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电影或者看书,有时候还真不能迷信获奖作品,其艺术性通常是给专家看的。其实,我更喜欢张爱玲在《多少恨》中的开诚布公:“我对于通俗小说一直有一种难言的爱好;那些不用多加解释的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如果说是太浅薄,不够深入,那么,浮雕也一样是艺术呀。”不过,浮雕已深刻在历史之中,放到现代可获不了奖,比如茅盾文学奖。从最初的《穆斯林的葬礼》,到最近的《繁花》,一样的通俗故事,后者却像是被电影后期制作处理过,各种技术,已不通俗。
早在《繁花》获得首届“中国好书”以及中国小说学会、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施耐庵文学奖、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小说家奖、搜狐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等多种多样奖时,就有人在博客发出警报,此书乃获奖作品,读者勿近,别自找麻烦。可是茅盾文学奖甫一揭晓,王家卫当即买下《繁花》的电影版权,我就乖乖上当了——我的自律能力有限,喜欢看热闹,被戴着黑超看不清真相的文艺导演男神一忽悠,我就情不自禁,先睹(原著)为快。谁知道王导会不会不管三七“2046”,又拍出什么“花样”(年华)呢?
《繁花》应该是我读书史上用时最长的阅读作品,倒不一定是因为其长篇小说之长,从解放初写到世纪末,人物众多,主角聚在一起坐三桌还得加座,更主要的是因为其时空穿插交叉叙述的方式,弄得我经常找不着北也找不着点。实话实说,我好不容易杀青看完了,却忘了小说是怎么开始的,倒回去从头看起,发现明明为之跋山涉水,却好像初初相遇,跟第一次读一样,依然新鲜,不,依然陌生。
这么厚重的书,明显催人老,赶紧得吃脑白金,否则记忆力堪虞。
可是《红楼梦》不是比《繁花》长篇数倍,情节和人物更多更复杂?为什么我看了连细节都记得清楚,甚至还记得其具体出处——哪一回哪一页哪一段落?恕我浅薄,大家之所以把《红楼梦》读了又读,就是在于其写作手法上的“平铺直叙”,按故事发展顺序,用通俗的“白话”自然写下去,让所有人都看个明明白白。如果曹雪芹像普鲁斯特写《追忆似水年华》一般,到处是意识流,又是感想,又是议论,又是倒叙,东拉西扯,颠三倒四,不知道还有多少读者敢碰这本天下第一奇书,又有多少人记得宝黛钗的故事。
或许作者金宇澄早就预感到读者的目光跟不上他的笔迹,读者的记忆追不上他的思路,前面的“引子”已把读者引入歧途,迷途也不知返,便在结尾时做了一回好人好事,写了个“跋”作为总结,主动交待他是怎么写《繁花》的。原来《繁花》感兴趣的是,当下的小说形态,与旧文本之间的夹层,会是什么。所以小说采取话本的形式,通过一来二去的对话来讲故事,而且大都用上海话,外地人一般看不懂。最要命的是,对话不分行,标点简单,那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对普通读者毫无意义。
很想弱弱地问一句:您确定《繁花》不是写给中文系学生研读的?
好吧,上海话,可是张爱玲吴语翻译的《海上花》我都看得下去,上海话应该也难不住我。或许,我还能看到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在别人的笔下延续与发展。你不得不承认,金宇澄和张爱玲是有共同技能的,比如“插”画,都喜欢在自己的书中手绘一些跟本书有关的素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比文字本身更好看。不过,在语言上,两个人就相去甚远了。张爱玲的对话讲语境,男女之间的打情骂俏都意味深长;而金宇澄的对话则说笑,每个人都可以把黄段子当口头禅来讲,把房事当热点来公开讨论,大话聊斋,跑无轨电车。
偶尔,金作家正经起来,那语气还是可以跟张爱玲有缝接轨的。比如这一段,尽管描写的是生活中极为平常的钥匙,但是就像电影中的某个不显眼的道具被特写镜头聚焦放大后,显得别有用意——也不过是用来偷情的道具而已。
“潘静(女)的门钥匙,套进陶陶(男)的钥匙圈里,哒的一响,与其他钥匙并列,大大小小,并无特别。但在陶陶看来,旧钥匙毕竟顺眼,新钥匙,即使调整次序,总归醒目。手里多一把钥匙,开门便利,但会不会开出十桩廿十桩,一百桩事体,陶陶心中无底。可以讲,钥匙,是一种关系,半把钥匙,捏到手里开门,感觉异常,是暂时动作,手感无依无靠,轻薄,轻松,开进房里,像是见不到人,非常稳定,钥匙放回门里小台子上,凳子上,玄关的草编小篮里,前后听不到一点声响,随拿随放,自然,也是生分。钥匙过手,往往只半分钟,冬天,更是冷的,缺乏体温,捏紧了一转,开了门,也就移交。”
再愚笨的读者都明白,钥匙与人的关系,钥匙就是人。想象力再贫乏的读者,也能想象得到男女之间的外遇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而原配又是怎么牢不可破我自岿然不动的,毕竟,还有一个生活道具是钥匙圈啊,而且是不锈钢制成的。
可是张爱玲的小资风情呢?我只看到上海的公馆变成了安置房,弄堂变成了木板隔成的蹲厕,咖啡馆变成了饭店,电影院变成了.......电影院还是有的,只是过门而不入,到底没有上演精彩好戏。在《繁花》的世界的里,就看到大家穿街走巷,一条条马路经纬分明,复兴路、霞飞路、淮海路,还有北京路、南京路、山东路、山西路——“红卫路”、“反帝路”、“文革路”、“耍武路”.......等等,这本书是上海市交通地图,还是政治路线图?
没看明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