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兹米尔—"辛德勒名单"实景地(波兰纪行之六)
标签:
犹太人纳粹大屠杀文化 |
莱茵独语:“隔都”是“ghetto”音译。词源于中世纪猶太區,现词义为“都市中的贫民区或少数族裔聚集区”。莱茵手中是克拉科夫地图,它的右下角称为“卡兹米尔”,15世纪时卡兹米尔三世在此建毗邻克拉科夫的城市,他采取宗教宽容政策,允许犹太人在此定居、经商。从那时起卡兹米尔就成为欧洲不同派别犹太人定居的“天堂”,逐渐形成“犹太聚集区”。
到20世纪30年代,这里被希特勒定为“犹太区”,是“辛德勒的名单”实景发生地,主人公在此经营的搪瓷厂在一条不起眼的马路上。在离开克拉科夫前,我们坐公交车来到这里,参观最古老的犹太教堂.....
上图是毗邻犹太居住区的基督教堂。20世纪30年代这里发生的屠杀犹太人事件可以说是在天主教堂眼皮底下发生的,它是近两千年来教会内部及周围反犹主义长期积累和扩散的必然结果。
犹太族是个相当古老的民族,也是人类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民族。世人知道二战时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但很少人知道此前犹太人已经被迫害了一千多年。复国是他们绝望中最后的自救之道。据史料犹太人是在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屠杀了150万犹太人、亡国后被逐出巴勒斯坦开始流散欧洲各国。
社区的犹太书店兼图书馆。有几个年轻拉比在看书。
当时境况较好的西欧犹太人精英分子则主张融入欧洲主流社会。他们纷纷改信基督教,以获得进入欧洲文明的入场券。如德国著名犹太诗人海涅经痛苦挣扎皈依基督教。后拿破仑时代残酷的现实使许多精英分子融入欧洲的希望破灭,犹太人被当成健康人身上的肿瘤,必须先防止其扩散。因此各国都把流散本国的犹太人分往法定地区单独隔离居住,形成单独的犹太人社区,历史上称它为“隔都”。
据大屠杀幸存者回忆,希特勒士兵一边用刺刀活活捅死手无寸铁的犹太人,一边高唱颂扬基督的赞歌。面对犹太人的惨剧,身为欧洲国教的基督教会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制止或抗议大屠杀的发生。只有少数基督徒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救助走投无路的犹太人,相当多的基督徒甚至参与或协助纳粹分子疯狂搜捕山穷水尽的犹太人。这一惨痛的历史悲剧,不能不说是世界各地基督徒的奇耻大辱。
标志表明社区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犹太景点。
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是上個世紀歷史中最悲慘的事件,而歷史悲劇是永遠不會被忘卻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