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大声喊出盛唐那个佛系诗人的名字——王维

(2020-08-09 16:49:01)
标签:

王维

分类: 读书频道
         请大声喊出盛唐那个佛系诗人的名字——王维

正月十五上元节,“诗耀大唐”年度颁奖典礼在帝都举行。

这是盛唐流行诗坛一年一度的盛事,“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孟浩然、王昌龄、王之涣、崔颢、岑参、高适......诗人云集,星光熠熠,照亮了整条长安大街。

咦,好像缺少了一个大咖——王维去哪儿了?

王维去山里头修道悟禅了!在他正值壮年如日中天时,突然表示佛系了,官宣淡出诗坛,不再出席任何颁奖典礼: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组委会只好给王维颁发了一个终身成就奖,并授予他“诗佛”的称号。只有广大粉丝不改痴心,在台下燃灯供佛,吟诵他的诗作,千呼万唤王维出山。

 

公元701年,王维出生在河东蒲州山西运城)的世家。自魏晋以来,崔、李、卢、郑、王就是五大望族,门第高贵。这令王维天生一种贵族气质。

王维天赋异秉,从小就接受了全面的素质教育。祖父王胄,为官协律郎,专业搞音乐的。母亲崔氏,擅长作画。而父亲王处廉,还亲自负责教授他文辞。

根据《唐才子传》记载,“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绝对是语文、美术、音乐“三好”学生。

更重要的是,王维还颜值爆表,“妙年洁白,风姿郁美”——才貌仙郎啊!

可惜9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独自拉扯养活7个孩子。作为长子,王维期盼快点长大,早日成人,为母分忧。于是15岁时,他决定离家外出,不是去广东打工,而是进京求仕。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就这样,一个踌躇满志的翩翩少年,走在帝都长安街上,顿时成了围观的焦点。据说常有星探上前问他愿不愿意拍电影,要不然参加选秀也行,包你拿冠军,包你红。

然而王维一心只想参加高考,中状元,光耀门庭。

他一边拜谒名家,一边发奋苦读,辗转于长安与洛阳之间。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也会想家,尤其是节日,更是思念与他感情最好的大弟王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那天,他在朋友圈发的这首诗,被人转发后,一夜之间传遍京城和东都,甚至流传到今天,仍然是节日代言诗。“王维”也上了热搜,瞬间成了网红。

那年他才17岁。若问王维在京城有多红,有多受欢迎,“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王待若师友”。

歧王李范当然也不甘落后,作为资深乐迷,他常常把大唐首席乐师李龟年请到家中开私人音乐会(所以杜同学才说“歧王宅里寻常见”),现在又把音乐天才王维当座上客。

一次,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不知为何题名。有人提议找王维他一看便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大家半信半疑,马上请来乐师演奏,果然与图上分毫不差。

这都能看得出来,I 服了 you

当时,这一届的高考状元已被玉真公主内定为张九皋。歧王便邀请玉真公主来家听音乐,以便近距离欣赏到王维的才华。

结果在歧王的神助攻下,王维以自己的一曲琵琶代表作《郁袍轮》,打动了玉真公主的芳心。高考的事,水到渠成。

公元721年,20岁的王维进士及第,任太乐丞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据说,这个任命是玉真公主的意思,可以方便她见到王维。

可惜任职不久,在一次排练中,由于伶人舞黄狮子王维遭人告发被贬谪为济州司仓参军。据说,这也是玉真公主的意思,因为王维在没有通报公主的情况下,就“擅自”娶妻了。

 

这一去,就是十五年。在此期间,王维有机会漫游吴越,阅览江南风光。远离朝廷之后,反而可以亲近山水。

王维的山水诗,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他寓居绍兴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时,曾为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作了组诗,其中第一首《鸟鸣涧》,还被编入小学语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如果说李白的五言诗是天仙口语,那么王维则入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公元735年,宰相张九龄执政他也是诗人,《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就是他的《感遇》,还曾写出千古金句“海上生明月,天崖共此时”。他的人品更好,堪称标杆,以致他去世后,每每宰相推荐人才,唐玄宗都要与他对比:“风度得如九龄否?”

