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美与丑(郑实)

笔按:此为家中郑妻傅夫人3月10日下午将于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的演讲之梗概,届时细节更丰富,图片更多彩。
一、文明的延续
我很喜欢到欧洲旅行。欧洲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两三千年的时间里,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人类所能创造的高峰。当然,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并不逊于欧洲,中国、埃及、两河流域等,是比欧洲更古老的,影响力范围更大的文明。
欧洲文明,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它的延续性。当今的欧洲虽然是现代性的,从物质生活、社会形态到每个人的思维观念,完全不同于过去,完全不同于一个世纪前,甚至半个世纪前。但是在欧洲,依然可以看到两千年以来,他们先人的遗迹都被精心保护下来。一些中世纪的小城镇、村落被完整保存下来。在不得不适应时代变化的大型都市中,也不会因为现代生活的需要粗暴破坏古代的遗存。凝聚欧洲之美的古典文化,不仅未因时代变迁被粗暴破坏,反而丰富着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构成他们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旅行者,走在欧洲的大街小巷,就可以真切感受到这一点,并深受感染:
欧洲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在维护这些珍贵遗迹的同时,让它们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欧洲的文明不仅仅是被保存,更重要的是被延续。不仅在今天,我相信一定会延续至后世。
作为旅游者,我们走在欧洲的街道上,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保存城市中的文化遗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十九世纪的火车站改造为美术馆,如巴黎的奥赛美术馆、柏林的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以前的兵械库、造船仓库改建为博物馆,比如巴塞罗那的海事博物馆等。
在教堂里,会看到当地中学生、大学生的合唱表演。在博物馆,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小学生被带到绘画和雕像前,让他们从小就学会领略欣赏前人创造的美。人们走累了可以坐在那些漂亮的教堂前喝杯咖啡,古老的市政厅广场上,夏天会举办免费的消夏音乐会、冬天是溜冰场。一段遗留的城墙或挖掘的雕像装点着街心花园。创建于几个世纪前,位于古典建筑中的图书馆和大学,有些依然在使用。
【图3】意大利维罗纳的一条主街,我们看到由于地下发现了古罗马的遗迹,为了保存,也为了展示,街道的地面被改建了。
【图4、5】巴黎玛黑区的一个小街心花园
所谓保存文化,不仅是只这些建筑遗迹,更重要的是人。欧洲著名的文化之都,各种精英荟萃的地方,一定会保存他们的故居、开辟漂亮的墓园安放他们的遗体,而且鼓励公众去参观,让普通人了解这些杰出人物到底都创造了什么。
各地保存的名人故居,现在大都改建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以这种形式向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致敬、其实也表现了对自身文化的尊重和珍惜。我参观了非常多的纪念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此外,我们在大街上、花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纪念雕像。
每一座墓碑、纪念像形式上其实都很简单,却显示出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现在常说“文化自信”,我觉得对这些文化精英的才华表示充分的尊重、敬仰、珍视,去欣赏、享受、热爱他们的创造,就是文化自信。
【图:6、7】维也纳中央公墓:舒伯特、贝多芬、
二、视觉美感
因为不熟悉欧洲建筑样式,大家会觉得欧洲到处都是各种尖顶、圆顶,看上去大同小异。其实如果一个欧洲小学生可以分清楚不同风格的建筑,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当然,重要的不是记住每种建筑的特点,而是欣赏它们。美本身其实就是通俗的,感受美的能力我们与生俱来。讲座中,会用我走过的地方、见到的景象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欧洲几种建筑形式的美:古希腊、古罗马、罗曼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此外,再看看两种并没有成为在欧洲成为主流样式,但也被完好保存,并随时间推移融入欧洲基督教文化中的建筑样式:拜占庭式和伊斯兰式。二十世纪初,由于技术的进步,建筑的样式也随之改变。欧洲出现了一种名为“新艺术”的思潮。在建筑、家具、绘画、装饰上都有了新的样式,追求更丰富的美感。
