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风流人物,还得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张先

(2020-12-27 11:26:57)
标签:

张先

分类: 读书频道
        数风流人物,还得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张先

诗人的专业特点,要么天妒英才,神童都早逝,更多的是呕心沥血,愤世嫉俗,伤身更伤神,泰半活不长久。若要论长寿,宋朝词人张先88岁高龄,历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五朝简直是活久见系列。

张先长寿的秘诀,应该跟他写的诗词有关,现存182首词中,基本上是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欢女爱因为风流,所以快活,风调雨顺,自然延年益寿。

数宋朝的风流人物,当首推两个代表:一个是柳永,一个是张先。

柳永因为考场失意,便寄情青楼,偎红倚翠,什么师师、香香、安安,还有虫娘,绯闻女友不要太多;而张先则纯粹是富贵闲人,浪漫多情,撒向人间都是爱——跟他发生关系的女子,啥样的都有,可以说雅俗共赏,家野通吃。

要不然他俩怎么都是婉约派的代表呢?自然作风旖旎,情感潋滟。柳永是婉约派的掌门人,张先也是婉约派的课代表,你看他这首代表作《系裙腰》——这词牌名就有万种风情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真是温柔了岁月,惊艳的时光。怪不得“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就是写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那位)会说这首词:“词秾薄而意优柔,亦柳永之流也”。

事实上,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擅长小令,亦作慢词最重要的是开启了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转变。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这样总结道:

“张子野张先,字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周邦彦)、白石(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

可见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奇怪的是,既然张先跟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相提并论,为何独独他在《宋史》中无传?简直对张先失去尊重。

 

张先于公元990年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他并不是什么天才出身,也不是官宦家庭。父亲张维,根据《齐东野语》介绍少年学书,贫不能卒业,去而躬耕以为养。善教其子,致于有成。平居好诗,以吟咏自娱......

看来张先的父亲也是个大有学问的人,虽然放弃读书求仕,只能回老家耕种谋生,但是仍亲自教孩子学习成才。

有其父必有其子,张先也不急于寒窗苦读考学入仕,更想做一个风流才子。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哪个少年不钟情?可是张先品味独特,他钟情的是一个小尼姑,与她私相幽约,结果小尼姑被老尼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没办法,每当夜深人静,张先只好偷偷划船过去,小尼姑便悄悄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

花前月下,水面楼中,两人谈情说爱后,禁不住海誓山盟起来。张先写了一首《诉衷情》,立帖为证,表明月亮代表我的心。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爱情的向往。这首表现苦难鸳侣至爱情深的词,堪称爱情词中的千古绝唱

先别感动哭,风流才子都这样,刚对你立过誓,转身就把同样的誓言说给别的女人听。后来面对同样爱情横遭阻抑的情况,张先把话说得更深(煽)情更坚决。比如这首《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鶗鴂就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杜鹃,是叫春的。人家辛弃疾是“惜春常怕花开早”张先则“惜春更把残红折”人家李贺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张先则“天不老,情难绝”,反正爱是永恒。

难怪“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会说,“子野韵高,是耆卿柳永)所乏处。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

那是,进入二十世纪后,连言情小说第一人琼瑶阿姨都表示叹服,借用张先的一句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写了一本《心有千千结》。

呵呵,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所谓山盟海誓,只不过是年少无知。后来东窗事发,地下情曝光,张先和小尼姑被迫分手。临别时,张先不胜眷恋,写下《一丛花》寄意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样的私人情话,本来是要发到小尼姑的个人微信上的,谁知张先不小心手滑,竟然发到朋友圈中,结果被人疯狂转载,集体点赞。据说连年轻气盛的欧阳修看到了,都爱不释手,只恨不认识这位网红作者。

后来张先北上长安,上门拜谒欧阳修,有人通报完毕,欧阳修连忙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当时的宋词坛百花齐放,就像现在遍地开花的选秀节目,经常上演一词成名的好戏,词人也常常因为一两句句而得到一个雅号——没有雅号的词人,就跟没有绯闻的艺人一样,都不敢称自己“红”。

比如秦观因为那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称为山抹微云”,贺铸因为那句“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梅子”,宋祁因为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叫做“红杏尚书”。

张先金句多,雅号也多,所以大家看到他在微博、微信、QQ上用的是不同的昵称。除了“桃杏嫁东风郎中”,比较有名的雅号,还有“张三影”。

公元1030年,浪到40岁的张先才参加高考,并且进士及第。与他同一届考上的,就还有欧阳修。

张先从此步入仕途,没想到浪人有浪福,一路顺风顺水,那些文人为官必遭贬谪的定律,在他身上不适用。

张先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公元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因为欣赏张先的才华,便辟他为通判相当于分管副市长——60岁了还一直是小倅(副职),怎么混的啊?

