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对中国电影文化有什么影响】

(2010-01-24 14:29:55)
标签:

电影《孔子》

周润发

胡玫

王菲

历史

分类: 电影频道

           【《孔子》对中国电影文化有什么影响】

              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是本片最美的画面。可惜太高太远了,常人看不太清楚。

 

    正当《阿凡达》在我们的地盘上肆无忌弹地施展吸“金”大法,大片横扫之际,《孔子》终于挺身而出与之分庭抗礼——不言打败,这不符合孔子倡导的礼仪之邦,中国创建的和谐社会。结局已经注定,但是《孔子》这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倒是令人肃然起敬,值得我们为之走进电影院,看一看它到底对中国电影文化做出了什么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国历史悠久,犹如昨夜星辰,再灿烂也有些模糊。而近人对于历史的学习与考据,大都像逛路边书摊,站着匆匆地翻阅——来不及坐下。《孔子》的上映,正是给了我们舒服地坐下来慢慢欣赏的机会,它将2500年前的历史拉近到眼前,并且以影像语言将诗书礼乐的古本精华翻译出来,不全是白话,但是大家都能懂——春秋战乱也是思想纷争,周游列国其实是有“礼”走遍天下。你原本要花几个春秋才能读完的一段春秋历史,你原本要思想多年才能读懂的孔子思想,现在两个小时就温故而知新,如上速成班。至少,那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常说常写的名言警句,现在知道其典出何处,意指何如了。需要提醒的是,本片乃电影娱乐,非教科书,如有不同,纯属剧情需要。毕竟,历史是不能完全重复的。

此前我还担心电视导演出身的胡玫,导起电影来会旁枝末节,长篇连续,从出生演到死,演员都换了几代,让人在电影院的软椅上坐出坐骨神经痛来。还好,她直接从孔子思想闪光处着手,毫不犹豫地将人们供奉了两千多年的孔子神像打碎,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平凡而伟大的孔子——不要以为孔子只会满嘴没有标点地“之夫者也”,只会走路拖泥带水直不起腰,辩驳起来毫不含糊,射箭更是百步穿杨,竟是文武双全,刚柔并济。最能体现孔子平凡而伟大之处的,当属“子见南子”一幕,绿色妖姬卫夫人南子问孔子:“你常说仁者爱人,这个人里是否包括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问得孔子笑而不答,不是答不上来,而是不必回答,答案在各自心中。爱的本质是一种选择,可是孔子心里的大爱,却没得选择。发乎情,止乎礼,多么寂寞啊!——古来圣贤多寂寞,所以南子紧接着一句,“常人可以体会到你的痛苦,可是体会不到你从痛苦中领悟到境界”,如风乍起,孔夫子平静的心湖竟产生了圈圈涟漪。

站立了千年的老夫子之所以能生动地走下神坛,走向观众心目中,得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唯一的奥斯卡最佳摄影华人获得者鲍德熹,他大胆的调光使得历史的影像鲜活起来,而他对镜头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一方面是含蓄的特写,尽现孔子对现实的忧患意识,另一方面,又将镜头拉高拉长,以展现孔子的博大情怀和深邃思想。另一个人,当然是孔子的扮演者,周润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枪收起笑的周润发,不再有英雄本色,然而他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悲悯、平和及深远,却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谁说香港与大陆有历史的隔阂?谁说香港人与大陆人有思想的隔阂?有些人用身体与性命演戏,有些人用感觉与灵魂演戏,前者千人一面,后者各具形象,周润发就是属于后者。而“孔子”的成功演出, 再一次证明,只有中国,确切地说,只有中国大陆才是华人演员的发展根据地。作为国际巨星,周润发当然还会演好莱坞的戏,但那不过是一次“走穴”,除了将片酬的计算单位从港币或人民币换成美元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而从电影本身来讲,《孔子》的投资与发行方式值得借鉴与推崇,虽然不够君子。有中影集团投资,就等于有最优越的资源,叫谁下片就得下片,《阿凡达》也概莫能外,其效果相当于中央红头文件,各家院线必须组织学习并且贯彻执行,央企的垄断地位再次显现无疑。我不知道这是否有违WTO的原则,算不算文化贸易壁垒,上世纪法国人为了维护国产电影,对美国电影采取的封锁政策,简直就是坚壁清野,格杀勿论。2500个拷贝更是创下国产电影发行记录。电影拷贝可不是Copy电脑文件那样简单,每一个拷贝都是成本与风险。据说,美国大片的制作成本中有四分之一是用于发行宣传——皇帝的女儿也得招亲作媒才嫁得出去。

随着《孔子》的叫好又叫座,在陈凯歌和张艺谋相继投石问路却空谷回音之后,人们又情不自禁地对奥斯卡性感小金人单相思起来,甚至产生了亲吻的冲动和拥抱的渴望。凭着孔子万世师表的个人魅力,或许会影响历史太短、文化太浅的美国电影科学与艺术研究院。若果真摘得最佳外语片,那可真应了那句老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历史的才是永久的。

当然,不要忘了,《孔子》的另一个贡献就是请出了大隐于市的王菲献唱电影主题曲《幽兰操》。天后驾到,其余人等肃静回避,从此闹哄哄的华语乐坛就有了性格和立意,恢复秩序。老实说,从新闻中听这首歌时,古筝与吉它的简单配乐,再加上孔子老人家的词,是否适合电影主题曲值得怀疑。及至看到结尾,仙风道骨的孔子溘然辞世,回归大地,山明水秀中,歌声响起,天后空灵的天籁美声还真能沟通大地与天空的联系。工作人员拿起扫把也没把我赶走,我硬是端坐不动,直到听完。听得出来,王菲这些年不是闭关修炼去了,而是过一段与音乐无关的生活。到了和声部分,才显示出她标志性的近乎天真的纯净,而最后,她才使出了卷舌“啦”音的独门绝技,可惜“啦”得不够长,听者正乘着她歌声的翅膀,上下五千年,她却突然地收了音,于是思绪从半空中掉下来,找不到地方着陆——有点失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