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摩尔上尉》:《奥赛罗》的原型故事

(2015-12-09 08:16:04)

《一个摩尔上尉》:《奥赛罗》的原型故事 

钦奇奥的《故事百篇》

《奥赛罗》的故事原型直接取自意大利小说家、诗人乔万尼·巴蒂斯塔·吉拉尔迪(Giovanni Battista Giraldi, 1504-1573)的“故事”(短篇小说)《一个摩尔上尉》(Un Capitano Moro)。巴蒂斯塔·吉拉尔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吉拉尔迪·钦奇奥(Giraldi Cinthio),他的文学创作直接师承前辈、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作家、诗人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他于1565年在威尼斯出版的《故事百篇》Gli Hecatommithi,与薄伽丘那部著名的故事集《十日谈》il Decameron风格十分相近。《故事百篇》中讲述第三个十年的第七篇故事,就是《一个摩尔上尉》。

尽管莎士比亚在世时,钦奇奥的《故事百篇》一直没有英译本,但莎士比亚对钦奇奥不会陌生,因为作家、翻译家威廉·佩因特(William Painter, 1540-1594)在《故事百篇》出版后的第二年(1566),就把其中的一些故事写进了自己的《快乐宫》Palace of Pleasure中。1584年,法国翻译家加布里埃尔·查皮(Gabriel Chappuys, 1546-1613)将《故事百篇》译成法文Premier Volume des Cents Excellentes Nouvelles

不论莎士比亚读的是钦奇奥写的意大利原文故事,还是查皮所译的法语故事,《奥赛罗》直接改编自《一个摩尔上尉》是确定无疑的。由于《一个摩尔上尉》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故事背景,《奥赛罗》的戏剧背景很可能源自这样几部著作:理查德·诺尔斯的《土耳其人通史》(160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外交家、主教加斯帕罗·孔塔里尼(Gasparo Contarini1483-1542)着、路易斯·卢克诺爵士(Sir Lewis Lewkenor,1560-1627)英译的《威尼斯的联邦和政府》The Commonwealth and Government of Venice1599);利奥·阿非利加努斯(Leo Africanus,1495-1550)着、旅行家约翰·包瑞(John Pory, 1572-1636)英译的《非洲地理史》Geographical Historie of Africa1600)。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旅行家,利奥·阿非利加努斯是一位来自西班牙格拉纳达(Granada)的摩尔人,他的游踪遍及现在的非洲北部。

钦奇奥称,《一个摩尔上尉》改编自1508年发生在威尼斯的一个真实事件。但也许是巧合,钦奇奥的故事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中的《三个苹果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Three Apples’)类似。

“三个苹果的故事”

我们先简单描述一下《三个苹果的故事》:古阿拉伯国王哈伦(Harun)命宰相加法尔(Jafar)与其微服出宫,体察民情。他们穿街走巷,遇一老者,靠打渔为生。闻听老人打渔半日,一无所获,家中妻儿又要挨饿,加法尔真诚表示,老人打一网即可得一百金币。来到底格里斯河(Tigris),老人撒网,捞上一个上锁的箱子。回宫开箱一看,里边是一具被肢解的女尸。国王震怒,命加法尔三天之内缉拿凶手,否则将他处死。三天过去,毫无线索,国王判处加法尔绞刑,并传令大臣们到王宫观看。行刑前,先是一位英俊青年来到加法尔跟前,自认凶手;紧接着又从看热闹的人群中冲出一老者,说自己才是真凶。加法尔带着两名认罪者进宫见国王。老人是这位青年人的岳父,被杀的女人是青年人的妻子。

青年向国王讲述了杀妻经过:原来,夫妻恩爱,育有三子,生活幸福美满。月初,妻病重,经治疗和夫的照料,病情虽有好转,身体仍十分虚弱。一日,妻说非常想吃一种稀罕的苹果。夫找遍巴格达(Baghdad)全城,空手而归。见妻病情又有恶化,经过打听,夫前往巴士拉(Basra),在哈里发(Caliph)的果园,发现了妻想要的那种苹果,花三枚金币买了三个苹果,踏上归程,来回花了整整两个星期。见到苹果,妻并未显出高兴,只是顺手把苹果放在枕边。妻身体恢复,夫又开始做买卖,中午,忽见一黑奴手里拿着一个苹果。夫问苹果何来,可否带他去买。黑奴笑称,此苹果为情人相送,并说情人生病,好久未见,幸情人丈夫外出做生意,方得以幽会,见其枕边三个苹果,情人说是丈夫特意去巴士拉花三枚金币买来,并送他一个。闻听此言,夫立即跑回家,果见妻枕边只剩两个苹果,厉声问为何,妻冷言答曰不知。夫怒火中烧,用菜刀将妻脖子割断,然后找来斧子,分尸、包捆、装箱,抛进底格里斯河中。

