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独步无尘
独步无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832
  • 关注人气:3,8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霍比特人》:旅程不意外,视听很精彩】

(2013-02-27 21:06:58)
标签:

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彼得·杰克逊

精灵女王

摄影技术

田园牧歌

分类: 电影频道

         【《霍比特人》:旅程不意外,视听很精彩】
    艺术永无止境,更不存在激流勇退。就像功成名就的大导演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在拍出了口碑与票房都难以超越的魔幻史诗巨片《指环王》三部曲后,再接再厉,接拍其前传,并且十年一觉魔幻梦,一口气拍摄了《霍比特人》三部曲,勇气可嘉,精神堪表。其中第一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在风风光光周游世界后,终于抵达中国,向着全球10亿美金的票房目标继续前行。

    《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作为新的魔幻史诗系列序曲,依然改编自《指环王》的作者、英国大文豪J·R·R托尔多的同名小说,故事比《指环王》往前推了60年,回到了中土世界,用神话传奇和古代语言,为黑暗、神秘且变幻的魔界作了必要的解释,同时增加了许多纷繁复杂的各色物种和新奇有趣的冒险元素。

    一样的制作团队,一样的故事创意,一样的宏大场面,跟《指环王》相比,《霍比特人》的意外之旅并不意外。近三个小时的旅程,稍显冗长,几乎被导游领着走马观花也困乏,是审美疲劳。尤其是罪魁祸首恶龙史矛革,神龙见首也见尾,就是不见全身,太促狭了,简直是故弄玄虚。

    但是,片中前所未见地呈现出田园牧歌式轻松写意的生活和山水交响般恢弘壮丽的美景,视听相当精彩。

    绵延起伏的小山坡,芳草铺呈,绿树掩映,鲜花点缀,依山而挖的房子,只见烟囱和门窗,里面却别有洞天,这就是如时光倒流般温暖舒适的袋底洞民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袋底洞人一天要吃六餐,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吃饭和放烟花。当然,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只有袋底洞的矮人可以如此起居,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据说,被称为太平洋“海洋之星”的新西兰北部岛屿上玛塔小镇,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世外桃源般的风貌。这种宁静诗意、绿色环保的景观,令困守现代都市钢筋森林里的观众眼前一亮,悠然神往。

             【《霍比特人》:旅程不意外,视听很精彩】
    除此之外,还有传说中的精灵王国。如果说矮小的袋底洞人喜欢住在田野低平处,那么,高等的精灵族则适宜生活在大山顶峰上,露台、走道、待客区全设在悬崖绝壁的突兀处,无险风光在险峰:阳光无遮挡,云雾身边绕,更有无源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观,奇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峰顶的长生殿上,我们又见到了影片唯一的女性、“月下精灵”女王盖拉德丽尔,那个超凡脱俗、奇妙仙姿的殿堂级女神。据说,这位“光之夫人”在日月诞生之前就已出生,但精灵的永生让她永远保持着智慧与美貌,忘了变老,难怪连仙风道骨的老朽甘道夫见了她,都会情不自禁赞美道:“我们都老了,你还是那么美。”虽然只有惊鸿一瞥,却令观众过目难忘。

    彼得·杰克逊的御用摄影师安德鲁·莱斯涅,通过广角变焦和光影调度,采用仰拍、俯瞰和平视镜头,告诉你如何拍摄真正的大片。而凭着《指环王》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配乐大师霍华德·肖,则为这一重量级史诗大片推波助澜,用激越澎湃的交响乐以及孤独悠扬的民谣进行渲染,时而浓墨重彩,时而云淡风清,很容易就带动了观众情绪。有趣的是,《指环王》的主题歌“May it be”用的是爱尔兰民谣曲风,由恩雅演唱,而《霍比特人》的主题歌 “孤山之魂”(Song of the lonely mountain),则由新西兰民谣歌手尼尔·芬演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事求是地讲,《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在电影艺术上并无突出之处,但是电影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首先,在音效上,采用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音频技术,更加震撼。它和前后左右加中置的5.1环绕立体声不同,头上还有一组音箱,实现声音从上而下的覆盖,使得环绕发声更加全面更加细致,360度声场,还原全景声音,就好像是一个歌手绕场演唱。此曲只应天上有?杜比全景声让挑剔的耳朵听到了天籁。

    其次,在影像上,起用了最顶尖的3D数码摄像机,更加逼真。为了表现正常演员饰演的身高1.2米的霍比特人和2米高的甘道夫,在2D版的《指环王》中,采用的是“强行透视法”让观众产生错觉;而在3D版的《霍比特人》中,则运用了比例重叠法摄制,甚至在他们之间演对手戏时,开辟了“从动动作控制法”的摄影技术,让观众看不出任何破绽,信以为真。

    当然,最具革新性的是,《霍比特人》首次采用每秒48帧的技术拍摄而成(通常的电影是每秒24帧),使得画面更加平和顺畅,更加清晰饱满。导演彼得·杰克逊认为48帧技术将是未来电影拍摄的主流,而他研究和尝试的初衷,只是想用技术的魔力把观众拉回影院。他在接受“时光网”的采访时说:

    “这就需要对新技术感兴趣、有责任感的电影人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让电影更值得在电影院观看。现在的观众有更大的电视、等离子电视、家庭影院……有很多原因能让他们足不出户的观看电影,电影业如果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话会让人很伤心。我觉得在大银幕上,48帧或3D等技术能让故事更栩栩如生,一屋子陌生人在黑暗中共享旅程的奇妙感受值得被保留,并一直流传下去。”

    可惜,在中国目前的电影院里,尚无如此先进的放映设备,令观众无缘得见。唉,电影不如人,电影院也不如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