【图8】这座遗留在西班牙塞戈维亚的古罗马引水渠有两千多年历史,大家看看它和现在的城市,和街道、民居如何融合在一起。走在这里,就会觉得自己身处一脉相承的文明当中。
【图9】哥特式最大特点是轻盈,墙体薄了,玻璃多了、空间更大了。而且整个建筑给人向空中升腾的感觉。再看一个更绚丽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巴黎的圣礼拜堂。大面积的墙体被玻璃代替,彩窗占据了绝大部分,置身其中就像走进一个巨大的宝石匣子。在这里还常举办古典音乐会。在这样的空间里聆听一场音乐会是非常美妙难忘的。
在二十世纪初,由于技术的进步,建筑的样式也随之改变。欧洲出现了一种名为“新艺术”的思潮。在建筑、家具、绘画、装饰上都有了新的样式。我们来看巴塞罗那一座“新艺术”风格的医院:圣十字和圣保罗医院。之前人们认为医院只要收治病人就可以了。但是从兴建这座医院开始,理念变化了,认为愉悦的环境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所以整个医院建成一座花园式的,让病人有更多空间、多吸入新鲜空气。医院的建筑极为漂亮。新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模仿植物花卉的曲线,并配以鲜艳上的色彩。圣十字和圣保罗医院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新艺术建筑群。建筑本身是砖石建造的,外表覆盖有单色或多次的手绘瓷砖以及大量的雕像装饰,显得颇为绚丽。这些建材质量很高,大部分建筑经过一个世纪仍保存完好。
【图10、11】巴塞罗那“新艺术”风格的医院:圣十字和圣保罗医院
三、听觉享受
除了享受视觉上的美感之外,欧洲对另一种感官的开发也是历史悠久。假设从十二三世纪教堂中的人声圣歌算起,在接下来的八九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欧音乐的发展一直延绵不断,出现了很多很多天才大师级音乐家。西方在音乐领域所达到的成就也代表人类文明最高峰。我们现在统称的西方古典音乐,现在依然是欧洲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一起看看巴黎加尼叶歌剧院。这是维也纳歌剧院、巴塞罗那利塞乌大剧院、拿坡里圣卡洛歌剧院的华丽景象。
一个城市,动用人力物力把歌剧院修建得如此富丽堂皇,说明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尊崇。一座如此华丽的歌剧院意味着众多在此服务、以此为生的乐手、歌唱演员、指挥、导演、舞美人员、作曲家,以及其他管理和实施人员。更重要的是供养他们的、把演出当作娱乐和享受方式的大批观众。除了歌剧院当然还有音乐厅、音乐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机构等等,形成一个围绕着音乐发展组成的网络。
西方古典音乐到底魅力何在?就要到歌剧院、音乐会去体验一下。
【图12、13】巴黎加尼叶歌剧院
【图14、15】维也纳歌剧院
四、生活情趣
欧洲最珍贵的顶尖级艺术品大都保存于博物馆。像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柏林博物馆岛、维也纳博物馆区这样的地方去多少次都看不够。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再和大家交流一下欧洲的绘画雕塑等。
我的习惯是到一个城市就要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这里集中展示了它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有些地方有些很小的博物馆、范围很窄、知名度不高的博物馆,一般人是不会想到去看看的。其实这样的地方非常有意思,尤其是私人收藏家的藏品,体现出了收藏者对世界的好奇心和他的生活情趣。
分享一个经历。去年冬天我独自一人到了奥地利的格拉茨。这是个很小的城市。在旅游信息中心分发的小册子上看到有一家汉斯
五、美丑并置
但是人类的文明当中不仅有美好、智慧、善意,还有残暴、邪恶和丑陋。欧洲的历史和所有人类的历史一样血迹斑斑。当人们要保存自己的文化时,不仅仅珍视美好的创造,人性中伟大的一面,同样要正视人性中卑鄙的丑行。只有揭示它们的存在,才能客观看待自己和自身所处的文明,也提示后人尽最大可能不再重蹈覆辙,只有这样,一种文明才能延续和发展。所以到欧洲去,还要看看丑陋和罪恶同样被保存和展示出来。
上一个世纪,对欧洲来说是灾难深重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争。其次便是6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二战”后,当欧洲在美国的帮助下经济缓慢复苏之后,首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惨绝人寰的事,在产生了巴赫、贝多芬的地方也制造了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今后如何避免这种互相残杀,欧洲做了很多努力,在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这种努力。