回到家,青年见儿子在哭,问缘由,儿子说,早上拿了母亲一个苹果,与弟弟一起巷中玩耍,遇一黑奴,问苹果何来,答从母亲枕边所拿,被黑奴一把抢走。儿子苦苦哀求,说苹果是父亲特地从巴士拉给母亲买回。黑奴一脸坏笑,拿着苹果跑了。青年恍然大悟,知错杀了爱妻,号啕痛哭,懊悔不已,便将此事如实告知岳父。

讲完事情经过,青年恳求国王立即执行王法,速将他绞死。国王以为,该拿黑奴抵罪,便又命加法尔务必三天之内捉拿黑奴,否则将再拿加法尔抵罪。这一回,加法尔发誓,不去四处寻找,只在家坐等真主安排。第四天,国王使臣传来圣旨,判处加法尔绞刑。加法尔一一向家人告别,当他最后抱起最疼爱的小女儿时,感到女儿口袋里有一个圆圆的硬东西,一问,知是女儿四天前用两枚金币从自家奴仆的手里换来。加法尔慨叹苍天有眼,马上带人缉拿奴仆。奴仆招认,苹果是他五天前经过一条巷子时从一个孩子手里抢来,到手之后,一起玩耍的两个孩子哭着说,那是母亲的苹果,母亲生病了,想吃苹果,父亲特意跑到巴士拉花三枚金币买回三个苹果,他们从母亲枕边拿了一个出来玩。奴仆把抢来的苹果带回家,小姐见了,要用两枚金币来换。

原来是自家奴仆闯的祸,加法尔赶紧带着奴仆进宫,向国王请罪。见了国王,奴仆又把事情经过详述一遍。没想到整个事情竟然如此稀奇古怪,国王十分惊奇,放声大笑,并命文官将此记录在案,以警后人。加法尔启禀国王,若能赦免家奴,他有更离奇的故事讲给国王听。国王允诺,并说假如故事并不离奇,家奴必要受刑。

显然,《三个苹果的故事》中那位深爱妻子的英俊青年,单从他妒火中烧、轻信谎言、妄作判断、情急忘智,直至杀妻分尸的整个过程来看,与英勇无畏、猜忌成性的奥赛罗,轻信表面忠诚、内心险恶的伊阿古,认定忠贞的苔丝狄蒙娜与卡西奥有奸情,暴怒之下,将爱妻掐死,两者就行为本质而言,毫无二致。然而,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无论钦奇奥的《一个摩尔上尉》,还是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借鉴了《三个苹果的故事》。 

《一个摩尔上尉》

现在,我们再来详述孕育出《奥赛罗》的唯一原型故事——《一个摩尔上尉》。

莎士比亚《奥赛罗》在钦奇奥《一个摩尔上尉》中的原型人物,只有“苔丝狄蒙娜”(Desdemona)有名字,叫“迪丝狄蒙娜”(Disdemona),拼写上仅一个字母之差。其他人物的对应关系则分别是:“摩尔上尉”或“摩尔人”(意大利语‘Capitano Moro’‘Moro’)之于奥赛罗;“队长”(意大利语‘Capo di Squadra’)之于卡西奥;“旗官”(意大利语‘Alfiero’)之于伊阿古;“旗官夫人”之于艾米丽亚;被“队长”误伤的“士兵”之于罗德里格。

摩尔人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人,深得威尼斯政府赏识,迪丝狄蒙娜没有嫌弃他的肤色,为他的高贵品质所折服,爱上了他。家里要逼她嫁给另一个男人,她却执意嫁给了摩尔人。新婚夫妇在威尼斯度过了一段快乐的幸福生活。当摩尔人受命驻防塞浦路斯,迪丝狄蒙娜恳请相随;尽管摩尔人担心航程有危险,还是同意妻子登上了他的指挥船。

在塞浦路斯,像在威尼斯一样,迪丝狄蒙娜的闺蜜好友“旗官夫人”每天都花很多时间跟她在一起。“旗官”虽是一个十足的恶棍,但因他人性中的邪恶藏而不露,不仅摩尔人对他十分信任,所有人都觉得他勇敢、高尚。他对迪丝狄蒙娜垂涎欲滴,却因害怕摩尔人,不敢公开求爱。当他求爱示好得不到丝毫回应,就确信迪丝狄蒙娜爱的是“队长”——摩尔人的知交好友,也是摩尔人家里的常客。他决计报复,要栽赃陷害迪丝狄蒙娜与“队长”通奸。

