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日记之五:怀旧中环

(2008-03-18 23:07:16)
标签:

香港日记之五

怀旧中环

时尚生活

随笔

时尚

分类: Fashion Beyond
 
全世界的旅游者都说香港是“购物天堂”,的确如此。但若然仅限于此,香港的都市魅力也太过肤浅。

 

以前对中环的印象,大的地标也就止步于置地广场、天星码头以及IFC这些地方。但是一次次地来来回回这个都市之后,对于它的中西合璧与新旧交融、对于它的包容与生机、对于它的独特的都市文化都有了更深的体会。

 

现在每一次回到香港,除了例必巡视所有的时尚地标(嘿嘿,没办法,本性加职业习惯),还会习惯性地前往接近自然的地方(比如南丫岛、西贡、赤柱)和充满怀旧气息的街区(例行路线之一,从中环的巴士总站坐双层巴士前往鸭月利洲探寻Joyce, Prada以及Lane Crawford的outlet,沿途经过中环最老旧的街区,那种俗世的街景和恍惚的身世感总是让我如痴如醉)。我想这种Fusion的意味便是香港最迷人之处吧,好像中环,Soho的欧洲downtown风格与皇后大道东的古色古香对照,而奢侈品地标的置地广场数分钟之遥便是密布前卫设计师专卖店的安兰街。

 

那天下午从地铁站出来,随性沿着云咸街一直往上走,经过荷李活道的时候,一眼望见街对面的展览海报,“Refabricating City (再织城市)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翠绿色的海报夹杂在一片老旧的建筑群中,异常醒目。

 

原来之前让我一路走来拍摄不停的这片建筑竟是香港的中区警署建筑群,曾集警署、法庭及监狱于一身,其历史可追溯至一八四零年香港开埠时期。犹如孤岛的建筑群是这个拥挤都市的另一片空间,也是活生生的珍贵的历史遗迹。

 

穿行在几栋不同的充满殖民地风格的老建筑之间,展览依照原有的格局随意布展,而室内原有的空间也几乎不曾改动,一些小小的生活痕迹甚至可以令人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气息。站在空旷而布满花砖的回廊上,只觉得静谧和庄重。

 

展览除了装置、平面、雕塑等,还有影像。贾樟柯近年来除了电影,更多的身体力行当今的中国文艺青年,在艺术、设计领域大展风采,除了为在巴黎时装周上惊艳登场的马可“无用”系列拍摄纪录片,这次也以一组纪录影像“再生城市”参加是次展览的平行展览。在他的镜头下,北京近年来的大兴土木,一座座绝世建筑拔地而起之外,尘土飞扬的废墟又似乎在静默中诉说着什么…….

 

而另一个展厅内,“看我们的利东街”更是反映了香港这个动感都市内,一条中环、湾仔附近老街带给人们的生活回忆。一位老先生的话让我不胜唏嘘,“以前我窗台上都是钻石玫瑰,合和中心站起来后,把我的阳光要了4小时,玫瑰便不能生长……如果你去到一个地方,见到有许多玫瑰,那地方一定是阳光好好……”。

 

那个下午,数十年未见的寒冬终于展露了一点阳光,微暖地照在身上。蹲在老建筑中央的空地上看小朋友用饼干喂鸽子看了很久。离开的时候,顺着一级级的石阶走下去,黄昏时分,夕阳已开始淡得只剩一圈薄晕,远处华灯已经初上,周围喧嚣而宁静。走到摆花街时,不期然找到了那家叫“Flow”的二手书店,一个外国老头开的二楼小书店,隐匿在市井中,鲜活而随意,生活到这样无欲无求,已是另一个境界。我挑了两本全新的英文书,都附带色彩缤纷的时装插图,一本是YSL Opium广告女郎Sophie Dahl的第一部书“The Man with the Dancing Eyes”,另一本  “Bohemian Manifesto”,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跳脱出大众消费文化的模式,揭示出波西米亚这种风格以及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

 

哦,还有还有,附近可去之处还不止于此。上次因为陪朋友去了位于坚道的圣母无原罪总堂做礼拜,无意又找到了好的去处。就在教堂脚下,明爱大厦的底层有一家西餐厅,难得的安静和朴素,很有五六十年代的复古风味。菜式选择不多,味道中挺,但我就独爱这里的清静。餐后顺着山势走下去,可以一路走到植物公园,也可沿着石阶一步步走到中环的闹市区,回归真实的喧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