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中看到,云南又遇大旱,有140余万人饮水困难。
好像是前几年,云南也大旱过。记得当时云南的一位副省长呼吁,多捐一块钱,代替捐一瓶水。云南水利设施需要钱。电视画面似乎是石林县附近的水库,见底了。一瓶水的一块钱,能更好地解决干旱问题。
1988年到云南昆明,干燥的空气给我留下印象。我纳闷,如此之南,如此之大的滇池,为什么会如此缺水?缺水,导致以水电为主的云南发电不足,我住的地区(城乡结合部)总是一周停电一天。本来,这无所谓。那一天,我总得出去,不能等在黑暗的屋子里枯坐。8点或9点回来,才有电。而此前的两三个小时,在黑暗的、灰尘飞扬的、凹凸不平的街道上游荡。
在北京,郑州,这些地方不缺电吗?可这些地方没有如此停电啊。昆明的停电很严重,一周停一天,一年如此。即使到了雨季,也是。
高原风大,又加大了空气中的水分挥发。
高原裸露出红土,颜色如血,像受伤的皮肤,被太阳灼伤。
后来,在广播里听到,云南连续干旱三年。
云南的经济规模和工农业生产水平,都是不理想的。这直接制约着云南人的生活水平。我一直困惑,如此丰饶的土地,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什么会匮乏?鸡蛋贵,粮食贵,食用油(猪油)会脱销、水果贵、轻工产品贵,为什么?昆明物价高,但工资水平低。
愿上帝保佑云南!保佑昆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