当“队长”在一次执勤中因误伤一名士兵被摩尔人撤职,“旗官”发现机会来了。迪丝狄蒙娜屡次恳求丈夫让“队长”官复原职,“旗官”趁机向长官进言,说她如此纠缠着为“队长”求情,只因她厌恶了摩尔人的相貌肤色,对“队长”燃起欲火。摩尔人被“旗官”的暗示弄得焦躁不安,他变得狂怒异常,吓得迪丝狄蒙娜再也不敢替“队长”说情。

摩尔人要“旗官”拿出妻子不忠的证据。于是,有一天,当迪丝狄蒙娜来家里造访“旗官夫人”,并跟“旗官”的孩子一起玩耍时,“旗官”从她腰间偷走了一条刺绣手绢,并把手绢扔到“队长”的卧室。这手绢是摩尔人送给迪丝狄蒙娜的结婚礼物。“队长”认出这是迪丝狄蒙娜的手绢,便拿上手绢去摩尔人家送还。但他发现摩尔人在家,不愿引起他的不悦,跑开了。摩尔人确信从他家附近跑开的是“队长”,便命“旗官”务必将“队长”和迪丝狄蒙娜的关系查个水落石出。

“旗官”安排与“队长”谈话,但摩尔人只能看到他们谈,却听不见谈什麽。谈话时,“旗官”做出被“队长”所言震惊的样子,之后,他告诉摩尔人,“队长”对与迪丝狄蒙娜的奸情供认不讳,并坦白那手绢是上次床第之欢后迪丝狄蒙娜送他的。

当摩尔人质问妻子丢失的手绢,迪丝狄蒙娜显得十分惊慌失措,忙乱地四处翻找,摩尔人由此判断,这就是妻子不忠的证据。他的脑子起了杀机,要把妻子和“队长”杀死。迪丝狄蒙娜见丈夫行为异常,便把内心的焦虑吐露给“旗官夫人”。“旗官夫人”对丈夫的计划一清二楚,但因怕他,不敢说出实情。

“队长”家里有位精于刺绣的女人,当她得知这是迪丝狄蒙娜的手绢,便打算在归还之前,按上面的图案仿绣一方新手绢。“旗官”让这个女人坐在窗边仿绣,以便他把摩尔人带来时,让他亲眼见到罪证。应摩尔人的要求,并在拿到一大笔赏钱之后,“旗官”埋伏在路上,打算当“队长”从一个妓女家出来以后,将他杀死。然而,刺杀失手,“旗官”只刺伤了“队长”的大腿。

摩尔人开始想一刀杀了妻子,或将她毒死。但最后,他还是听了“旗官”的计策,为掩人耳目,要对迪丝狄蒙娜采取谋杀。一天夜里,摩尔人和妻子躺在床上,他说听到隔壁屋里有动静,命妻子前去查看。正当妻子起身查看时,被藏在壁橱里的“旗官”用装满沙子的长袜打死。为使谋杀看上去像一场意外,摩尔人和“旗官”把迪丝狄蒙娜的尸体放在床上,砸碎头骨,再把屋顶弄塌。

在迪丝狄蒙娜的葬礼之后不久,失去爱妻的摩尔人心烦意乱,对犯下的罪行懊悔不已,将“旗官”开除军职。“旗官”随即向“队长”告发,说设伏要杀他的就是摩尔人。“队长”遂向政府起诉摩尔人。在严刑拷打之下,摩尔人矢口否认所有的犯罪指控,最后获释,却遭从威尼斯放逐。一段时间之后,摩尔人在流放中被迪丝狄蒙娜的家族中人谋杀。没过多久,“旗官”因另一起犯罪被捕入狱;获释后,却因监禁期间遭受了酷刑折磨,暴毙惨死。

显而易见,钦奇奥《一个摩尔上尉》的故事是莎士比亚《奥赛罗》戏剧构思的艺术源泉,莎士比亚像钦奇奥一样,将威尼斯作为《奥赛罗》社会、政治、军事等的背景地,将孤岛塞浦路斯作为悲剧发生的结果地。然而,莎士比亚富有艺术灵性地对钦奇奥故事里的所有细节做了改变,正是这样的改变,使《奥赛罗》荣列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连载之二,未完待续)

【原载《文学》(2015春夏卷),陈思和、王德威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