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弹出感情的小优——学琴12节课小结

(2011-05-27 14:12:45)
标签:

优优

学琴

钢琴

琴童

育儿

分类: 钢琴之旅

     到上节课(5月23日),优正好学琴12周。小汤一将在这周结束,又新添了一本《儿童钢琴手指练习》。12周,总结起来,前四周为适应期,第五周进入了兴趣期,目前仍然兴趣不减,每天坚持练琴。

    刚开始学琴的时候,老师甚至有些担心,四岁半的小男孩,真怕是坐不住,更怕回家后坚持不住。几堂课下来,老师很欣喜地发现,小家伙竟然坚持得那么好,当然,还大大表扬了当妈的我。

    认知能力强。优的认知能力很强,识谱速度相当快,新的乐谱,基本上一遍就能视奏下来。优爸最开始还凑热闹想跟着一起学呢,结果不到三周就跟不上了。从开始学琴,教材选用就是小汤一和拜厄(上)同步进行,每周小汤2-3个小乐曲,拜厄2-4页,每周作业都不少,但认真弹下来,每次完成的都很不错,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老师合作的时候优最开心,很有成就感的样子。而且,每周的作业优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曲子,火车、军号响、雷格泰姆舞、老麦克唐纳、排钟、扬基歌。。。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曲名,一个个曲风不同的乐曲,每天练琴之前,优优都喜欢自己翻着谱子或照谱,或背诵复习一大通,然后才开始新课的练习,有时我着急他没有时间练新曲子,让他少弹几个,他还生气半天不和我说话呢。

    难熬的适应期。优优学琴的这段时间里,感觉最难熬的就是第一个月。每天练琴之前我都得深呼一口气,让自己稳定心神,大家千万别以为我这么做太夸张,孩子刚开始学琴没有形成习惯,而且对钢琴、对琴谱的好奇心都很强,几乎每弹几分钟就得针对钢琴的各位部位,琴谱的各个符号问出一大堆的问题,我一边耐心地满足他的好奇心一一解答之外,还得保证课程保质保量完成,不气定神闲还真是不行。弹得好与不好,我都大声地鼓励和赞美,还经常和他合奏一番。一个月之后,孩子能自己数拍子,手指立得更稳了,自己能纠正自己的手型了,而且不用我的督促自己在晚饭后坐上了琴凳、打开琴谱,开始练琴,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感觉最难熬的适应期在我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平稳度过,很是开心!

    不惧困难,迎难而上。优优练琴,为了不让他感觉像在完成任务,所以我从来不规定时间和遍数。高兴了,就多弹点,一个小时也无所谓,只要掌握得好了,少弹几遍也无妨,只要每天完成该弹的,剩下的时间我从不强迫。好在优优每天基本都能保证在45分钟左右。学了一段时间后,优自己能总结出哪一小节是难点,并且主动在难点的地方多练几遍。遇到困难,我就不断鼓励他,用他之前已经弹熟的乐曲举例子,告诉他“会了不难”的道理,时间长了,一遇到难点,优优都会和我一起举着拳头挥舞着,大声鼓励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让我感动的自制力。学琴大概一个多月的时候,有两次我们出去玩回来得太晚了,到家都八点半多了,我就商量着今天晚上不弹琴好不好,明天咱们多弹一会儿,结果优优坚持踩着弱音踏板也得练,甚至有一次已经在路上睡着的优,到了家里,睡了几分钟就醒了,说:“今天还没有弹琴呢。”说着自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去弹琴。。。每每这时,我真的很感动,一个这么小的孩子,竟有这样的自制力,让我这个当妈的都佩服呢。

    自己沉浸在乐曲中,弹出感情。大上周优优弹《把我带回弗吉尼故乡》的时候,下面的歌词大意优认不全,就让我读给他听。是这样写的“请把我带回弗吉尼故乡,那里的棉花、土豆、小麦堆满仓,那里的小鸟在春天里歌唱,老人在时刻向往。”优问我,什么是故乡。我告诉他,故乡就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人当离开故乡的时候,也会常常思念故乡。话到此,优没多说什么。第二天练琴的时候,优把这首曲子弹得很慢很弱,弹完,抬头对我说:“妈妈,你听出我弹出的悲伤了吗?”那一瞬间,我甚至感动地想哭。短短的、简单的16小节的曲子,优优竟然能感觉到它的意境。。。还有昨天,优优弹《乘黄包车》的时候,故意把前后都弹得慢,中间部分弹得快,我刚要纠正他,优说:“妈妈你听说我弹出感情了吗?”我晕,乘黄包车能有什么感情呢?优继续说:“因为乘黄包车的时候就是刚开始车子慢,然后快,最后要下车的时候又慢了。”我会心地笑了,不管对与否,孩子能够在音乐中去体会其中的意境,而不是机械地弹琴,他和我共同体会着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每一周,和他牵手高兴地走在学琴的路上,夕阳洒在我们的肩上,将我们的笑容照亮,这个时刻,汇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瞬间。宝贝,加油!学琴路上,让我们携手同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