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随“丑小鸭”闯天下(中)

(2019-02-13 12:48:50)

跟随“丑小鸭”闯天下(中)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分享会(中)

时间:2018年1月12日

嘉宾:傅光明(译者)、喻盈(儿童阅读推广人)

主持:徐珏(责编)


    喻盈:安徒生的一生有29次长途旅行,而且他每次出国都有一种逃避国内对他的批评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每次旅行都是一种逃走。

我看这个书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烈的感慨,当时丹麦的舆论环境跟我们今天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蛮像的,如果你想成名,你每写一个东西都要接受非常激烈的抨击。所以安徒生在他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他在报纸、杂志上不断看到的都是对他的批评,他又是非常敏感和自尊心非常强的人,所以每次他觉得在国内待不下去的时候就出去旅行。很幸运的是,刚刚好那时候可以拿到旅行基金——这也是让我特别羡慕的事情,想一想,如果现在年轻人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总是能拿到这种资助出国旅游,那真是太爽了。

他是一个意大利迷,虽然他走了很多地方,但他最喜欢意大利,他在意大利真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雕塑、绘画,他以前看的时候没有很多触动,但是到了意大利,在佛罗伦萨一下被点醒。

    我自己在看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是,他在书里会记下一些旅行中遇到的有趣的小细节。比如有一次他从维也纳坐马车到布拉格,这个马车上有很多乘客。十九世纪的交通状况大家可以类比一下简·奥斯汀,因为简奥斯汀很多小说被拍成电影,大家可以想到那个画面,好多人坐在一个公共马车里,要经过好几天的长途奔袭才到达目的地。他从维也纳去布拉格的路上坐了几天几夜,有一天当马车上的乘客下去找吃的东西的时候,半路上上来一对夫妇,占据了马车上最好的位置,等大家吃饭回来,发现只能坐在边边角角了。这对夫妇引起了安徒生的注意,他们很年轻,长着金色头发,脸也长得很可爱,一路上丈夫把头枕在妻子胸口睡觉,而这个妻子非常热情,一直侃侃而谈,显现出她对文学艺术有很多了解。她对安徒生和其他乘客说,我们家住在布拉格广场最大的一栋房子里,我们家有很大的图书馆,我父亲是一个很有学养的人,我了解很多很多事情。她听说安徒生第二天离开布拉格去德累斯顿,就说好遗憾啊,如果你不是在这里待这么短时间,我明天可以邀请你到我家做客,可以看看我们家图书馆。结果她没有想到安徒生是这么天真的毫无城府的人,他听到这话之后马上改变计划,决定多待几天。第二天他真的按照这个女士说的地址去找她的家,他找到广场边最大的房子。结果他去问,人家说我们这里没有这户人,一楼没有,二楼倒真是图书馆,但是公共的图书馆,三楼也没有,门房跟他说,我们这四楼住了一个犹太老头,但是他肯定不是你说的那个人,因为他跟你描述的特征完全不像,他住在很狭窄的阁楼里。但是安徒生还是爬到四楼敲门,结果发现正是他在马车上遇到的那对夫妇的家,他们和他们的爸爸、一个很穷困的犹太老头住在很狭窄的阁楼上,屋子中间有一个破旧的装衣服的洗衣篮,这个洗衣篮里面堆满书。那个女士当时穿着睡袍,看到安徒生的时候瞬间羞红了脸,她说:我跟你说的图书馆就是我们家客厅中间破旧的洗衣篮,我说的藏书就是这个洗衣篮里面的书。

    真的非常有戏剧性,因为这里头可以解读的层面很多。而且安徒生在记下这一段的时候完全没有嘲讽的意思。这个女孩子当然有些虚荣,她夸夸其谈,装出结识非常多上流人士的样子;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可以读出来,她是穷苦的人,但她对于精神生活有无限向往,虽然他们住在狭窄的空间里,但还是在孜孜不倦读书,而且很想跟人来分享。

