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概在入冬,我身体畏寒,有感冒迹象,乏力。
浏览网上消息,有如下可记之事:
电波怒汉万峰再现风头,有人说他骂人不对。2000年我在杭州一年,是他节目的人心听众之一。我听了那段视频,局长乌里乌拉说不清楚,可以说不称职,万峰骂他滚蛋,没有什么不对。难道,一句骂你就受不了了吗?那么多受害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作为主管之一的局长你怎么受得了?中国的公共服务极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可是没有任何改进的迹象。记得,有一次去邮电局,一位知识妇女形象的顾客也骂人了。她说,经贸大学邮电所就是惠新东街邮电所吗?服务员说,是。可是她在大街上找这个一所两名的邮电所大半天,打电话也没有人接。她骂道:什么玩意?对着柜台内的服务员说。我很同情她。她一定是费了不少气力寻找,找不到,也无法电话咨询。这是一个缩影,我们很多人都有在银行、邮电局、电话缴费等方面的堵心事,费没少交,但服务质量越来越差。这些公共服务是政府形象的一部分,确实是令人失望。万峰只是骂了一骂,这是正常的宣泄,也是警醒,舆论不觉醒反而指责万峰,实在是无可救药。
中日关系动荡在稳定中。稳定是大局,动荡是因为钓鱼岛。在中日冲突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美国成功地转移了矛盾,普天间基地问题似乎被严峻的中日争端掩盖了,看来这个基地的存在很有必要,日美可以相安无事了。其次的受益者是日本,显示了实际上对钓鱼岛的控制,减弱了日美矛盾,由于安保条约,成功地将矛盾转移向中国。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第一,钓鱼岛问题,被日本实际控制的事实被昭显在国际社会面前,事实占据有争议的岛屿,变成主动态势。第二,日本民主党棘手的问题,冲绳基地问题被掩盖或淡化,借此还强化了日美关系,共同面对中国。第三,中国、日本两国关系所受到的损害是无法弥补的:两国国民情绪到了对抗的程度。
表面看来是强硬的新外相因为幼稚而制造的,实际上,这“幼稚”很成熟。因为结局对日本和日本民主党都没有什么不好。至于中日关系里领导人少见几次面,绝对没有“一个岛的主权”、“日美关系”重要。哪怕是不见面,日本骨子里没有什么遗憾。我们不要误解:日本心眼里是瞧不起中国政府和中国人的,即便你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其实,反思一下,我们能够被国际社会瞧得起有哪些?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的话(高校教师待遇太低致教师热心捞外快无心教学),说了最朴素的话。高校的问题,千头万绪,如何治本,谁有高招?其实问题不复杂。李校长的话也是我重复了十几年的话:国家对教师不负责任,教师对学生也不负责任,学生不对社会负责任。改变这种恶性循环,政府是唯一的主动者。高校教师待遇太低,让他们无心教学而热心捞外快——表面看来是教师的形象受到了损害——他们没有忍辱负重的奉献精神,本质上是国家的形象出了问题——公平迟迟不能兑现,这矛盾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尖锐。
接连看到几个关于国内稿费的说法,最高的稿费(《收获》)是每千字200元。国外基本上合每字一元。国内外的差别说明什么?精神产品不值钱,所以精神产品也有了可以兑水、劣质的理由。
在中央2套看了个节目,是法制节目“有法大家帮”。看到中国真实的农村,破败的民房,家徒四壁,孩子无钱读书——这就是中国的小康。中国是在大发展,有繁荣。但是这繁荣像是夜总会式的,夜总会里辉煌无比,灯红酒绿,宾朋满座,奢华侈糜,而夜总会之外就是乞丐,就是失业者,就是犯罪,就是抢劫,就是躁动,就是冷漠。政府对外夸耀的是“夜总会”,而不是大家的实际生活。比起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中国的生活质量差得远,可是追赶的步伐,因为严重的腐败和不公平、效率低下,而显得与现代文明社会越来越远。庞大的官僚机构,除了做戏(形象工程)给人看,不可能是促进进步的力量,相反是浪费了大量的血汗积累的金钱,使发展必须付出更大的成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