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是方方的2007年的一部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第5期上,《小说选刊》同年第7期选了这篇小说。
周五去比如大世界看了这部小说改变的电影。
本来它是要去东京参加电影节的,因为钓鱼岛而取消。谢添为此感到遗憾!
我有一种熟悉武汉生活的感觉,觉得《万箭穿心》写出了武汉地方生活的质感与人的性格。这是一部底层写作,它的女主角生活在汉正街,是一个扁担,算是一个体力劳动者,最后,她被剥夺得一无所有。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叫风水。喻义是,搬家之后,灾难不断。这个家居,从高空一看被横七竖八的几条路贯穿。末尾,是女主人搬出了这个家,但愿她从此好运。但电影没有留情,她的儿子再次偷看到她不是搬走,而是私奔。
她不向风水低头,也就是不向命运低头。但,她被前后二者狠狠地捉弄了。
悲剧,这是一个成功的悲剧,为了促成悲剧,儿子的塑造是失败的。他缺乏情理,他像是复仇的符号化。虽然电影做了补叙,写他如何寻找父亲自杀的真相等等,如何撞见母亲外遇等等……但这都是为了弥补底气不足的复仇性格塑造。
有没有女性主义倾向,在与好朋友的交流中,她的好朋友的哀叹,说明着女性命运的不公,无论如何挣扎,女性被抛弃的命运是被注定的。
她的坚韧,她的不屈服,是令人动容的。
丈夫之死,在她心中,不是在跳桥时,而是在与第三者约会时。对于他的死,她出奇的平静,是因为如此可以躲过了离婚的打击。
她的告发,“桃源宾馆206有人卖淫嫖娼”,在丈夫得知是自己的妻子向派出所举报后,自杀原因变得扑朔迷离,是因为下岗?还是因为对婚姻家庭的绝望?他的遗言一个字都没有留给妻子,夫妻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这里的夫妻矛盾,也是所谓知识者与劳动者的矛盾。她是一个劳动者,她完全没有意识到丈夫对她有其他需要。于是,即使性,也因此在两人之间也不存在了。
方方延续着新写实主义的叙事主张,写出了地方性的生活的质感。电影对话也全用武汉话。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作家所看到的生活的缩影。她要与你交流的是,生活里没有光,有的是万箭穿心。
同去的有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方方在2007年写了这样一部小说。这个题材,似乎该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