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谁的青春不迷茫刘同文艺青年职场博友 |
分类: 读书频道 |
我买这本书,不是因为我是文艺青年,我只是好奇文艺圈中的人与事,窥一斑而知全豹,哪怕看看花边惊艳一下也好。我写这篇博文,不是因为书好,也不是因为书不好——如今的我,大概已不适合读教科书,告诉我如何做;我更喜欢看回忆录,知道他人什么感受。
职场类书,有两个职业具备吸睛元素:一是销售,跟钱有关,让人心跳;一是传媒,跟明星有关,让人尖叫。而由现任光线传媒电视资讯事业部副总裁刘同写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自然具有此等卖点。可惜,刘同韩信点兵似地罗列了N个圈中名人,中英文并用,再加代号,我这个看电视只看娱乐节目的人都不知道,看起书来也就有些雾里看花——真迷茫。
初入社会,人在职场中摸爬滚打,难免受伤;进入青春,人在成长中寻找未来,谁不迷茫?受伤多半是因为外部因素,而迷茫更多的是自身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几种:一是想法太多,要求太高,不切实际;二是怀才不遇,顾影自怜,不满现实;三是文艺浪漫,为赋新词强说愁,根本就活在梦里。刘同的本意是通过十年自我对话,以一个奋斗小青年的逆袭人生,给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一个行动参照,指点迷津。然而书中并没写浴血奋斗的过程,更没有鲜血淋漓的案例,有的是风雨过后的彩虹,看起来很美,到底虚幻。只怕年轻人不看不知道,越看越迷茫。因此,本书恐怕难以达到封二所宣扬的“职场充电器,灵魂收敛水”的效果——从美学角度来看,或许用过收敛水之后可以令人看起来皮肤光润,感觉清爽,但是从科学角度上讲,任何化妆品都不具有渗透的功能,再神奇,也只是美化表面,改变不了肤质。
刘同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对自己的文字功夫和写作状态是相当满意的,甚至有些自恋。所以,尽管在这本书中,讲的是青春迷茫,但关于写稿、约稿、出版、销量甚至稿费的事,他倒门儿清,并且津津乐道。据说,他读书时对纳兰词还颇有研读,可惜纳兰公子的灼灼文采,在这本书中找不到影痕,只是引用了几句,也是调侃似地轻描淡写。内容过半,我才渐渐看到一些中文系的专业文字,比如“过程是风景,结果是明信片”(尽管也不是原创)——或许文字的提炼与进步就是这样,写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觉,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我们当然不能奢望每个人都是张爱玲,字字珠玑,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标点,都像磁石一样有吸引力。文字也需要有缘人,甲之声色,乙之笔划,丙之会意,丁之象形,各有造化。
31岁的刘同,现任光线传媒电视资讯事业部副总裁——切莫惊吓,以我一个HR的从业者来看,一些注重公众形象和宣传的公司,通常会把职位体系设置得高大全。况且,31岁也过了创造奇迹的年龄,二十几岁做总裁的数不胜数。很显然,刘同是一个善于自我激励的人,或者说,很容易自我满足的人,一点点的成就,便足以使他以成功者的姿态写出来,并且总结成金科玉律,成为年轻人的指导原则,俨然是少年得志。他给自己冠之以“国民残缺美少年”的称号,“残缺美”是个偏正词,谁偏谁正,见仁见智,不过刘同的重点不是残缺,而是美,所以希望大家宽容对待。
其实,读者怎么看,无损他本人的形象。只是,我觉得他大可不必急于宣扬自己,写了几本书,制作了几个节目,出品了几部影视,就以为是成功,上了《女友》杂志封面,就算是名人——又不是《时代周刊》!他在其中一篇《在该绽放的时候心情绽放》,无限自豪地特别提到:(他作为制片人的电影)《伤心童话》公映了,投资300万,票房1200万,加上各类版权,这部片子赚了。哈哈,《伤心童话》?连我这个超级影迷都得想半天才想得起来。300万的投资,肯定不包括宣传费,而1200万的票房,按现在的分成办法,片方只能得43%,大概也就不亏本罢了。哪有什么版权可赚?国内早就影院与网络同步,谁还买碟,又不是《阿凡达》,难道还能发行全世界?
怪不得全书最后,要找一些亲朋好友为他的前段人生出鉴定报告,就像学生成绩单上的老师评语,笼统的表扬为主,若有什么不足之处,也是希望有所进步。正如我的一位博友、作家叶子所言:公开评论就要从海拔一百米吹到五千米!仅供参考,不足为凭。
不过,博友读完这本《谁的青春不迷茫》,有一点肯定明白,并且深受启发:平时还是要勤写博客,用文字记录每一步脚印,用时光丈量每一段青春,说不定将来就会收获青春不一样的惊喜——比如整理出书,像刘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