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 是活着,还是死去,我的问题就出在这儿(注释1):面对无边的苦
难,是忍受强暴肆虐的命运的矢石、箭雨,还是拿起武器通过战斗将
它们打败,在人的内心里哪种行为更高贵些?去死,安然入眠,——
不过如此,——如果一场睡眠可以终结我们这些血肉之躯生来就要承
受的心头苦痛和无数打击,那可真是一颗虔诚的心所求不来的圆满结
局。去死,安然入眠;但睡眠中可能还会有梦,阻碍就在这儿了。当
我们一旦摆脱尘世的纷扰,进入到死的睡眠里,会做什麽样的梦,就
非要考虑不可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顾虑,我们才会虽经受苦难,却
要活得长久。否则,当仅用一把短刀就可以自我了断生命的时候,还
有谁会甘愿忍受时代的鞭打和轻蔑,压迫者的邪恶,傲慢者的无礼,
爱情受到鄙视所带来的痛苦,法律的无助,官吏的专横,以及勤苦的
老实人遭受小人的欺侮?人若非担心死后还会有什麽不测的可怕事
情发生,谁愿意背着负担,在令人厌烦的生活压迫下呻吟、流汗?因
为凡是到死亡之乡去的旅客无一生还(注释2),正是这种对未经发
现的神秘国度的恐惧,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眼前的不
幸,也不敢飞向我们所不知的痛苦。于是,这自觉的意识就把我们都
变成了懦夫,与生俱来的果敢被这苍白的理念蒙上病态的尘垢,生命
中的大事业也因这样的思虑半途而废,失去了行动的意义。等一下,
现在,美丽的奥菲莉亚!——仙女(注释3),在你的祈祷里,要记
住替我忏悔罪孽。
注释1: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几乎是《哈姆雷特》一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最为人知的一句台词,朱生豪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梁实秋译为:“死后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并注释:哈姆雷特蓄意自杀,但他相信死后或仍有生活,故有此顾虑不决的独白。孙大雨译为:“是存在还是消亡,问题的所在。”另有译:“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或还可译作:“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活着,还是死掉,这是个问题。”而在1603年的第一四开本中,此句原文为"To be, or not to be, I there's the point."按此则可译为:“对我来说,活着还是死去,这点是最要命的。”或“我的症结就在于,不知是该活着,还是去死。”或“最要命的是,我不知是该继续苟活于世,还是干脆自行了断。”均符合哈姆雷特意欲自杀时犹疑不决的矛盾心绪。从剧情看,哈姆雷特此时“考虑”的并非人在哲学层面上“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而是自身的生死。
注释2:《圣经·旧约·智慧篇》2·1:“他们荒谬地认为:‘人生苦短,无法抗拒死亡,也从未见有人从阴府回来。’”《智慧篇》即《所罗门智训》,是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完成的著作,被收录于《圣经》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当中。《七十士译本》是旧约希伯来文的第一部外文译本。罗马天主教会在1546年的特伦托会议上宣告接纳此书附加于《圣经》正典。现罗马天主教会和多数东方教会、正教会都把此书奉为次要经典。而基督教新教对此书的真伪存疑,视之为次经,但圣公会与信义会则仍把此书收录在经课表中。
注释3:Nymph,希腊、罗马神话中居于山林水泽的仙女,女神。
——《新译莎士比亚》(注释·导读本)《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三场中哈姆雷特的独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