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fashion上海的伦敦或者巴黎杂谈 |
分类: Fashion Beyond |
店内空间很高,有着旧式的拱形落地大窗,室内装修也非常清简。然而这是一个舒适的去处,可以一边小啜咖啡,一边上网。尽头一角的书架上,放满了不同国籍版本的设计、艺术杂志。楼下的地库,还有一个迷你影院,放映艺术电影或是举行讲座。
这样的享受,所需代价并不高昂。店内的Menu与装修一般毫不花巧,最爱在周末懒觉之后,前往享用一份Brunch,一路消磨到午后,两人花费亦不过百元。
这家咖啡店开了好一阵了,并不张扬火爆,但有一种独善其身的味道。女店主据说是一位建筑师,在国外游历多年以后,在此有了这个落脚之地,顺便把自己多年来的收藏公诸同好。赚钱也是要的,但更多的是一种个人主观的表达和有朋自远方来的因缘际会。
所以,这里成为一众人的最爱。他们中间,或许是游走四方之后暂停这个都市的过客,或许是一班努力出头的年轻设计师、艺术家,又或者是客居此地的外国人……他们操一种或者几种不同的语言,每个人都温和面善,但并不亲近,也绝不互相别苗头。无它,只因这家小小的咖啡店,给了他们一种处处是家的随意感觉。烟雾氤氲之间,乐声回转过后,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身处上海的这里,与在伦敦的苏豪区或者巴黎拉丁区的任何一家咖啡店并无不同。咫尺之外,一般的大都市的繁华迷离夜。
不经意间,这儿也成为坊间不绝于耳的一道风景,继而于时尚拉上了关系。这似乎并不是店主的初衷,但无论怎样,这里无缘于小资/波西米亚/BOBO这类新潮名词,并且拒绝所谓的时尚标签。想要有watch & be watched之类的时髦氛围,还是应该改道去新天地这样的地方。
这家小小的咖啡店,似乎并不准备讨好所有的人。这或许算得上是时髦的举动。
(2004年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