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学者的优势

(2011-06-15 03:31:13)
标签:

王学海

海宁

吴世昌

杂谈

分类: 文学谈故

地方学者的学术优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1年06月13日08:06  楚 昆

  5月29日,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浙江省作家协会和海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王学海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陈建文出席;刘国强、郑晓林、朱海英、田耘、盛子潮、吴建林、高建平、陶东风、向云驹、李小雨、宁小龄、张陵、李云雷、张永清、金永兵、颜榴、熊元义、左芳、王文革、孙伟科、刘悦笛、李艳红、陈家新、余三定、颜敏等专家学者与会。

  何建明谈到,王学海不仅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创作者,更是一位具有美学意识、重视社会责任感和善于、勇于提出不同观点的理论批评家。夏潮说,这是中国文联首次为基层文联工作者召开这么高规格的研讨会。他对王学海在基层工作仍能坚持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并取得这么丰厚的成果表示敬意。与会专家高建平说,王学海追踪前沿,关心学界的话题,言之有理。有些学者被屏蔽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王学海能以地方优势把他们推入学界进入我们的视野,很不容易。陶东风说,在文学批评中,譬如作家的想象力和精神取向,道德价值与知识分子立场等高端问题,王学海都提出了自己很有意思的见解。王文革认为,王学海是集理论、批评、创作三合一的文人,研究涉及的面又很广,且有高度与深度。他对当下文化现象的批评,由建设中展开批判为出发点,在他文章中进行精神的呼唤,正是我们的创作与理论所缺乏的。其中文学作品的“政治维度”观点,是一个很高水平的提法。王学海是一位接地气又有高度的评论家。他的特色是一有鲜明的人文立场,二有诸多领域打通的优势,学术视野非常开阔,三是身居地方,把一个地方学者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李小雨认为,王学海的诗歌创作的民间性具有引领的作用。他的诗歌的特点一是沉——生活摩擦力与思辨力很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当今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二是奇——在他的诗里形(意)象表现奇思妙想,既注重生活细节,又注重诗歌细节,特别是长诗《生命的长号》,能把屈原与当下的现实连在一起,比较成熟地表现了力量、思考与哲学,具有深度与厚度。王学海的诗是“热的心与冷的影子”组合成的。孙伟科认为,王学海的每篇文章都有针对性,背后支撑着论辩的精神。他有信仰,这对我们今天的理论界来说很重要。他擅长“近身之学”,如对家乡名人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特别是对吴世昌的研究。王学海的论辩精神与吴世昌是一致的,令人肃然起敬。另外,王学海既研究理论又搞创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启示,二者结合,会弥补二者的分裂,现在太多的文章符合技术规范,但没有思想,二者结合,可期待在更高层面上达到更高的水平。余三定认为,王学海的研究突出表现在思考与批判精神上,他对概念的使用,判断的表述有新颖感,理论有冲击力,具哲学、文化、美学三结合,使得视野开阔,理论语言有特色。张陵、王文革等也提出,王学海在今后的研究中,宜更注重判断的提炼与用词的精确,加强概括性。

  研讨会上,王学海的近作《王学海文选》(九洲出版社)、《文学前言:精神与问题》(上海文艺出版社)同时首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