    这些是我们在安徒生童话当中也很容易受到触动的部分,他的视角里面有很多生活在底层的人,但是他们也有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他们有天真的部分,和现实好象格格不入,但是又能给你心灵带来巨大冲击。

跟随“丑小鸭”闯天下(中)
                                                   (1850年代安徒生制作的圣诞树装饰品)

    

    傅光明:开个玩笑哈,如果我们想吹牛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听你吹的这个人是不是安徒生气质特别浓郁,如果赶上很麻烦。这本书里讲到他跟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交往,这里的描述非常美好,写他如何接受狄更斯的邀请,到狄更斯家作客,到他海边的别墅度假。但这是安徒生的视角。我们从狄更斯的视角了解到,狄更斯与安徒生的交往似乎不那么美好。狄更斯怎么描述的呢?我刚跟喻盈聊天时候还说,自己犯了迷糊,会是这本书里写的?她说不是,她也看到过狄更斯的描述。

    狄更斯怎么说的?他的确邀请了安徒生来家作客,比如说,你来我家住一个礼拜,安徒生就来了。他不客气,你请我,我当然去。这是他写童话的那种特质:简单、单纯。但他不太懂人情世故,为什么他能写童话,和这点特别有关。他不大懂成人世界里的那种世故,那种油滑的东西安徒生没有,他简单到了极点,说他透明似乎也可以。让我来度假,好。一周,好。一周到了,安徒生收拾好行李辞行,准备出门。这时,狄更斯夫人表达了一下客气,您不用急着走,如果想住还可以留下来。安徒生放下行李,好,我接着住。

    我们一般都不会这么做的,对吧。一般来说,一周满了,我要走了,主人客气一下。然后咱们说“不不不,您别客气,下回再聚”,这样你好我好。安徒生不是,他不走了,真的接着住。结果一住,十天半个月。狄更斯夫妇私下说,他怎么还不走?用话激他走吧。最后,是在这种情形下,安徒生离开了狄更斯的家。所以,在狄更斯的叙述里,这段交往不大美妙。这本书里没有。我们读文学,看文学家的轶事,若从多视角去了解会发现特别好玩儿、有趣,这当然有利于我们了解作家本身。

    

    徐珏:刚才讲的安徒生的这个性格,我突然想到,我以前看过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大家可能都看过《老头子做事总没有错》,里面描写非常可爱的老太婆,她的老头子用家里的牛换了一只羊,用羊换了一只鹅,最后用鹅换了一袋烂苹果,但是这个老太婆对老头子表示了无比的崇拜,每次欢欣鼓舞说老头子做事总没有错。当时我还小,我看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想安徒生的家庭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原型来自于哪里?会不会是安徒生的太太就是这样崇拜他的人?或者安徒生有一个非常凶的太太想象出来的?后来看了这本传记才知道,安徒生孤独终老,当然坊间还有他的别的传闻,请两位老师分享一下安徒生的这个经历。

 跟随“丑小鸭”闯天下(中)


                            (安徒生用橡胶树叶制作的一对儿夫妇)

   

    傅光明:这个我不熟,我对安徒生的了解仅仅来自这部自传,或许喻盈知道的多一些。从这本传记分析,安徒生是一个直男。有读者说他是不是有什么取向上的问题?没有,不是gay,是直男,因为从他对女性的那种赞美可以判断出来他没有问题,他喜欢女性、赞美女性,尤其是自己崇敬的女性。里面有一位他崇敬一生的瑞典天才女歌唱家燕妮·林德,他从见她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单相思的一见钟情了。安徒生挺可怜的,他一生深深陷在单相思里。这位女士也很喜欢安徒生,她到哪儿度假,一有闲暇就给安徒生写信,我到了哪儿,如果您有时间欢迎您来。安徒生立马放下手里的所有事,赶紧去会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一次又一次。这种感情特别神圣和崇高,我是这么理解的。若从世俗情感出发会觉得,你这个女生不是成心吊安徒生胃口吗?你知道他单相思,你既然对他无意,干嘛一次次让他去你的别墅?我想这跟他们的宗教情感有关,安徒生始终以兄妹的情感跟燕妮·林德交往相处。我觉得这份美好的感情不仅带给安徒生、也带给我们一种人类情感世界里的那种丰富、美好、单纯,是那种童话式的。这跟安徒生的性格和情感经历正相吻合。

