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名叫安意如】

标签:
安意如张爱玲人生若只如初见美人何处红楼梦爱情故事文化 |
分类: 读书频道 |
我这一惊可非同小可,足有千斤,差点没晕过去。不管是她像我,还是我像她,把我与她相提并论,都是对我的一种莫名的抬举。
到底是孩子气,少见多怪。哪里就到了这程度?不过是我喜欢看她写的书,耳濡目染之下,近朱者赤,多少沾了点红而已。
知道安意如,缘于张爱玲。
但凡“张迷”,都知道张爱玲有本书《张看》,意即张爱玲看世俗风情,气象万千。突然有一天,在书店显著位置,摆着一本书,名叫《看张》——看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传记,我收藏有多种版本,大同小异,不过是道听途说,去图书馆查找一些资料,再摘录一些名篇名段,跟写毕业论文似的。而这本书,虽然作者隔着时空与张爱玲对望与凝视,由远及近,由近至远,却分明进入了张爱玲的世界,好像她就是她最亲近的旁观者,甚至进入了张爱玲的内心世界,她是蝴蝶,她是花,她是她的前生,化身回来看望她。读来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本书的作者,名唤“安意如”。
只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个名字是缘于“安意如天地”还是“安意如大海”。女孩的心事,我就别猜了。令人奇怪的是,一个80后的江南女子,自称喜欢旅行、美景、美食、美人,当同龄人都在看日本漫画,读网络小说,她却躲进象牙塔里,潜心研读古典诗词,细心解读古人故事,那欲语还休的爱情,那惆怅的悲欢离合,一些归入档案的正史,还有散落民间的野史。然后用一支细如心思的生花妙笔,毫端蕴秀,字字珠玑,写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古典浪漫“情”书。
在此之前,现有几人知道纳兰容若?尽管这个名字本身就像一阕绝美的词。如今,“人生若只如初见”已成为人生的一个假设,似乎所有的错过和遗憾都能重来。再不然,还有“当时只道是寻常”来解释,原谅所有的不该。
还不止这些,那样一个现代都市女孩,应该喜欢英文电影对白,爱听流行歌曲,为何她却偏偏对古代戏曲念念不忘,老调重弹,写出了一本《观音》,竟然耳目一新,颇有创意。张生与崔莺莺,柳梦梅与杜丽娘,许仙与白素贞,这些舞台上的才子佳人,也有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样的大众情人,也有爱情自私的小心思。甚至,他们说的是古代汉语,表的是普通情话。只是爱情,是往返的幻觉,我馈赠于你,你回馈于我。放不开,那命运鉴定的爱情;躲不开,这注定美艳的荣幸。所以,安意如的“观音”,是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一一在心。
到底是豆蔻年华的青春女子,因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便多思善感起来,借光阴为红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心许的美人们。从古到今,从褒姒与幽王,到刘嘉玲与梁朝伟,她们的故事就像情僧录,尽在《美人何处》。安意如无意去探讨女性在历史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愿去解析红颜祸水或是美女薄命的原因,只想鼻问口,口问心,然后从内心深处得出深切体会:女人的成功是靠情商,成功的标志是获得幸福。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而幸福,一瞬间即永恒。
看这本书时,我的MSN签名随时更新,比如“世界为你落了幕”,“虚荣也要爱慕得好”,“将等待变成姿态”,“海枯石烂也很快”,“在心上,不在身旁”等等,都是摘自书中的回目,奇文共赏。
80后的女孩,真敢想象,而且,想象有多远,笔尖就能走多远。所以,安意如敢将《红楼梦》中耳熟能详的故事改编成《惜春纪》,可谓是惊世骇俗。
人人都知道红楼梦未完,后四十回不是原著,即便像周汝昌、刘心武这样的红学专家,也只是进行了探佚,草蛇伏线,寻找主要人物最后的结局。但是没有人敢像安意如那样,将红楼梦的故事一开始就作了大胆的假设,把最不起眼的惜春写成是贾敬与秦可卿的女儿,又把贾珍与秦可卿的关系正式公开——秦氏再淫乱,也不致此吧?最不可思议的是,安意如把惜春与冯紫英这两个在原著中根本不搭边的人,写成了一对生死相许的偶像剧恋人,那种爱情,惊天地,泣鬼神,连现代人看了都自愧不如他们那般执着与坚持,尤其是肯为爱牺牲。最后,惜春嫁给了冯紫英的好友、赤脚医生陈友士,简直让人无语,太出人意料了。
不过,我看完后,深受鼓舞,内心冲动。以我对《红楼梦》中晴雯的研究,或许将来也可像安意如那样,为喜欢的人重新立传——我一直对晴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耿耿于怀,誓要为她昭雪。
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