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李香君和侯朝宗的故事,从明朝开始,不断上演,直到民国,一个叫张爱玲的女子,才为它作了总结: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可是刚开始,侯朝宗的扇子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那命里的桃花,会开出怎样的结果,好像是他能自己做主。
作为明末四大才子之一,那年春天,他刚参加完考举,寓居在南京莫愁湖畔、孙楚楼边的蔡益所书坊。烽烟未靖,家信难通,你看碧草粘天,谁是还乡之伴;黄尘匝地,独为避乱之人。不过,有了复社文坛的好基友陈定生、吴次尾,侯朝宗颇不寂寞。别忘了,这是在笙歌夜舫、风情荡漾的秦淮河上啊,天天笑看醉赏,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
春风桃李花开日。寄养在烟花妙部、风月名班的她初初长成,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她尚未解风情,只能天真地跟着老师苏昆生学杜丽娘唱《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幕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不是很熟练,有些句子略生,技巧也不够,唱腔吐字都有待改进。但是鸨母李贞丽的老相好杨文骢慧眼识珠,对她说:“可喜令爱聪明的紧,不愁不是个名妓。”于是为她取名香君——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将来男人都爱用。香君正到了破瓜碧玉的佳期,尚未梳栊,杨文骢就做媒给侯朝宗,成为她正式接的第一个客。
就这样,李香君的这枝桃花,开在了侯朝宗的扇子上。
上头之日,大排筵席,广列笙歌,清客俱到,姊妹全来,好不热闹。梳栊之夜,合欢有酒,岂可定情无诗?于是侯朝宗赠李香君一柄宫扇,并现场题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清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他俩从来没想到,桃花命薄,扇底飘零,这一把桃花扇,会经历怎样的水深火热,春秋冬夏。如果可以,她宁愿是香扇坠儿,紧紧系在他扇子上,藏在他袖中,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尽管时势将倾,国运将尽,他们只是普通的一对男女,乱世里应该安放得下微不足道的他们。所以,在众人的调笑声中,他们及时行乐,该喝喜酒喝喜酒,该入洞房入洞房。
春宵一刻值千金。高眠迟起,艳妆下楼,香君本来就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不过,她并未被欢爱迷醉了眼睛,她看到杨文骢出钱又出嫁妆,不免有些疑问:“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当得知这些妆奁都出自魏党奸贼阮大铖之手,目的是想拉侯朝宗为他说话,侯公子的男人虚荣心发作,觉得脸面有光,阮罪有可原,准备笑纳。李香君怒口道:“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谁说妓女就只认钱不认人?换成现在的官夫人,看到有人行贿丈夫,早就眉开眼笑,收藏不迭,哪还有什么义正辞严,只怕还夸老公有本事呢。官不如妓,还真得学学李香君。
她晓之以理:“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她当场拔簪脱衣,表明立场:“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这一番劝说,说得侯朝宗醍醐灌顶,当即表示断不肯从井救人,反害了自己。回头再看天姿国色的香君,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比原先多添八分,更觉可爱。
当然,得罪了当权者,阮大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侯朝宗惧惹逃离,临行前李香君帮他收拾行装,他安慰她:“暂时分别,后会不远。”李香君说:“满地烟尘,重来亦未可必也。离合悲欢分一瞬,后会期无凭准。”
后会无期!也不知李香君哪来的预见性,或许,她听多了媚香楼里的故事,男人玩完了就走,出门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等他回来,赎她从良。结果一去不复返,任凭她独自凭栏,望尽天涯路。
问题是,阮大铖岂能放过她?果真,他做了个顺水人情,三百聘金为老漕抚田仰寻一个美妓,要补了礼部主事的杨文骢找李香君。李香君坚拒,“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她有侯朝宗的扇子,人证物证俱在,她就是他的人了,立志为他守节,别说嫁人,她闭门谢客,连楼梯都不下。“似一只雁失群,单宿水,独叫云,每夜里月明楼上度黄昏。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喉唇,竟是长斋绣佛女尼身,怕落了风尘。”
老妓来劝嫁,外人吓唬她,杨老爷是管烟花要津的,相当于行业主管,你得罪了他,看你还怎么在这个行业混,搞不好吊销你媚香楼的营业执照。但是李香君心意已决。一夜夫妻,万种恩情,她只与侯公子案齐眉,终身倚。
李香君手执侯朝宗的扇子,顿时成了握有护身宝剑的烈女,谁要逼她嫁人,她就跟谁拼命——她一头撞墙,昏死过去。无奈之下,杨文骢只好想了一个权宜之计,让李贞丽冒名顶替李香君嫁与田府。
李贞丽走后,犹不放心香君一个人独住,委托苏昆生和杨文骢去看她。他们看到她妆台上的一柄扇子,溅了几点血痕,红艳非常,就想添些枝叶,点缀起来。于是,采摘盆草,扭取鲜汁,妙染成桃花,成为桃花扇。桃花扇不仅是李香君命运的写照,更是她此时此刻千愁万苦的心事,打包起来,托老师苏更生寄予侯郎,她青春闭关候郎归。
然而花欲静而风不止。阮大铖新得了四种传奇剧本,点名清客妓女十馀人,交与礼部挑选。没办法,李香君只能代母李贞丽去学唱,雅集间,把阮大铖等人臭骂一通:“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结果,被恼羞成怒的阮大铖送入内庭,当极苦的脚色,以示严惩。
幸好碰上苦中作乐的弘光皇帝!国家将亡,他还念念不忘《燕子笺》这出戏,想用它作为中兴一代之乐、点缀太平的第一要事。他正在为扮演生、旦、小丑选秀,觉得美丽非常的香君演丑脚太可惜了,便问她学过别的戏没有。于是,腼腆的李香君在皇帝面前又唱起了《牡丹亭》,一鸣惊人,被扶为正旦,送入宫中。
彼时苏更生找到了侯朝宗,把李香君的事告诉他,他那一惊一乍的样子,煞是可爱。待他回到南京媚香楼,“俺且不要唤他,慢慢的上了妆楼,悄立帐边;等他自己醒来,转睛一看,认得出是小生,不知如何惊喜哩!”可是,他做了几个天真的设定,最后出来的不是心上人,而是画士蓝瑛,当场傻眼!这桃花扇在,那人阻春烟,巨大的幻灭感,令他情何以堪?
我一直认为,这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桃花扇》,可以拍成史诗电影,战争与爱情,人性与节气,甚至还有四镇大将为争座位而打架的逗比,以及史可法报国无门而屈原式的沉江壮举。
但是在小小的戏剧舞台上,只能演一把桃花扇,在李香君与侯朝宗手中兜兜转转,寻寻觅觅。这命运的交错啊!待到两人重逢时,桃花已谢,扇子破裂,再多的衷情都来不及倾诉,就被人抢来扔地上,训斥道:“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恨,割他不断么?”
一语点醒梦中人。一对有缘无份的苦命人,男有男境,女有女界,双双各自修道去了,余生清静。
古时人真好,或者说,人生境界真高,一眼就能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无牵无挂。换成现代人试试?拼了命与人争抢,绝不善罢甘休,没完没了。怪不得张爱玲会说:“没钱的人,要完也完不了哇!你就是剃了头发当姑子去,化个缘罢,也还是尘缘——离不了人!”
史实上,李香君最终随侯朝宗从良,隐瞒身世进入了侯家,后来身份败露,侯父不能原谅,将她逐出家门。而侯朝宗也为功名诱惑,考举未能高中,失望而归,郁郁而终。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人生毕竟不是戏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