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北昆
(2011-06-15 03:36:56)
标签:
王焱北昆杨凤一杂谈 |
分类: 文学谈故 |
北方昆曲剧院坚持传承与创新“两条腿走路”
北方昆曲剧院是长江以北惟一一家国有昆曲院团。1957年成立之后,北昆与昆曲的发展同起同落。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昆曲归于寂寞,北昆也面临许多考验,走过了一段艰难之路。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说:“‘申遗’刚成功的5年间,大家还处于欣喜的状态,但发展的步子迈得比较小,2009年至今,随着几部大戏的上演和复排,北昆开始真正的兴旺发达。”
北昆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路线:继承传统剧目,尤其是独具北昆特色的剧目,可以培养演员,积淀历史。在这方面,北昆可以说家珍颇盛,《棋盘会》《百花公主》《天罡阵》《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琵琶记》《雷峰塔》《玉簪记》《宗泽交印》《三夫人》《千里送京娘》《林冲夜奔》《胖姑学舌》《单刀会》《烂柯山》《金不换》《奇双会》等等,一个个优秀传统剧目,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演员。
在挖掘整理具有北昆特色的传统剧目方面,北昆聚众力排演了《宦门子弟错立身》《文成公主》《王昭君》,青春时尚版《西厢记》《怜香伴》《窦娥冤》《续琵琶》等。其中的《续琵琶》是清代曹寅的作品,北昆与中国红学会、中国戏曲学院合作于2010年10月搬上舞台,其古朴的风格、醇厚的历史韵味,让观众久久难忘。
在创作新剧目方面,《贵妃东渡》《关汉卿》《王昭君》、现代戏《陶然情》、全本昆曲《红楼梦》(上、下)等,整合北昆人才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出新,制作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全本昆曲《红楼梦》(上、下),历经4年的精心酝酿和创作排练,于今年4月7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这部戏打破了院团界限,集中了全国昆曲院团甚至戏曲院团的优秀演员,以强大的创作阵容,严谨的创作态度,奠定了精品力作的坚实基础。
“北昆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出人出戏上,出了一批好作品,而且全部由年轻演员来担纲。演出增多了之后,剧院的演员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人心很团结,演员收入随之有所增加,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说:“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戏绝对不能改变,但一定要创排一些大众所能接受的昆曲。”她认为,昆曲在现在的北京观众中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除了经典老戏经常复排上演,北昆还在大观园戏楼、九朝会剧场等地通过旅游演出的形式表演传统折子戏。
“人才与资金的短缺,尤其是创作人才与表演人才的短缺,仍是桎梏北昆发展的瓶颈。这不仅限制了剧目的传承,也限制了剧目的演出,更限制了剧目的创作。”杨凤一表示,即使面临种种困难,北昆人依然会坚守昆曲这块圣地,而北昆今后的发展,除了排演经典剧目,还将尝试昆曲电影和反映昆曲发展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