话说公元1041年,51岁的张先在嘉禾任通判时,有一天,他病躺在床上睡觉,没去上班。醒来后情绪欠佳,不禁伤春悲秋,感叹年华易逝,容颜易老,于是提笔写出了他一生的代表作《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果然是“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没想到,云破月来花弄影如一朵奇葩,惊艳了全媒体,上了好几个热搜,堪称令人绝倒的绝句,大概只有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可与之相媲美。用专业评审王国维的话说,一个“弄”字,一个“闹”字,就境界全出。

而张先,也因为这首词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以及《归朝欢》中的娇柔懒起,帘卷花影、《剪牡丹》中的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三句平生得意之句,被世人称为“张三影”。

正如陈廷焯所言:子野善押“影”字韵,特地精神。据不完全统计,张先的182首词中,直接写到“影”这个的就有26首之多,内容包括花影、月影、水影、人影、火影等不经意间流露出他思想的虚幻和内心的孤独。比如: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犹有花上月,清影徘徊。

......

还有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清词三大家之一的朱彝尊对这一句评价说:“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所以有人说这句应该与张先闻名于世的“三影”合称“四影”。

其实,“张三影”之前,他还有一个雅号,叫“张三中”。哪“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这个雅号来自于他的另一首爆款《行香子》: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好吧,就你雅号多,风流韵事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入仕之后,工作应酬多,按照宋朝的规定,官员出席接待宴会,可以有官方歌妓侍宴作陪,娱乐助兴。所以,张先与歌妓不得不说的故事,可多啦,经常抢占娱乐头条,为吃瓜群众津津乐道。

比如在宴会上看到歌妓,春色无边,美醉了,他当场独创一个词牌名醉垂鞭”,赠送给她: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比如在宴会上看歌妓跳舞,伊州一曲轻盈似仙,他也用笔轻盈,写出了宋词中关于描写舞姿的压卷之作《减字木兰花》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久而久之,宴会成了张先的新词首唱会(他曾带着自己的新作《碧牡丹》去晏殊家给他家的歌姬首唱,结果令女主人醋意大发,差点搞事情),也是粉丝见面会,在座歌妓们纷纷索签名求合照甚至当场邀歌,成为当时的名场面,屡上话题榜。

据娱乐周刊报道,张先老年寓居杭州,基本上是为官妓作词,成为官妓最受欢迎的作词人。但是独家创作的东西,到底做不到雨露均沾,比如新晋歌妓龙靓就被他忽略了。

没办法,龙靓只好发了一首诗主动索词,并@张三影,希望他不要偏爱当红大牌,也分一点好处给刚出道的新人

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

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张先看到后,不能不回应,便作双调《望江南》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更有自媒体爆料,说张先去玉路上偶遇名妓谢媚卿,一见慕悦,目色相授张先还写了《谢池春慢》记叙本次眉来眼去的艳遇,恋爱实锤了。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最出格的事,当属张先85岁时,因为宴会上认识了一位叫“绿杨”的歌妓,色艺俱佳,便出钱将她买回家中,称她为“六娘子”。

绿杨进了张府后,张先对其宠爱有加,便冷落了其他妻妾这是要强行上位的节奏啊,还讲不讲先来后到了?结果其他妻妾们一合计,一不做二不休,张先不在家,直接将绿杨赶出了张府。等张先回府,已人去房空,即成事实,再加上众怒难犯,张先只能忍了。

但毕竟妻不如妾,妾不如(歌)妓,到底意难平。张先便写下这首《蝶恋花》,托人送给绿杨,以表达惓惓之意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先别唱《阳光三叠》了,看得出来,把女人比作杨柳,这是学习老前辈白居易好榜样啊。他老人家也是晚年在家中包养了两个歌妓,在身边承欢娱己,就是著名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不过,小蛮和樊素都先后离开了年老的白居易,令老白孤独而终,而张先则越老越风流,风光无限。

 

果然是人不风流枉“老年”哈。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张先作为如假包换的情种,可谓是活到老写到老风流到老的典范,八十岁时还娶了一个十八的妾,羡煞旁人。重点是,他和这小妾在最后的人生八年里还生了两男两女,果然是老当益壮。

瞧这事把老人家给嘚瑟的!据说,在一次家宴上,当着众名仕,春风得意的张先还特地赋诗一首以誌庆: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在座的掌声和口哨声齐飞,苏轼站出来表示,要为张老即兴和诗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在座的掌声和口哨声更疯狂了,简直是刺耳。这诗听起来咋有点内味呢?

以上旧闻,多半是八卦编辑(据说是清朝《在园杂志》的刘延玑)编造的,纯粹是为了博眼球刷流量。作为国民男神的苏大学士,德艺双馨,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小黄诗呢?他跟张先关系再铁,也不可能当着众人这样调侃他,开什么国际玩笑。

真实的情况是,苏轼比张先小了46岁,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交。他后来在《祭张子野文》中真诚地说:“我官于杭,始获拥彗,欢欣忘年,脱略苛细。”意思就是他在杭州任职时,开始拜张先为师,而张先也对苏轼作的词加以指导修改

有了这层关系,苏轼对张先说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是可以的,他也确实对张先85岁时把歌妓绿杨赎回家的事赠诗调侃。这首诗叫《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好一句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这大概就是张先风流一生的真实写照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