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韦科
韦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134
  • 关注人气:3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啃老好不好

(2012-08-15 16:27:3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世相随笔

文化啃老好不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08月15日07:48 阮 直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确实够古老了,虽说老,但还没有腐朽。代表中国国学文化重要核心部分的儒家学说,作为民族文化、文学、艺术的美学总源,作为个体伦理、道德修养的经典,仍然是一座富矿。可我们在开采这座富矿的时候却不得要领,只见到矿里有财宝,却不知道从哪里挖掘,怎样挖掘。这就相当于那些“啃老族”,只会回家吃饭,从家要钱,而对老一辈的优秀美德却从来不“啃一啃”。

  当下的文化啃老只不过是想借助传统文化家喻户晓的符号,一步迈进市场文化的大门,以迎合大众心理,求得经济上的回报。文化上的啃老只有“吃”的贪欲,而没有“啃”的精神。争抢名人故里,是想圈上一亩三分地好卖门票。大兴土木、修复寺院不是心中有佛,而是看好了游客口袋里的钱,谁都知道,捐助慈善事业费力,买香火保佑自己升官发财都出手大方。改编历史经典名著不是想“啃出”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而是把眼睛盯在了有卖点的部分,比如把《水浒》中潘金莲、西门庆当成了“亮点”,对暴力血腥的屠杀不做否定;《三国演义》中的大乔、小乔、貂蝉被过分渲染,可对政治、军事中的阴谋部分却少有否定;对《西游记》中的美女妖精都浓墨重彩,而对其中呈现中国美好的佛心、童心、真心总是开掘不够;对《红楼梦》中的情色部分添枝加叶,而对最具典型性格的贾宝玉内心世界的“欲”、“情”、“灵”、“空”却从不对接。回首五千年历史,我们的古代神话、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都该好好“啃一啃”。可有多少能通过现代的艺术手段完美地表现出文化本源呢?作为一个民族曾经的文化积淀,它永远是每一个个体生命文化血脉的延续。

  遗憾的是,我们下嘴就把牙印咬偏了。“文化啃老”在我看来应该有两部分,市场化的啃老其实是一种无聊,要加以限制才行,起码不能让恶俗泛滥。但对于文化意义上的“啃老”,一定要在地方政府、国家的保护与扶持下进行。否则,我们的“文化啃老”必将是没牙的老人啃骨头——力不从心。

  现在对文化的引进与“啃老”更多的只注重了文化的市场效益,而忽略了文化本身,忽略了作家、艺术家们的原创性。所以,才导致了“文化啃老”族们啃出的东西只是古人的牙慧,再热闹也不过是一出出滑稽戏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