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导演的《夜莺》凭什么代表中国“申奥”】

(2014-11-05 19:02:50)
标签:

娱乐

《夜莺》

《蝴蝶》

美丽中国

心灵佳片

分类: 电影频道
                       【法国导演的《夜莺》凭什么代表中国“申奥”】

       近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了参与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的完整名单。在创纪录的共有83个国家和地区报名参赛的影片中,出人意料的是,代表中国“申奥”的,既不是柏林国际电影节擒下双熊金奖的《白日焰火》,亦不是张艺谋联手巩俐推出的催泪大作《归来》,而是由法国人菲利普·弥勒执导的《夜莺》。选送一部非本国导演的作品角逐奥斯卡,这样的情况在国际上也很少见,在国内更属首次。

       而且,为了符合奥斯卡的评选规则(本届最佳外语片候选影片必须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在商业院线公映至少一周),《夜莺》于9月23日开始在广西地区进行小规模点映7天,悄没声息,结果也未引起任何反响。那么,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夜莺》,凭什么挤下众多国内大热门而代表中国“申奥”的呢?

       首先,恰好是这部电影诞生的政治背景。这部讲述亲子家庭的都市喜剧是中法两国自2010年签署《中法电影合拍协议》以来,第二部以中法合拍片立项的影片。《夜莺》作为第一部官方在戛纳电影节/法国中国电影节上签约的合拍片项目,成为有史以来发行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中法合拍片。在今年“中法建交50周年”的政治背景下,选送一部法国人导演、中国演员主演、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中国人生活的影片显得既正确,也体面,这样的选择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从题材上来说,《夜莺》主打亲情路线,倡导家庭回归,讲述了温暖的祖孙情,展现了秀美的中国风光,充满正能量,被称为“心灵佳片”。反观其他“种子选手”,《归来》涉及了文革这个敏感题材,《白日焰火》则遇到了犯罪的灰色主题,而表现中国一代文人群像的《黄金时代》倒是符合“政审”资格,可惜人家代表香港地区报名参赛。

       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是影片的内容与质量。《夜莺》聚焦现代社会里亲情的流逝,讲述了一段归乡寻爱之旅,以三世同堂的疏离再到重归于好为线索,打造了一部田园气息浓郁的作品,受到业界与观众认可。影片看似朴素的题材在中国社会的背景下,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色彩。随着故事从现代化的都市北京转移到纯朴的乡村山寨,绝妙地建构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一片世外桃源般美景的两种符号。合拍片的背后,通常有一支国际化团队作,包括摄影师、录音师、混音师、音效师都是法国的一流专业人士,多次获得恺撒奖,而电影配乐更是法国三大著名作曲家之一的阿曼德·阿玛尔,其钢琴加弦乐的配乐手法,如山涧的清泉,山岗的清风,宁静致远,拂动人心弦。摄影师孙明用几个壮阔的广角镜头,写意式地展现了中国桂林阳朔的自然风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还有三江侗乡的民族风情,那临河沿溪极富民族特色的民舍木楼,浓郁的传统民间文化,包括全族人民长桌而食的“百家宴”,都令人神往,亦让西方观众惊叹于这个东方国家的神秘与美丽。怪不得《夜莺》先后受邀参展近30个国内外著名电影节,其小而美的独特情调,“如清风般为华语片市场带来惊喜,”以致被业内誉为年度佳作。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这部轻喜剧电影也被称为“用中国式的亲情故事呈现了法国式的清新幽默”。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到本片的导演菲利普·弥勒。他的代表作就是那部充满法式幽默的温情影片《蝴蝶》,被称为是法国社会的“心灵课程”,赢得了世界性的票房与口碑。因此《夜莺》也被称为中国版的《蝴蝶》。弥勒为了编导这部中国电影,曾深入中国家庭体验生活,并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中文,最终以一个旁观者,而不是过客的视角,关注东西方都关注的社会高速发展下的家庭问题,引导人类重返内心,重返家庭,叶落归根,寻找传统与亲情,以纯真和自然打动观众,在唯美的视觉享受下打造一场情感教育的盛宴。

       跟《蝴蝶》一样,《夜莺》也是美丽、积极、幽默和感人的。《蝴蝶》展现的是法国阿尔卑斯山旖旎的自然风光,而《夜莺》则描述了爷孙回乡之旅的沿途风光:高低错落的村庄,层峦叠嶂的梯田,清幽寂静的竹林,盘根错节的古树.......营造出了中国水墨画的恬淡意境。破茧而出的蝴蝶象征着心灵的美丽蜕变,而夜莺,同样具有意味深长的象征性,它不仅是情感的信物,同时代表着渴望自然和回归的心,它为爱而自由歌唱的声音,召唤出现代人久违的田园雅趣,以及早已淡漠的骨肉亲情。

       《夜莺》中扮演爷爷的李保田,跟《蝴蝶》中扮演老大爷的米歇尔塞候一样,都是影帝级的老戏骨,演技好得没话说。但是,《夜莺》中的孙女儿杨心仪,比《蝴蝶》中的小女孩克莱尔,明显少了一份纯真,多了一份成熟——或许是因为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熏陶下的中国儿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早熟,美丽,但不可爱,甚至有一点悲哀。正是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本片的节奏缓慢、戏剧性平淡以及台词书面语,难接地气。

       好吧,一个温情故事,一段心灵之旅,一片美丽中国,这只“夜莺”能否一飞冲天,直到奥斯卡的荣誉殿堂上,还要到2015年2月22日才能知晓。在此之前,能否进入1月8日的九部外语片初选名单,并最终得到1月15日的五部提名之一,还是个未知数。要知道,中国华语电影已有十几年未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中获得提名了,包括有奥斯卡影帝参演的《金陵十三钗》和《一九四二》,甚至是代表华语电影工业艺术与商业最高水准的《一代宗师》都难以敲开奥斯卡的大门,不能不令华语电影界担忧、沮丧甚至寒心。事实上,至今也只有一部华语片获得该奖项,即2000年李安代表台湾参赛的《卧虎藏龙》,可那格调,那深度,那大气......

      《夜莺》在歌唱,有人在叫好,但代表中国成功“冲奥”,或许只有奢望。

【法国导演的《夜莺》凭什么代表中国“申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