于是王维毅然向他投赠诗作《献始兴公》,希望得到他的提携。而张九龄也不计王维当年顶了他弟弟张寻皋状元位置的前事,拔擢为右拾遗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受到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的攻击,张九龄罢相,贬为荆州长史王维也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慰,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他排挤出朝廷

不过,若不是拜李林甫所“赐”,奉命出塞,就不会有《使至塞上》这首绝妙好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种奇特而绝美的边塞风光后来被范仲淹再一次印证,“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王维不仅写过边塞诗,也有过军旅和边塞生活——他在塞上还跟人去看过打猎呢。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后来回到都中,看到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不敢直言,王维失望之余,竟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大概44岁时,王维便在长安附近今陕西省蓝田县的终南山下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这个别墅,原来是渣男诗人宋之问的,王维为供“志求寂静”的母亲用以修行静养,将它拿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规划扩建,苦心经营为一片山水胜地,“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成为他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唐冯蛰《云仙杂记》记载“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 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

就是说这里扫地的童仆就有十多个,需要两个人专门扎扫帚,还时常供不应求,可见其规模之大更可见其对“洁净”的极高要求。

毕竟,王维,字摩诘是母亲用一个佛家高人之名为他取的名和字,注定了王维终将与佛学结下不解之缘。他在这里修道理禅,以求心理与精神的慰藉和解脱,达到境、静、净。

王维在辋川别墅一住就是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除了吃斋念佛外,王维徜徉于辋川的山水之间,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陶渊明田园诗,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又高度,与另一代表人物孟浩然合称“王孟”

比如有禅意美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也有音律美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还有画意美的《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更有诗、音、画相结合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据北宋词人秦观在《书辋川图后》中自叙,他在汝南做官时患病久不愈,看到朋友带来王维的《辋川集》画卷,其中绘有鹿柴等景,如身历其境,同时又读王维《鹿柴》等诗,久病竟然不治而愈

原来王维的诗画不仅有感染力还是治愈系的。

怪不得大家王维为南宗山水画之祖钱钟书更是奉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苏轼价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连王维自己都怀疑是“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总之,王维在辋川的生活,可以用《终南别业来形容,不要太惬意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在辋川可不是一个人生活,而是二人世界——不是跟他的妻子,王维的妻子在他30岁时就去世了,此后他再没有续娶,堪称禁欲系男子。

奇怪的是,王维居然没有一首诗写给他的妻子,反而有很多首诗是写给另一个男人的。这个男人叫裴迪,王维称他为“秀才”。

《旧唐书·王维传》里有一段王维和裴迪不得不说的故事,说他“在辋口,其水舟于舍下,别置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就是他俩的生活写真。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两个人花前月下也就算了,裴迪在外头喝醉了,还在王维面前大声唱歌——你俩能不能低调点啊!

这对好基友整天形影不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每天相见,还要互相传纸条写情诗,赠答同咏看这首《赠裴迪》,连男生都要脸红,实名羡慕。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当然,有相聚,就有分离。

当时,王维的友人元二要远赴安西都护府就职,王维从长安一带送他到渭城驿馆,给他饯行。分手之际,王维作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成为唐人别诗中的绝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意思就说这首诗是唐人绝句第一?

是不是第一不重要,重要的是被乐人披以管弦,谱曲演唱,成了离筵别席上的送行之歌。咏唱的时候,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所以又叫《阳关三叠》,编入乐府,成为当时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 干了这杯酒/ 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 一醉到天尽头......

可惜辋川不是永久的世外桃源,无法躲避外面的乱。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就攻入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京城很多人都流离失所,唐宫乐师李龟年也流落江南。在离别的江上,王维作了一首《相思》赠李龟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后来被李龟年编曲后广为传唱,尤其在江南,更是流行金曲。李龟年在一次湘中采访使筵上了这首歌,令满座遥望玄宗所在的蜀中,泫然泪下。

王维还没来得及逃走,就被俘一起被俘的还有杜甫,因为官小,没什么关押价值,放出去后,反而成就了他一首千古名篇《春望》,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长木深......

而王维的诗名实在太大,竟被崇拜他的脑残粉安禄山到洛阳,拘于菩提寺为了表示对偶像的喜爱(主要是可以得到签名),管他答应不答应,安禄山硬委之以伪职。

王维表示抗拒不从,又是吃泄药又是吃哑药的,均无济于事,只好当了安禄山部下的给事中。

为此安禄山还在凝碧池上设宴搞了一个庆功会,逼迫唐宫乐人表演节目乐工雷海青摔碎乐器拒演,面向西面哭泣,被叛军活活肢解。

恰好这时,裴迪冒险来看王维并告知此事,王维悲愤交加,随口吟成一首 《菩提寺禁裴迪》: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没想到这首诗后来救了王维一命。

公元757安史之乱平定,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在安禄山手下当过伪官的人都要治罪,按律当死王维的弟弟王缙当时刑部侍郎,相当于最高法院的副院长他提出把自己官职削了,为王维赎罪。

这份手足之情,也就只有苏轼和苏辙可比了。

王缙到处搜寻为哥哥辩护的证据,并将《菩提寺禁裴迪》呈给唐肃宗。头一句不就是对大唐表忠心全诗抒发的都是王维对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王缙还裴迪出庭作证,令王维当庭释放。

公元760年,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

公元761年,王维给亲友一一书信辞别,沐浴更衣,焚香净室,在家中安然离世

诗佛”终于立诗成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