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题(一):由周作人想到的

(2013-06-05 09:13:38)

无题(一):由周作人想到的

 

对于年轻的有能力的研究者,时间无疑是一份天赐的好礼物,因为它或许能让你以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材料、更锐敏的感觉,甚至更犀利的锋芒、更深邃的思想,总结前人,推进以往的学术成果。

近些年,以周作人为题目的博士论文多了起来,或因“周作人热”的余温,但更可能是周作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然。继去年阅读了三篇写周作人的博士论文之后,今年又读到一篇谈论周作人“思想革命”的博士论文。论文作者想要防止“偏见”阻碍自己接近对象,也要防止自己被对象“捕获”,并使自己“回到历史中去的努力”值得欣赏、肯定。

阅读中,有一种别样而强烈的现实感时常被触动,而我只能以这“无题”的方式,记下一些闪现脑际的问题:

在今天,我们不是依然没有完成“文学家应引导而非迎合大众”这一维度上的“思想革命”吗?所发生的许多事,不依然是由“乡愚无知,轻信易听”造成的吗?令人恐惧的“蛮性”不是依然时常泛滥吗?对愚民的“施以教养”不是依然严重匮乏吗?教育不是依然要把儿童“做成一个忠顺的国民”吗?从一些发生的公共事件也不难看出,国民的奴性不是依然根深蒂固地在许多人身上残留吗?贫贱者的理想不依然是要实现“富贵梦”吗?文学不依然时常被作为工具来使用吗?有些人不是依然在拿文学当“革命”的利刃去伤害无辜者吗?不是有许多“智识分子”随阅历和时代的变而由“流氓鬼”变成“绅士鬼”了吗?

当然,就周作人来说,“回归儒家”的思想,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他为自己“附逆”开脱的理由。或许,他晚年的翻译《路吉阿诺斯对话集》不失一种自我心灵的疗伤或精神救赎?他最后死在了蛮性的革命里。

不过,拿我自己来说,比起几年前,我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少了许多“激扬凌厉”,宁愿只做一个闭门读书的隐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