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道亦官道?

(2008-09-13 21:43:53)
标签:

杂谈

    常有到文学馆听讲座的朋友称呼我时带了官衔。我想说明,若按许树安老师讲的宋代官制,我其实现在便是个“差遣”,被委以做事的权力,而没有官职,自然也没有官衔。我想,若朋友们称呼我,如果用尊称,可以叫傅先生;年轻的如果愿意,也可以叫傅老师;如果觉得我是您的朋友,可以叫小傅,10年以后叫老傅;如果您把我看成亲密的朋友,直呼光明,我便心满意足,并希望如果能够的话,像我的名字一样,把光明带给大家。
    由许老师讲宋元明清的职官制度,又生出些小思考,文责自负,就教大家。
    第一,各朝当然都有为与各代政体相适应而设立的官制,健全完善的官制是为了能使庞大的行政系统充满生机。这本不在话下。朝代更迭,许多旧制被废止,也是常事。自然,有的现象延至今日,也不能称怪。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像现在许许多多的“反聘”、“退而不休”,都是古早已有之。
    第二,古已有之者很多,再比如,各朝代都有一些,或者很多为官者,不为做事,只求无错,对上阿谀逢迎,对下颐指气使,却能备受重用,并不断升迁。这样的为官者会大大消解官制的活力,而使之死气沉沉。这是官场的一个症结!
    第三,为官者,可以有思想,却不能显出太有头脑,否则官就当不稳了,因为恐怕很少有上级官员会喜欢他的下级比他更有头脑。所以,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用在官场上,实际上就是假装没头脑,心里门儿清,一点也不糊涂。然而,这样的为官者多了,无疑会大大消解官制的效能。
    第四,做学者,一定要有头脑,更要有思想,否则学问不可能做大。可有意思的是,又常有学问家特别在意行政级别,哪怕是某一级的行政待遇,我接到过这样的名片,在教授的职称后边,用括弧写明“相当于副局级”。这种“学而优求仕”依然体现的是官本位理念!
    第五,若把为官之道演化为只把自己的头脑交给上级,势必会影响职业的创造性;如果学者丧失了独立思考,则绝对会影响学术的创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