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法国“农家乐”

标签:
休闲生活农家乐法国丰特内修道院历史文化遗产休闲杂谈 |
我的房子全部木头结构,看上去十分陈旧,不过床上用品十分洁净——这是所有法国旅馆的特点,即便在村里,卫生标准也是一样的。我还看了洗澡间,居然十分现代,既装了电热水器,也装了太阳能热水气,提供的浴巾也十分洁净。
周围有农家养的牛,这个地方的牛是白颜色的。还有土鸡满地跑,还有驴子和马,就是没有看到猪。
晚上我们到她们家开的饭馆吃饭,在定旅馆的时候我注意到别的客人写的评语,他们对他家的晚餐赞不绝口,说经济实惠。我们去吃饭的时候已经有大概五、六个家庭坐在那里等候,桌上已经摆好的刀叉,我注意到了桌布是用棉线手工钩织的,玻璃杯子一尘不染。与国内的“农家乐”相比,清洁卫生是法国“农家乐”的一个特点,还有农家都有很好的艺术品位,家中墙上都会挂几副画,桌布、餐巾、杯碟、刀叉都十分讲究。厕所厨房十分整洁、干净,我想这一点恐怕要用50年或者一百年才能赶上。不要说别人,就是我自己也非常“懒惰”——我不是没有经济条件每天用干净的百桌布,我很偷懒,有时候就用一块塑料布盖在棉织桌布上(怕菜汤洒在桌布上),看到农家都有如此要求,十分汗颜,回去一定要改正。
法国大餐的特点就是慢餐。头一道是“开胃菜”——两块小牛肉。吃完开胃菜后又等了二十分钟,上来了“头抬”——我的是煎的很嫩的鱼。吃完后差不多又等了20分种,上来了主菜——烤炙脆嫩的鸭子;然后又等了二十多分种,端上来一碟“起士”——主人告诉我们,这个“起士”是从三十里路以外的一个村子里买来的,非常好吃,我尝了一尝果然非同一般;一般说来,法国大餐都会有一道让客人品尝当地的“起士”。最后,上来了甜点心,是她们家种的桃子做的“桃派”。最后服务员上来问,是不是点个咖啡?我一看表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说不要了,否则该睡不着了。别的住店客人还真的点了咖啡,大概他们要聊天到深夜。我们中国人,洗洗睡睡吧。
摸着山路回到旅馆。忘了说了,刚才离开旅馆的时候问主人要房门钥匙,主人公一听乐了,她说我们村里都不锁门的,谁家都没有钥匙,这里十分安全,你们放心吧。我一听就放心了,这次来法国我选择走乡村路线,基本上就是住在小镇和村里,因为大城市治安太乱。
女主人告诉我,如果你们还想坐下来看看书,我带你们去图书馆。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带我去她家的地下室,是一个小型图书馆,里面甚至有好几套百科全书。这是我不成料到的,她家的藏书比北京有的教授家的书还要多,这立即让我对眼前这位“农家乐”主人肃然起敬。
第二天早上出来的路上看到村里面有个纪念碑,上面写到——向在一战、二战中死在战场上的村民和他们的孩子们致敬 ——这是我到每一个法国小镇、小村都能发现的烈士纪念碑。我发现法国人对他们的祖先非常崇敬,一个从他们热爱自己的老屋可以看出来,还有一个就是对于死去的先辈的尊敬,而这两点都是我们农村缺少的。
我还发现了村里的告示牌——“政务公开”,告示牌上公布的是他们地区当选的“欧洲议员”,我从德国出来的时候,我们镇也有广告牌给候选人拉票,过几天到意大利的小镇也能发现欧洲议院选举的公示牌,看来麻雀虽小、五脏具全——这个村子和外边的世界密切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