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续是探佚多于创作
(2011-03-09 02:48:47)
标签:
刘心武宋体秦可卿之死中国艺术报《红楼梦》 |
分类: 红学 |
今天在网上看到赵建忠君批评刘心武续书的文章,发在《中国艺术报》上,3月3日。赵是研究续书的专家,《红楼梦》的各种续书都有研究,并有恰当的分类。他对刘续的批评是,刘心武曲解了所运用的材料。由于小说没有出来,所以不便评价续作。
有人说,刘续是探佚多于创作。此乃击中要害之言。刘心武的续写,弄的说探佚不像探佚,说小说不是小说——带着镣铐跳舞——自找的。掣肘如此之多,不是可以事后推卸责任吗?这样不是可进可退吗?续不好,说是在“探佚”,重点在恢复“原笔原意”(天知道的原笔原意);探佚曲解了伏笔、脂批等,又说是在创作,属于个人自由。反正,好与坏,都有说法。
大概是刘心武已经犯了糊涂:他连很好的定位都没有,就提笔干起来了。并且在制造的热议中粉墨登场了!续作是很难逃出不伦不类的,或者只是《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真故事”》的扩充版,这都将使这本书的价值极大地降低。
刘的痴迷者,往往是对电视上刘痛贬高鹗感到快意淋漓,然后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后四十回,处处觉得别扭。“高鹗不好-高额不好”,殊不知,是不是高鹗续,这一说法早已动摇了。
这是一个初级的评价,反复的阅读还得进行。对比刘续和高续,将是严峻的判断。“欲与高鹗试比高”的刘心武,充满了自信。但不知能持续多久?刘此前出版过《元春之死》《秦可卿之死》等,似乎在文学上没有好评价。这是刘应该面对的,不能再重蹈覆辙。
刘在一个场合对记者说,前八十回是一个字都不能动的。这大概反映的是他对曹雪芹的无比尊重吧!但是,前八十回有那么多刘所说的“古本”,上面有很大的文字差异,取舍之间必然依赖于校订者的主观判断,怎么能做到一个字都不能动呢?刘是熟悉版本的人,说这样的话,显得矫情。不过,从炒作的角度看,很有气势。让这次滑稽的探佚显得很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