    另外,从书里也见出他对其他几位有才华的女性的暗恋,暗恋之中有赞美,那些女性也喜欢安徒生。但不知道是他长的又瘦又高,还是鼻子特尖,总之,相貌既不是俊男、又不是小鲜肉,所以他总没幸运地遇到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我开玩笑说,安徒生从一只“丑小鸭”最后到老,变成一个“老光棍”,他的童话人生是一个从“丑小鸭”到“老光棍儿”的人生过程。这是玩笑话。但是我想,作为安徒生的读者,我们要对他从心底充满一种敬意。我觉得安徒生特别了不起,从那样一个家庭出来,靠自我奋斗、自我励志,走向成功。而且,他异常勤奋。这一点也特别重要,这么说吧,世上没有天才不勤奋。我们有时老说谁谁是天才,艺术天才、文学天才,可是您注意过没有,所有天才都异常勤奋,不管是音乐上的贝多芬、莫扎特,还是文学上的巴尔扎克、狄更斯,等等等等,都是这样。我觉得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启迪。

跟随“丑小鸭”闯天下(中)
                                                                      (安徒生剪纸作品)

    

    喻盈: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很好奇,想去找一些他的情感线索。因为以前听过一些关于安徒生的传言,比如说他是不是gay,他的恋爱是怎么样的,之前他有一些供养人,因为他前半生不断的受别人的供养,靠一些贵族,包括国王、王子给他一些救济基金,还有一些贵族遗孀给他接济,所以也有传闻说是不是他跟遗孀之间有什么感情故事。但是在这本书里不太容易找到这样的线索,因为它是从安徒生自己的视角来写的,可能有一些他也会回避掉吧。

    让我触动的一个点是,虽然他一生没有婚娶,没有孩子,我们也知道他的家境很穷,他父亲是一个鞋匠,在他11岁的时候去世了,他妈妈又改嫁给另外一个鞋匠,但是他回述自己父母婚姻的时候写得非常唯美,你看了之后觉得他好像生活在很幸福的家庭里,他说虽然我家里很穷,但是我父母对我的养育方式让我觉得好像一个王子一样。

因为他爸爸本身也是很有艺术天赋、很爱好艺术的人,但是家道突然中落,他失去上学的机会,但是他每个晚上都会给安徒生读书,把他自己对文学的喜爱寄托在他孩子的身上,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给他做很多玩具,这些玩具在安徒生的描述里,我们今天看来都是非常精巧的,比如拉画,拉一下换一个画片,他爸爸的手非常巧。

每到周末,爸爸会带他到树林里散步,他爸爸经常沉默不语,但是会让小孩子觉得非常自由,安徒生小时候就在森林里跑来跑去,摘一些野花编花环。

他妈妈非常爱干净,把家里所有桌布、窗帘洗得雪白雪白的。他们家的房子跟邻居之间隔了一条臭水沟,但是他妈妈在那上面放了一个小花盆,种了一些蔬菜,在他看来变成小花园一样。

这一家人是很穷苦,但是又很精致的人,他们把不宽裕的生活过得非常精致。他说他父母在家里的墙壁上挂满各种各样的画,在他幼小的眼睛来看就像一个画廊一样。

所以他心里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基因,在那个时代他的童年可能比很多人的童年幸福感要强——虽然他父亲在他11岁就去世了,但是前面这11年里他的幸福感很强。

