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亮与六个便士,你到底想要哪个】

(2012-08-26 17:07:20)
标签:

毛姆

月亮与六个便士

高更

后印象派

理想与现实

重走青春

北京青年

文化

分类: 读书频道

  【月亮与六个便士,你到底想要哪个】
      “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的传世杰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按捺了那么久,我终于忍不住要问:你有没有那样一个时刻,比如,在那一个梦醒时分,你徘徊在窗前的月光或窗外的灯影里,突然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因为,你突然发现,你所得到的,根本不是你想要的;你渴望拥有的,却始终未曾实现,就像云端的月亮,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

于是,你像“北京青年”一样,突然想重新走一回青春,寻找失落的曾经。

可是敢想,未必敢做。你顶多心血来潮,学习“北京青年”好榜样,带着银行卡离家出走,打着生存体验的旗号,浅尝辄止。有本事,有勇气,你像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那样,净身出户,远涉重洋,去一个未曾开发的原始荒岛上生活几年试试?保管你青春还没走两步,就小命不保,客死他乡。

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是何方神圣?他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属于中产阶级。突然有一天,他迷恋上绘画,着了魔似地抛家弃业,跑到巴黎追求绘画的理想,为此不得不忍受饥饿的煎熬、精神的折磨以及世人的非议。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一事无成、身无分文的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上,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甚至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还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

这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就是《月亮与六个便士》的主人公。英国著名小说家、“故事圣手”毛姆,根据法国著名画家、“后印象派”三杰之一的保罗·高更(另两位是塞尚和梵高)的生平而写成——感谢上帝,除了名字改得有点啰唆外,故事内容一点都不啰唆。读世界名著,最怕的就是作家引经据典,长篇大论,非文学系的专业读者,读起来还真费劲。好在毛姆是一心一意讲故事,有时直叙,有时追述,有时旁白,偶尔一点议论,但绝无废话,所以读起来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尤其在这部小说的最后,毛姆通过采访他人来讲述主人公的人生结局,几乎写出了侦探推理小说的节奏和效果,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当然,毛姆把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写得比高更的真实人生更加怪异和疯狂。

这种怪异、疯狂的事,除了艺术家,正常人干不出来。或者说,这种怪异、疯狂的事,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

叫你离开繁华的都市生活在荒岛上,叫你抛弃舒适的大house睡在树林里,叫你辞掉金融单位的工作跑到码头做苦力打零工,叫你脱下西装换成腰间系一条遮羞布似的帕利欧,叫你扔下美妻去跟土著女人同居——除非用枪顶着你脑袋劫持你去,只怕你还宁死不去。不说这么严重,就是生活中少给你一块钱,你都敢跟人拼命。所以说,要放下拥有的一切,改变自己,重新开始,难!

更不用说,思特里克兰德当时已年届四十。四十岁,再漫长的人生都已过半,再多碰撞的生活都已习惯,再没感情的婚姻都生儿育女。忙忙碌碌中,你还记得曾经的梦想和现在的喜好?你甚至已麻木,不知道自己所想要,除了五斗米六个便士。而他,从商多年,仍然记得小时候做画家的理想,并且在三十九岁高龄开始上夜校学画画,然后毅然决然放弃所有的一切,去巴黎求艺——再不开始就太晚了。可是,你叫一个四十岁的人学电脑学英语试试?他保证有一万个拒绝的理由,其中之一是没兴趣。好吧,多少人在简历中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文学,多少人在日记里写自己的理想是当作家,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呆在房间里潜心创作?少吃少睡一点都等于要他的命。

有理想,不怕晚。但你必须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和激情,让你一刻也不能宁静,逼着你东奔西走,像个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那块圣地。必要的时候,为达目的,就是把生活的基础完全打翻也在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不过是身体所能承受理想之重,相当于思特里克兰德流落巴黎时六个月每天只靠一顿面包、一瓶牛奶过活;来到塔希提岛上全部身家只有一盒颜料,一个画架和一打画布。更重要是的,为了理想,你必须忍得了寂寞——艺术家的内心是不会寂寞的。寂寞来自于亲人的不支持,友人的不理解,以及世人的不欣赏——思特里克兰德当时把自己呕心沥血的画作白送给人家,人家都不接受,或者当垃圾直接扔到杂物间(后来这些人都发老财了)。这个时候,通常人在自我怀疑中早已半途而废,好一点的也就是迷途知返,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而思特里克兰德之所以能坚持下去,是因为他永在不乎,永不后悔,即使不成功,也要把理想带到坟墓里去。况且,什么是成功?“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从这点上来看,思特里克兰德是成功的,在他生前就成功了——作品是身后事。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跟土著女子爱塔生活在塔希提岛上一幢用本色木头盖成的带凉台的平房,凉台上放着一把摇椅,芭蕉树一直长到房子的跟前,房子背后有一棵梨树,四周种着能变钱花的椰子树,围着一圈绚烂的巴豆花,像一道火焰墙似的,正对着房子还有一棵芒果树,房前一块空地边上有两棵姊妹树,开着火红的花朵,同椰子树的金黄椰果竞相斗妍。思特里克兰德在这里画画、看书,天黑了以后,就同爱塔一起坐在凉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

这才是他理想的幸福生活。而你的呢?有的理想永远只能在梦里想想,再怎么辗转,也不过是床前明月光。有的生活永远只能在现实中过过,再怎么奔波,也不过是为了六个便士——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存 在》

(电视剧《北京青年》片尾曲)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存在

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

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

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

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