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夫贝热往事

标签:
杂谈阿尔萨斯白葡萄酒里博维利村 |
这篇故事是转载的,告诉读者阿尔萨斯葡萄种植区的往事和住在那里的对葡萄酒的情节。文中照片取自莱茵复活节走访的另一个葡萄种植区——里博维利村。
沃夫贝热酒庄位于孚日山脉东南侧的那片翠绿茂盛的樟树林中,在樟树林里种植葡萄,是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开始的。当时有位德国葡萄酒专家发现,用在樟树的气息中培养出来的葡萄酿制出的葡萄酒的酒体会十分的强劲和干烈。当时的德国人特别喜欢喝这种气味的酒,于是,孚日山脉附近便开始大量种植樟树,这种开发的后果一直影响到今天。如今,几乎所有靠近孚日山脉的葡萄庄园酿制的酒,酒体都很干烈刺激。
当地的起士非常著名,店主与小伙计早早就支上摊位了。
德努先生是当今沃夫贝尔酒庄的主人,他没有像别的庄园主那样,请我在酒窖里品酒,而是把我带到了一间挂满了照片和物品的房间,看上去像个陈列室,一问果然是他们沃夫庄园的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里最醒目的是一张彩色的家族族谱,上面清清楚楚的列着1425年他们祖先的名字及当时葡萄园的平面图。德努指着在1902年那一栏中的那个叫德兰的人说,这是他的曾祖父,而他们的记忆便是从曾祖父这一辈开始的。
早在普法战争时,阿尔萨斯便被德国划入了版图,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阿尔萨斯才重归法国。德努说,他的曾祖父十分的爱国,有个细节至今说来都令人十分感动。当时,他的曾祖父在出口的葡萄酒上,都要制作两个商标,一个是德文,还有一个是法文。而贴着法文商标的酒全都藏在秘密的地窖里。他曾经跟他的儿子说,这酒一定要存放到阿尔萨斯回归法国那一天才能拿出来。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法军的胜利而结束后,德国被迫将阿尔萨斯归还给了法国。老人则将历年珍藏的900瓶贴有法文商标的好酒装好了车运去巴黎,他要让法兰西人尝尝一个老人的佳酿。德努曾祖父的这段往事早已成了法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1965年,戴高乐将军在给德努的祖父颁奖时,再次提到了这段往事。将军对德努的祖父说:“你和你的父亲都是法兰西的伟大爱国者。”
那么,戴高乐为何要给德努的祖父颁奖呢,这里又引出了德努对家族的另一段记忆。
德努的祖父叫贝萨尔.德努,从1932年起便担任着科尔玛镇的镇长。这个镇长可是非同小可,当时的科尔玛(这个小镇莱茵将在后面的博客里介绍)生产著名的葡萄酒而享誉全欧洲,贝萨尔除了自己酒庄要管,还要分担整个科尔玛地区的酒业运作。1940年10月德军占领巴黎。与此同时,再次轻而易举的占领了阿尔萨斯。就在德军进驻科尔玛的前一天,贝萨尔便辞去了科尔玛镇长的职位,他说他不愿意在德国人的占领下工作。
进驻科尔玛的德军早就知道贝萨尔是科尔玛的镇长,没想到当他们来到科尔玛时,贝萨尔却不干了。为此德国人恼羞成怒,他们把贝萨尔吊起毒打,一定要让贝萨尔答应跟德国人合作,贝萨尔对德国人说:“打死我好了,或者送我去奥斯维辛。”后来,贝萨尔的国际名声以及一位德国军官突然想起他的父亲当年曾经在这个叫贝萨尔的法国人家里住过,并向他讨教过葡萄种植的技术。于是,德国人便放了贝萨尔。
1945年二战结束,这年的2月7日科尔玛被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的战士和美军解放,2月8日,贝萨尔又走马上任了。他说我是为法国人服务和工作的,2月8日这天,所有科尔玛的人全都走上了街头,他们鼓着掌并高唱马赛曲,欢迎他们的镇长贝萨尔回到了他们的身边。1965年,戴高乐将军亲临科尔玛,为贝萨尔颁发了法兰西荣誉勋章,表彰他在战争期间对祖国的忠诚以及在战后为人民所做的杰出贡献。有趣的是,戴高乐将军还专门前往沃夫贝尔酒庄的地下酒窖,他说早年他在英国时,便听说了贝萨尔父亲贴法文酒标的故事,今天要特地来拜见一下这个英雄的地方。