保存集中营,让人们知道、反思历史真相,就是其中一种方式。我参观了两个集中营,而且带女儿一起去了其中一个。有人可能会觉得我是个可怕的母亲,怎么能带孩子去这种地方。事实上,集中营所展示的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把极端残忍的东西都放在那里,让人看着毛骨悚然。不是的,保存集中营,向公众开放的目的是让人们去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会用恐怖的东西刺激人的感官。
集中营中有各种纪念物,让人们哀痛悼念被害者;还有很多标牌,解释集中营的建立、如何维持日常运转和被关押者的遭遇等。当然也保留了当时的一些遗迹,我们会看到这里极其恶劣的条件,还有实施暴行的地方。这只会让参观者对残忍的历史产生憎恨和厌恶。
【图16、17】位于德国魏玛附近的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
【图18、19】这是位于奥地利的KZ毛特豪森集中营(KZ
柏林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有另一个名字:“记忆教堂”。教堂在二战的轰炸中被炸,只有一个小塔和半截钟楼没有倒塌。战后,出于安全考虑,政府打算拆除残破的塔楼,但是百分之五十的柏林人认为应当保留残迹,作为对历史的警醒。于是,就在这个废墟旁重新建立了一座可以使用的新教堂以及和原钟塔并立的新钟塔。已经成为一个空壳的旧钟楼被当地人称作“蛀牙”。它是柏林最独特的地标。
【图20】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在柏林的一个小院到处都是涂鸦,此外还有商店、各种表演和餐馆,看上去是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但在一片喧哗的商业气氛中,隐匿着三座很小的博物馆。他们的主题却非常沉重:在纳粹德国时期,那些在想尽办法躲避迫害的犹太人的故事。
奥托·魏特盲人作坊纪念馆是为纪念一位叫奥托·魏特的人。他的双眼几乎失明,在柏林开办了一个制作刷子的工坊,主要雇佣残疾人。在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他通过贿赂当地警察局和盖世太保,他组织了一些可以藏匿犹太人的秘密躲藏点,以此在不同程度上挽救了很多犹太人的生命。
纪念馆对面的建筑中是安妮·弗兰克中心。为了躲避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全家躲入藏身地。安妮的梦想是当记者和作家。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被迫隐藏后的感受。安妮在13岁时被纳粹杀害。战后,她的日记出版,被翻译成各种文字,这就是著名的《安妮日记》。
此外还有一个无声的英雄纪念中心,献给更多在纳粹恐怖统治下勇于挺身而出,为犹太人提供无私帮助的德国人。他们被称为“无声的英雄”。
其实我一向脆弱,特别害怕面对如此沉重的主题,在阿姆斯特丹要去参观安妮之家时就迟疑很久,刚一进去就忍不住眼泪。到柏林,想到要参观这三座纪念馆就不由得紧张。我总觉得自己在不公和邪恶的环境中是没有勇气反抗的。这些勇敢的人在人类中也只占很小一部分,是和我这样的普通人完全不同的人。
但是,突然间,我就明白了,他们也曾是普通人,在正常的环境中过着普通的生活。当周围的人都疯狂了,愚蠢的人们在煽动下变得凶残,那些还具有正常人性的人,必须做出选择:维护基本的做人底线,不去残害无辜的同类,还是把自己等同于周围那些失去人性的邪恶怪物?如果你无法放弃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念,不能忍受同类被践踏,你就会产生勇气。他们在前一天还是和你一样的人,是你的邻居和同事、朋友。现在却处处遭人欺凌,随时可能卑贱地死去。此时,你就会伸出援手。
这样的纪念中心就是要通过讲述勇者的故事,激发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一个社会最可怕的就是对最基本的原则失去共识。普通人是不会经常主动思考,辨别善恶的。所以必须用各种方式唤醒人们的理智,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歹。这句话听上去很容易,我以为却是最最难的,而且经常做不到。
纪念中心外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和展览的气氛完全不相容。我从展室出来,一时不知身在何处。看着熙攘的人流,忽然很释然,人生如此美好。那些勇敢的人们敢于抗衡邪恶,就是为了所有人都能像现在这样享受生活。
这三座博物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当我看到欧洲是这样去保存他们历史和文明,我觉得非常感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