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向文学大师们默哀——长眠地下,精神永在!

标签:
杂谈 |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去寻觅文学家的墓园。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蒙巴纳斯公墓,我寻访拜谒了几位我所喜爱的作家的墓地。站在墓前,灵魂穿越时空,遥遥相对,文学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会变得清晰起来。最重要的是,你可以获得一种心灵的澄澈。这是喧哗与骚动所绝不可能给予的。

在巴黎先贤祠的这个墓室里,长眠着三位法国作家,左侧雨果、右侧左拉、大仲马居中。他们的文学灵魂是不朽的,时时与之相伴,我们的生命里便不会失去文学。

我花了一个半小时才找到蒙巴纳斯公墓中的莫泊桑墓地。站在墓前,一个日本老太太走过来用日语跟我打招呼。我用英语告诉她,我是中国人。她继而问,台湾?我明确地说,我是中国大陆北京人!她转身走了。也许她心里在说,中国人来巴黎都该是疯狂购物的。

萨特与波伏娃一生未婚,彼此也始终未结成伉俪。他们的灵魂却于此永远交融在了一起。他们之间的爱,在许多今人眼里,或许已算不得惊世骇俗了。但他们的生命过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能认知多少呢?来这里拜谒他俩的人很多,有的献上鲜花,有的把地铁票用小石子压在底下,也有的用随身带的小纸片写上一句话,总之,这都是一种对话。可惜,像这样的对话,在我们扰攘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