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约稿问题:学术创新

(2009-05-17 18:12:22)
标签:

知识结构

学术环境

创新主体

界限

杂谈

    朋友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约我写稿,关于学术创新的问题。由于杂事缠身,身边凌乱,所以,一直没有践约,有愧!

    学术创新的艰难,有下面三个原因。

    一是当代学人的知识结构问题。其实,处于学术领域的学者,对于学术创新还是有充分自觉的。为什么这个任务总是完成不了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比如,搞古代文学的,就是文献的掌握和典籍的研究,已经心劳力绌,即使有心研究一下当代创作,也力不从心。文学研究,始终存在着古代与当代的贯通的问题,至少在价值取向上有互导性。这就更不用说与外国文学的交流了。但是,我们的一些部分学者,认为当代文学是不成形、未积淀的对象,拒绝研究,甚至拒绝纳入视野,文人相轻,蔑视同行中其他分工者,不屑于协作。这样,学术分工越细,越不利于大师的培养和塑造,反而画地为牢、以邻为壑,助长了固守自大、因循自得、小成即喜的心理倾向。当代学术,必然要处于当代高度——它要求超越古今界限、中外界限、学科界限,因此创新在知识的局限性上首先被不够“博”限制了。

    二是学术生产、创新机制要体现对学术生产规律的尊重。学术创新,遵循学术生产的规律。学术生产,在现代体制社会中不是个人行为,但却依靠个人来完成。不同的门类、不同的学科,各有要求,具有特殊性。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对学术创新特殊机制的研究不够、尊重不够,对学术创新中的个性价值认识不够,规范化和标准化抹杀了创新个性,技术化指标等等窒息了环节中的种种生机。学术扶植措施不科学,甚至挫伤团队中个人的创新积极性。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学术研究与创新的问题,客观地评价学术成果。要拒绝只承认显性的创新,不重视基础建设的问题;要不以一般的社会评价代替正确的评价,把长远效果的预计与短期效果的发挥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实用主义对学术创新的干扰。

    三是学术环境亟待改善。我们在建越来越多的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大学建设指标化、数据化、标准化,规章制度越来越多,但大学离大学精神越来越远:学术空气淡薄了、学术创新稀少了。我们的投入越来越大,硬件设备越好,而学习风气、学术空气却越来越堪忧。学术成果评定数据化,量化,快速化,助长了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貌似越来越客观化的指标要求,造成了越来越浮躁的心态。在创新主体方面,学院、研究中心、研究所等,让研究者承担其他不相干的任务,分散了有限的精力。学术创新,即使付出所有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更不说各种干扰的日益滋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文化消费问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