游客纷至沓来,背景是一伙村里的消防队在演习,这是欧洲小镇的特色——小镇行政机构都是从守望相助式的合作开始的。
在沃夫贝尔酒庄的博物馆里,我看到一张戴高乐将军亲自在为贝萨尔挂勋章的照片。博物馆里的另一张照片同样吸引了我,一位老人在德努的陪同下,参观酒庄。这位老人叫维尔特,是当年奥匈帝国最后一任国王。这张照片是2000年9月8日拍的,当时这位96岁的老人是特意从美国飞来拜访德努的。
德努跟我讲述起了老人和他们家族的故事:“早年,维尔特是我们家的常客,因为当年他的父亲老国王最喜欢喝我们家族酿的酒。当时才10来岁的维尔特,便每个周末都跟着父亲到我们家来。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阿尔萨斯回到了法兰西,但奥匈帝国的这两位父子国王依旧如故,照样来家里喝酒打猎。”德努说,他的曾祖父开始是因为惧怕得罪了他们才和这对奥匈帝国的国王父子开始交往的。但在交往中,他却被这对父子平易近人的态度而感动,他们不仅在酒庄里玩,有时碰到采摘季节,老国王便叫儿子一起参加采摘,还让他跟工人们一起压榨葡萄。
村里唯一一辆警车停在大院,治安良好不需要出警。
1939年秋天,葡萄还没有采摘,维尔特陪着他的父亲,也就是当年的老国王又一次来到了沃夫贝尔酒庄。当时老国王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和过去来时一样,总要先到酒窖里跟巴尔哈蒂的曾祖父一起喝上几杯,然后便来到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散步。这天老国王让儿子给他在酒庄里拍了很多照片,唯一的例外,是这次没有住在酒庄里,在他做完这些事情以后,他便将一封信交给德努的曾祖父,然后便告辞了。曾祖父打开信,原来这是一封以奥匈帝国国王名义写给德军的信,恳请他们保护好这个酒庄以及这片葡萄园和主人,因为这是他的产业,只是暂时请这几个法国酒农帮着料理。在给德军的这封信里,还夹着一页写给他的一封短信,感谢他这么多年对国王一家的热情接待,同时告之他们,战争已经逼近了,请他们多多保重。
果然,三个月后,德军便越过孚日山脉,占领了阿尔萨斯和络林。万幸的是,科尔玛的德军指挥官竟也是个出身于葡萄酒世家的人,天生对葡萄酒有一种热爱。后来有传说,他是主动要求到科尔玛来的,因为他知道科尔玛的酒好,作为一个曾经的酒农,驻守在葡萄园里,那可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因为这位军官的到来,使得德努的曾祖父没有机会拿出这封信,但他却把这件事告诉了家族的所有人。就在他临终弥留之际,他最后的嘱咐便是请家族的人,日后有机会再见到老国王或者他的儿子,一定要替他谢谢他们。而与此同时,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栋豪宅里,响起了同样的叮嘱。
病榻上当年的奥匈帝国第七世国王对他的儿子,奥匈帝国的末代国王维尔特说:“一定要代我再去一次科尔玛,去看看沃夫酒庄和他们的家族,谢谢他们。”
2000年,维尔特终于时隔半个世纪再次来到了沃夫贝尔酒庄,让他感慨的是,虽然他的同辈人都已经过世了,接待他的是他的孙子辈德努,但是当年的那份情感依旧在后辈们的心中漾溢了出来。德努先代表他的曾祖父以及祖父和父亲向维尔特先生表示感谢,随后将当年的一封信交还给维尔特,老人手捧信笺触景生情,热泪盈眶。
这就是沃夫贝热酒庄的记忆,虽然我没有在这儿喝一口酒,但这段故事却比任何一款酒都要来的浓烈和有味。德努告我,科尔玛的几乎每一个酒庄,都有一段二战的情节。
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春天里葡萄的嫩枝在发芽。
欲了解法国阿尔萨斯葡萄种植历史、葡萄酒的品种及如何与西餐搭配的常识,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