才会讲究,年轻人都将一切从简了。
大概就是这样了,呵呵。
后一篇:何时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