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个博物馆大国,仅首都华盛顿,常住人口52.6万,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100多家。简单总结一下美国博物馆的成功经验,或曰美国博物馆文化的灵丹妙方,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国家的税收减免政策,极大地鼓励私人捐赠。
2、
博物馆制定战略性的长远规划,包括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吸引公众,有点儿像我们的五年计划。
3、
馆长的统筹领导极为重要,通常要由馆长制定发展计划、提出方向,并督促实现每个具体目标,同时还有衡量目标的措施。
4、
规划目标不能好高婺远,既要切合实际,也要跟上潮流。美国博物馆常有一个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建议委员会,负责向馆方提供意见。
5、
博物馆向参观者征求意见,这对博物馆的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然而,美国的博物馆同样面临着问题,段勇的书中总结出几个带普遍性的问题:
1、
与展览、教育等工作相比,美国博物馆的藏品统计、建档等基础工作还相对比较薄弱,似乎普遍存在家底不清的问题。
2、
由于美国个博物馆普遍实行业务主管负责制,各业务主管在自己分管的领域具有高度决策权,因此造成不同博物馆、同一博物馆的不同业务部门(如亚洲部、非洲部、欧洲部)、甚至同一博物馆不同部分的业务规范(如藏品分类计算方法、展览设计思想等)也常常不一样。
3、
保护藏品、展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隐患甚至漏洞。美国博物馆界流行在展厅举办各种招待会的惯例,对展厅安全也构成潜在的威胁。
我所了解的四点问题是:
1、
如何面对市场竞争。因为临近的博物馆、影院都在吸引公众的视线。这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个严重的问题,即无论国家财政还是私人投资博物馆以后,如何吸引更多的公众。你要为公众服务,得有前来参观的公众来才行。
2、
美国有的博物馆,它的商店占了很大面积,并还有扩大化趋势。
3、
面临员工更替。二战后出生的一批博物馆员工,面临退休。但同时,这似乎也正是美国大学博物馆系“红火”的一个原因。
4、
过于依赖私人或国家的捐助,这会导致资金筹措的问题。
我国现在已有2200多家博物馆,80%以上是近20年内建成开放的。可见,中国的博物馆业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正呈现出勃兴之势,这当然会对国民素养的整体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借鉴别国博物馆好的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拿北京来说,据资料显示,目前博物馆每月增加一家,全市注册博物馆已达140家,超过了华盛顿,包括公立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及民办博物馆,其中民办已有近30座。这么多博物馆在繁荣、促进北京博物馆文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自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像美国一样,即资金问题。不过,从青岛啤酒集团以它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养活旗下的啤酒博物馆不费吹灰之力,能明显看出,经费充足的行业博物馆,在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像沈阳的金融博物馆,估计在财力上,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据北京市文物局一位副局长有把握地说,“北京的博物馆没有一家赢利的。”与国拨款的国家公立博物馆和有强力经济作后盾的行业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可能会面临资金上的瓶颈。因为,民办博物馆多由私人筹资,一旦个人财力吃紧,博物馆马上面临关张。理论上看,似可借他山之石,即美国的博物馆59%由私人管理,少于5人的博物馆占到75%,资金多元化,渠道有募捐、筹款、场馆出租、会员会费等。可这些谈理论容易,实际做起来难!以庐沟桥宛平城内的胡同张老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今年5月正式开放,到现在几个月过去,由于收支不成比例,一直在赔钱经营,工作人员也从一开始的十几人减少到8人。
但不管怎么说,我对中国的博物馆未来充满信心,并对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进程中,树立起国人的博物馆意识及博物馆理念,也充满了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