他后来独自到哥本哈根闯荡的时候,一直都在追求再次被别人关注,再次被别人爱、被承认,追寻这种存在感。

    但是不幸的是,他自己一再说他是个性上比较古怪的人,放到今天来说应该是独特,他不太容易被别人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欣赏和接纳,虽然他很有才华,大家也会觉得有你参加我们的聚会给我们提供很多欢乐,但是真正从心底爱他的人,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

跟随“丑小鸭”闯天下(中)
                                                          (安徒生用纸剪出来的摇椅)

    

    傅光明:刚才徐珏讲到安徒生是一个意大利迷,我想说,只有去过意大利,您才知道意大利迷在哪儿。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是2004年,那时还没去过欧洲,没走出过国门,安徒生笔下的那些地方,特别是意大利,只能全在想象中去感受,包括佛罗伦萨,那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美第奇的维纳斯”是什么样儿的?还只是西方美术史书里的画片。从2010年开始,我开始践行安徒生的哲学。自传第248页有一句特别简单的话,六个字:“旅行就是生活”。我从2010开始践行安徒生的这个理念,走出国门,去欧洲旅行。

    意大利我先后去过五次,将近80天,安徒生写下的很多地方我都走过了。这次,重温这本书,那种切身的感受跟2004年想象中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我前面讲过那种让生命沐浴阳光的感受,在佛罗伦萨,我按照自己的旅行计划,走遍了佛罗伦萨的边边角角,那里的一切都印刻在脑子里。从第一天开始,佛罗伦萨便永在我的记忆里,而且永世不会消亡。任何时候想起佛罗伦萨的阳光,想起“美第奇的维纳斯”,想起佛罗伦萨的一切,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沐浴着阳光。

    感谢安徒生,感谢他的旅行,感谢他的文化,感谢无数给我们留下了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那些先人们、前辈们、大师们、文豪们,这无疑让我们特别感动。书的第141页有一段话,我自己是真切的感同身受。他在一次意大利旅行之后写了一篇散文,翻译时我努力把它译成散文诗,题目叫《再见,意大利》。

 

     在意大利,它的土地和空气充满天国的光彩,美丽的孩子在石松下与我相见,山

的胸膛喷出火焰,古老的城市重新复活。

    在意大利,有穿着大理石长袍的高贵神灵,每一缕呼吸的空气都弥漫着音乐和花香, 

像油一样的蔚蓝大海广袤无垠,山峦在阳光闪着七彩光芒。

    在意大利,一切都如诗如画,随处可见上帝之爱的创造;农家的院落周围,环绕着

月桂树和巨大的仙人掌,丰收的葡萄压弯了葡萄架。

    在意大利,我有了成熟的思想,却还拥有一颗童心。我认识了自然和艺术。再见,

色彩斑斓的土地,——我的美梦结束了。

    

这点很有意思,为什么美梦结束了?他要回祖国了。祖国是什么样儿的?那里的文坛充满了很多向我拍板砖的人。安徒生的旅行是超越一种情境去享受生命的美好,因为他一旦回到那个现实世界,便又要像“丑小鸭”似的遭受数落、嘲讽。安徒生的一生始终在这个过程当中反复着,直到他最后获得荣耀。

    

    徐珏:而且特别奇怪的是,他在国内,文学圈对他非常不友好,经常写文章批判他,但是他到国外,国外的文学圈特别认可他,特别是德国非常认可他。刚才喻盈老师说安徒生的父亲小时候给他制作很多玩具,安徒生自己也很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有一度还想当一个裁缝,成为服装设计师。之前我们知道安徒生是童话作家,今天我们知道他也是一个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也可以说是旅行家。另外他还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身份,他其实是一个手工达人,这本书里我比较得意的是收录了安徒生手工制作的作品,还有一些他的手稿插图,今天也给大家分享一下。【请看PPT(略)】

    大致是书里的插图,大家有兴趣可以到书里翻阅。

    时间差不多,两位嘉宾还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跟随“丑小鸭”闯天下(中)
                                      (一滴墨水滴在纸上,安徒生随手绘出一个戴帽子的土耳其人。)

