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爱是如何演变的】


标签:
北京爱情故事陈思诚与佟丽娅一夜情婚外情圣托里尼岛 |
分类: 电影频道 |
感谢上帝,此《北京爱情故事》非彼《北京爱情故事》,跟电视剧无关,虽然编导都同属陈思诚。敢于抛弃旧作,另起炉灶,需要更多的才气和勇气——我最讨厌自恋的男人。
在电影《北京爱情故事》里,陈思诚讲述了五段爱情故事,不,归纳起来应该只有三段,人生的三个阶段,老年、成年(中青年)和少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爱情,套用影片角色的一句话就是:人生的上半场是激情,下半场是亲情,中间插播的全是婚外情。或许,每个人的爱都是这样演变的,爱的文章该如何做,全在于当事人,我手写我心,最后定稿了文体。
少年人的爱情是一首诗
或许,初恋时不懂爱情,但他们懂得默黙地为对方付出,而且不求回报。因为可爱,没有伤害,所以感人——感人才是爱情的初衷与本质。
成年人的爱情是一本小说
没错,在某时某地,你一定会碰到某个人,让你砰然心动,让你一见钟情,包括一夜激情。但是,当爱情的光芒照在现实的屋里——结婚成家,你总得有房吧?否则,即使你们愿意餐风宿露,也是露水夫妻。婚姻未必是爱情的坟墓,但一定是幌子,从此,大隐隐于婚,你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成年人的爱情是一本小说,都具备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和情节。啊,有多少深更半夜,有多少条诱惑的街,有多少红男绿女,有多少条遮遮掩掩的关系和线索,就能虚构(或者说谎)多少种香艳刺激的故事。当激情燃烧完了,干柴也点不起烈火,只能玩偷情游戏,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结局是没有结果的悬疑,心知胆明,不必深究。
老年人的爱情是一篇散文
时间比钱还不经花,人生比水还流得快,再回想起来,已有年头没说那些情话做那些爱抚,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温暖,也只有彩霞满天,烟火人间。人生与爱情行将翻篇。
或许是首次执导,为了照顾电影市场,陈思诚不得不将各种爱情在《北京爱情故事》中集中呈现,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需求。只是,一部电影的信息量比40集的电视剧还多,必然蜻蜓点水,失于深刻。电影本意是想“让女人更懂男人,让男人更爱女人”,结果让人看了眼花反而没了主意。导演只好借用角色中的超多金句,以及一夜情、婚外情、小三小四等诸多热门话题,来讲解爱情,并引起观众的注意,看起来不够高明。
最主要的,导演忙于讲多个爱情故事,反而无暇顾及故事发生地。有人说,一个城市让我们那么留念,大抵是因为有个重要的人,或者有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反之亦然,一个故事之所以冠以某个城市,必定带有这个地方的情愫。《北京爱情故事》显然没有拍出北京城的古色古香京腔京味,反而用许多长镜头和远景将希腊爱琴海畔的圣托里尼岛拍得犹如天堂,尤其是那世界上“最美的日落”,令人过目难忘。从这点看,“用爱情打败现实,用故事温暖城市”的电影初衷,只实现了一半。
好吧,片尾的花絮还是有戏,制作团队在幕后乱讲话,也没听得很清楚,大意是:
“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童话;在错的时间遇上对人的,是青春;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的,是爱情;在错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