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企业森林的我的眼】

标签:
人才企业形象员工成长希望工程村上春树 |
分类: 职场频道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
我和我们每个员工都是其中的一棵,构成了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企业森林。
有时候我生长在森林的边缘,但绝不靠边站。我欣喜地探出身子,伸长的枝杆在风中招展成一面旗,希望能招到更多的优良树种。
我很荣幸成为你进入企业森林时所见到的第一棵树,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资格替企业代言,可是我喜欢在招聘工作中介绍企业,只因为我在介绍企业的发展历史时也在回顾我自己的成长之路。不是风,是地心的吸引力,让一粒种子落在土壤里(幸好不是石板上)才会有成长的故事。我坚信你选择企业森林是因为我这棵树背后的整片浓荫。虽然有些新进人员会对我介绍企业时“报喜不报忧”略有微词,甚至有些毕业生说上了我的当。我只能歉意一笑,但不会改变介绍方式。晴空里肯定会有乌云,问题是你目光的焦点在哪里,是黑暗无边,还是镶了道金边?我不愿意随便从地上捡一枚枯叶让你一叶障目,我只能呈一枚新绿让你窥一叶而知森林的全貌——风景这边独好。
更多的时候我生长在森林的中间,但绝不以自我为中心。我努力地放低姿态,枝桠斜横,只为更接近其他树木,能倾听每片叶子发出的沙沙心声。
我相信,每一棵树,属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生长方式。但是同长在企业这片土壤上,就必须接受同样的空气、阳光和雨露,当然,你想要更多的阳光,就必须出类拔萃,长得比别的树木更高更大。我跟新进人员分享企业文化,总是努力找出许多红叶子和绿叶子、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帮大家更快找到企业文化的根茎脉络,在森林中少走弯路,以免走失走散,迷途不知归路。
在这片森林里,我不一定是育林员,但希望成为护林员,是每棵树成长的内部向导。
什么是好苗子?就是根正苗红,根深才能叶茂。当然,大树小树,各有天空,有些小树只能伏地滋长,委身但不屈就,逶迤地向森林边缘独僻蹊径;或者就地生根,自成气候。演艺圈是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职场中是只有小岗位没有小职员,分工不同,心态是关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到位就会出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也有员工毕业不到一年就成了技术负责人,这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天降大任。当然也有那么几棵幼树是自己拔着脑袋要长高,违反自然规律地幻想成参天大树。个别等不及的年轻员工会跑来跟我摊牌:毕业都一年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无论是十年树木,还是百年树人,时间里包含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企业只是希望每棵树每天都能吐新绿发新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植树造林,一直是企业人才的希望工程,而这也是企业森林四季长青的秘密。
不是谁的错,只是水土不服,有些树想移植到别处。他的离职理由也有些矛盾:树挪死,人挪活。我想告诉他,那不是自然界的定律,关键还在于谁的生命力更旺适应力更强。所以我总想方设法极力挽留,只因你曾经为这片森林增添了颜色,哪怕只是点缀,也是不可抹去的。当然,企业有企业的目标,你有你的方向,如果你去意已决,我衷心祝愿你找到属于自己那片森林,希望再见亦是朋友。我总有个自私的想法,一日是我招进企业的员工,就终身是我的同事。无论你走到何处,在哪高就,你曾经吸收过企业土壤里的养份,就永远是企业森林里的一棵树。
写到此处,突然发现有些记忆已根深蒂固,有些情结甚至盘根错节,割不断,挖不尽,一颗心不知不觉在企业森林里落地生根,长成一棵树,一棵没有年轮的橡树,至少是以树的形象出现在森林里的木棉。
穿过企业森林的我的眼,永远不会看到尽头,所以我一直站在那里翘首期盼着。
(注:本文应企业报纸而作,用来介绍人力资源部设置的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