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物:现代的神——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
主讲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作家)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赴美国考察博物馆的感受。分成一系列小题目来讲:
在跟几家美国博物馆方交流座谈时,我还算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但关于博物馆怎么实行董事会制度以及会员制,本来想按照我的笔记讲,在看了段勇的书后,人家写得比我细多了,半年的调研和20天的走马观花毕竟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用他的书来简单说说美国博物馆的董事会制。
美国的博物馆不管是国立、州里、市立、郡立还是私立,都有董事会或性质相同的委员会,对国立、州里、市立、郡立博物馆来说,董事会是体现博物馆属于公共财产的具体象征,对私立博物馆来说,董事会制度是化私为公的手段。董事会管理下的博物馆已不再是具体个人的私人财产,而成为事实上公有、公营的机构。
拿大都会博物馆来说,董事会有90个人,主席1名,副主席3名,还有选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董事会成员,这些董事一定要是各个领域行业的知名人士,他们不是挂个名,而是担负着一项很重要的职责:给博物馆弄钱。因为美国的博物馆私立以后,国家基本不管,国家拨款经费少于它整个经费的2%至3%,也就是说,国家的投入连2%、3%都不到——除了史密森尼博物院,大部分经费都需要董事会来筹措,筹措之后给基金会,由基金会拨款进行博物馆的投资、运作和建设。对董事的任期、年龄有规定,每届任期5年,不得超过72岁。
有些细节很有意思,董事会的人,包括博物馆的领导层,大都需要有个特长,是什么呢?最好能跟很多私人收藏家有交往。这也是一个铺垫工作,因为一旦感情关系好了,就有可能把某一个收藏家变成博物馆的捐赠者。美国的捐赠精神跟这个也是有关系的。捐赠者会考虑到博物馆的设施、服务等因素,还有就是人的因素,比如这个馆的高层跟自己关系好,也许就会优先考虑捐赠给这一家。
大都会博物馆对董事有成文的规定,董事有义务为博物馆筹集艺术品保护,教育活动、特别展览、艺术品购藏、学术出版及相关活动所需要的经费,以及纽约市政府负担份额以外的安全经费。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每位董事一年要为博物馆做多大贡献,但董事们之间的确存在某种默契,每年都自觉的以身作则,带头为博物馆筹款或捐物。
博物馆的管理者是馆长,大都会博物馆受称赞最多的人就是它的馆长,叫菲利普·蒙特博诺,该馆总经理认为大都会博物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馆长热爱艺术,对办馆宗旨有明确认识,并竭尽全力去实现它”,有很多部门的负责人也称赞馆长“头脑敏锐”、“对博物馆有深刻了解”。美国博物馆的馆长和它的董事会成员必须是热爱艺术的人,懂艺术,爱博物馆,把博物馆当成自己公益精神的一部分。这非常重要。
关于大都会博物馆的经费,据何慕文先生介绍,2006年是1.8亿美元,其中30%是自己的资金;26%是新的捐赠;13%左右是会员会费;门票12%(20美元是建议门票)。会费怎么收呢?学生45美金,普通会员50美金,纽约附近85美元。2006年有全国通讯会员36000人,最高会员费2万美元,全国现在共有12万5千名会员。会员制是分级的,交会费高的是高级会员,也可获得更多的优惠,比如参加大型展览之前的预展、开幕式等。
大都会的小卖部非常厉害。文学馆有个书屋,除了书,也卖一些纪念品,可跟人家一比,我们这个书屋真是太小的“巫”,人家那才是“大巫”,每年流水一亿美元。但对外说是非营利的,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合理避税。即便这样,大都会博物馆居然还亏损,每年都亏,去年亏300万。因为它一切考虑的是为公众服务。这样的话,就需要经董事会授权批准,以基金会的本金弥补。这样做,可以保证从财政上避免出现我们常常出现的高管或高层财务人员的经济问题,这不是由个人可以决策的。
我在想,是不是我们的国情不适于国内的博物馆也搞成这样的董事会制?两种文化、两种机制,人家有很好的地方,但并非凡是人家好的都能适用于我们。
[演讲时间:2007年9月16日;录音整理:程丽仙;内容略有修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