    

    喻盈:刚才看到这些图片我想到一点,如果大家有机会去丹麦旅行,去欧登塞这个小镇,去安徒生的故乡,那里有一个他的博物馆,里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陈列。

比如,那里面有一条绳索,据说安徒生每次出去旅行的时候随身都会带着,为什么?因为他总是害怕意外,他想如果我住在旅馆里面突然失火怎么办,突然发生地震之类的怎么办,我可以用这根绳子绑在窗户的栏杆上逃生。所以他还是非常敏感,很惜命,随时准备要逃跑的状态。

    还有一个传言说他在枕头旁边放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说“我睡着的时候看上去就跟死掉一样”,因为害怕别人以为他死掉,然后把他埋掉。

    据说在丹麦的国家图书馆里面藏着他的手稿,如果你去看的话会发现很多手稿都很皱,而且上面有一些水滴上去晕染的痕迹,因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旅行途中写的,所以那些稿纸上会留下他旅行的痕迹。

他是特别高产的作家,他有一本书出版了才29天,就马上又寄一个新的书稿出去,所以他的出版频率非常高,这也是导致他被评论家不断批评的原因之一。很多评论家说你写得实在太快太多,如果你想写真正好的东西应该慢下来,隔一段时间不要写。但是他为什么写作频率那么高?因为他是一个一直生活在匮乏当中的人,他在成名之前靠别人资助生活,一旦有书出版之后,他就要靠收到的稿费生活,而且他的稿费一直都不太高,所以他要不断的写,换得一点钱来维持生活。

跟随“丑小鸭”闯天下(中)
                                                             (安徒生剪纸)

    

    傅光明:由安徒生三本传记的书名再说一点感慨。他写了三本自传,这在世界级作家当中不多见,能从中看出他的自恋。第一本自传的英文名是The Story of My Life,直译《我生命的故事》。他写着写着发现还得多写点,真实的一面我要更多地呈现出来,便又有了第二本自传,书名叫The True Story of My Life,直译《我生命的真实故事》(或者《我真实的生命故事》)。到最后,要为自己做一生总结了,他感恩生命,感恩美好,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包括上帝对他的眷顾,家庭给予的温暖,尽管遭受过各种各样的不幸与挫折,数落与嘲弄,但都逢凶化吉,所以,他对生命有了升华的感悟,于是,把这本传记的书名定为《我的童话人生》The Fairy Tale of Life。从这本书的最后两段可看出他这种对生命升华了的那种感悟,我读给朋友们听:

“迄今为止,我面前所展示的我童话似的一生,是曲折的一生,美丽的一生,令人欣慰的一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恶变成善,痛苦之中生出欢乐,这是一首内容极其深刻的诗,是我绝对写不出来的。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有多少同时代高贵的优秀男女,对我都很友好、坦率,我对人类的信任从来没有让我感到失望,即使艰难岁月也包含幸福的因素。我觉得,我所经受的不公正,以及妨碍我发展的行为,最终都给我带来了美好的结果。”安徒生心怀一颗美好的感恩之心。

“当我们走向上帝的时候,一切痛苦和不幸都将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美好的东西,我把它看成是黑暗天空中的一道彩虹。但愿人们以宽容之心来评判我,如同我以宽容之心去评判他们一样。我相信他们会这样做的。每个高贵而善良的人在回顾一生道路时,都会带有一点庄重的、忏悔的成分。我在这里坦率地讲出了自己童话似的一生,心中充满自信,好像坐在亲朋好友中间共话家常。”

    这是全书的最后两段。希望我们读的时候,仿佛感觉安徒生就是我们的邻家老大爷,在跟我们对谈、话家常,并从中感受那样一份生命的美好。

    

    徐珏:还有点时间,读者朋友们有什么想问两位嘉宾的,关于安徒生也好,关于旅行也好,或者关于傅老师的作品和译著都可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