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书房】

标签:
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严歌苓李欣频诚品书店光合作用书房广告文案文化 |
分类: 读书频道 |
严歌苓窃喜。我大笑。相信爱书的人都这样想。
读书人关于天堂的最初梦想,大概是从枕边开始的。年少时,多人房,单人床,无论领地多么狭小,都会辟出一个边角,用来放一排书。书不在多,一如知已,喜欢就好,当你孤独的时候,有它与你对卧,整夜陪伴。尽管专家可以罗列出躺在床上看书的百般坏处,对个人来说,就有一样好:在阅读中调整舒服,不用挪窝,一翻到底,直至手倦抛书。尤其是冬日的夜晚,拥衾而读,枕着书香,几乎可以就地做起红楼梦。醒来舍不得把眼睛睁开,耽在昨夜的最后一个章节里,亦真亦幻。
可惜,长大成家,单人床换成双人床,反而没有书的一席之地,仅容得下另一个人的身体。鬓香代替了书香,伊人的呼吸代替了文字的气息,或许,温柔乡才是他们的天堂。拥着新欢,早就忘了旧爱——试问爱书的你,有多久没摸过书了?哪怕只是封面。
读书人关于天堂的最现实梦想,基本上是从街角拐进去的。现代书店应是天堂的公共大堂,欢迎更多的人前来参观,访问——你可以随意找一个角落,任选一本书,或坐或站,尽情浏览,留恋忘返。
说起书店,不得不提台湾著名的诚品书店。我不知道谁开创了诚品书店,但我知道它的广告“代言人”,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正是她,用一支轻倩的妙笔对商业广告进行文化而诗意地创作,把诚品书店打造成台湾举世闻名的文化地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可以随便从李欣频的《诚品副作用》中摘录一个开店广告文案,奇文共赏。
【西门町新生活片场】
把新天堂乐园的废弃胶卷送给男友当皮带
用电影院的字幕机宣告自己刚上映的新恋情
到书店展示阿莫多瓦的高跟鞋
去New Arrival货架上翻阅下一季的流行宣言
依电影配乐更换菜单和客厅的布景
胃和楼下的美食自秋之后片约不断
伍迪·艾伦戏假情真
费里尼说梦是惟一的现实
把自己的照片放大做成电影海报,自己做自己一辈子忠实的影迷
集结流行、电影、美食、服饰、艺文的西门町新生活片场
诚品书店西门店·1997开幕大片
12月6日起精彩首映
好在,大陆也不甘落后。且别提屹立不倒的新华书店,单表最有名的民营书店“光合作用书房”,“在书与非书之间,悦读延伸世界”,从厦门一直延伸到北京,书香满地。橘黄色的灯光、浓浓的咖啡香、优雅的音乐以及无处不在的向日葵,成为读书人最温暖的向往,或者说,是最靠近天堂的地方。后来,书山有路,有人走捷径,用网络编织一张天梯,直达天堂,让梦想与现实之间零距离。网上书店的开启,使得光合作用书房的梦想之光,照在现实的屋内,并没有发生光合作用,不得不关起门来,黯然神伤。
所以,读书人关于天堂的终极梦想,就是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
记得当时装修房子时,我应邀出访过好几个同事的家,重点参观书房。印象最深的是,一家请来了别墅装修的工艺大师,将他的书架设计成满是弧线、棱角的艺术造型,并且在上面雕花镂影,煞是好看。出门时我忍不住向主人提出一个疑问:你这上面是放书,还是放其他捞什子?另一家则将三面墙改造成书柜,层层叠叠,架势之大,吓我一跳:这得买多少书来填放啊?多年以后再回访,除了最上面东倒西歪搁置了几本破杂志外,其余空间都被小孩的玩具抢占,书房连人都进不去。
我的书房地盘小,根本没任何改造的空间和设计的可能,一张书桌目测手量后,只能沿着柱子凭空而立,犹如悬崖峭壁,人坐在桌前,便是横空而出一青(轻)松。书架更是没有回旋的余地,找几块木板,横平竖直搭起来,就算大功告成——但愿我的书不会太沉重,否则无法承受。既然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能不做点文章,将书架划分格局。最上层,一边是古书,看过即忘,需要温故而知新;一边是专业书,装装门面的,没有实际作用。中间两层平行间隔,上面分别是《红楼梦》专著、张爱玲全集和严歌苓丛书,等量齐观,不分伯仲;下来是由亦舒、三毛和李碧华领衔的港台文学特区以及由三岛由纪夫和屠格涅夫主导的外国文学世界,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另外,还有一点空间,用来摆放杂七杂八作家作品,作为主流文学的有益补充,随到随看,立等可取。最下层,左边是时尚艺术书籍,右边是DVD影碟,旁边再附加一个CD架,有空的时候,可以屈身欣赏。就连墙上,都挂满了珍藏电影海报,将书房装饰成有情节有画面的天堂。
周末的晚上,一个人心血来潮,会赖在书房,拥着书页间的故事,不知不觉睡着了,做梦都是关于天堂。呵,这才是我的温柔富贵乡——知识也是一种财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