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她为影视写传奇】

标签:
严歌苓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霜降张爱玲电影作家传奇小说文化 |
分类: 读书频道 |
言归正传,最近一年,跟影视有关的作家,最著名的当然是严歌苓了。由她改编自父亲萧马的原著小说《铁犁花》,以及最新创作编剧的《幸福来敲门》,火爆荧屏,一“播”未平,一“播”又起,积蓄了大量群众基础。更加轰动的是,由她创作的小说并亲自编剧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被张艺谋称为“是我当导演二十年来碰到的最好剧本”,同时,因为好莱坞一线男星、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儿的倾情加盟,引起全球关注,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目前,严歌苓在影视圈里的热度持续升温,消息不断。由韩国知名导演许秦豪执导的商业大片《危险关系》,指定由严歌苓根据法国同名小说第14次改编,精彩可期。另外,继她的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改编成电视剧后,另一部转型之作《第九个寡妇》又将搬上荧屏。《第九个寡妇》讲的是童养媳出身的十四岁小寡妇王葡萄,为了掩护已被判死刑的公公,将他匿藏在地窖里生活二十年,秘而不宣;当然,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王葡萄是个美丽、娇媚、情欲旺盛的寡妇,简直就是地母之神,情节自然错综复杂,故事必定充满传奇。
对,故事的传奇性,是严歌苓作品的一大特色。或许是因为她旅美作家、好莱坞编剧的身份,见多识广,思想开阔,充满节奏。更多的是因为她从军的戎马生涯,走遍各地,经历丰富,尤其是描写军人生活,即可以当军事秘闻,又可当故事传奇。包括我手头这本最新的小说《霜降》,通过乡下姑娘霜降进城到程司令家当保姆的经历,揭示了退伍将军的孤独、军属后代的特权以及军人子弟的疯狂,完全是一部家族兴衰的哀歌。我本来打算用这本小说来慢慢打发时间的,结果翻开来哪打得住,通宵达旦,一气看完——反正第二天也不用上班。
正是因为严歌苓作品的大气、厚重以及中英双语的创作,有人把严歌苓看作继张爱玲之后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并且将她俩进行比较。我是这两位作家的忠实书迷,除她俩的小说,基本不看别的。如果要我对她俩的作品做个比较,我只能说,是因为故事的传奇性并由此跟影视产生的关系。严歌苓的小说年代久远,背景真实,波澜壮阔,足以撑满银幕的宽度与时间的长度;而其故事的传奇性,情节生动,关系复杂,矛盾尖锐,又足以吸引观众,吊起影视专业人士的胃口,激发创作冲动。张爱玲的作品,太过小资小调,甚至太过自我,不关世事,场景不多,情节简单,不足以为一部电影电视提供素材,需要更多的再创作,又怕变味引起“张迷们”的反感,所以专家不敢冒险,轻举妄动;最主要,内心活动太多,比情节本身还复杂,演技再高的演员都难以表达,只能通过字幕来交待,这又影响了观看的效果,《红玫瑰与白玫瑰》就是一例。
所以,看严歌苓的作品是过瘾,读张爱玲的作品是回味。当然,张爱玲的经典已成传奇,而严歌苓的传奇,还在盛大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