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2007-07-01 14:11:33)
标签:

日本瓷器

中华文明

巴黎购物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在各地旅行,我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购物。一则减轻行程负担,二则出于我的理念:看景点远胜于购物。在罗马时,虽几次经过世界著名时尚街“康多堤”,却从未破门而入。在米兰也如此,除在机场免税店买点礼品送朋友。这次去巴黎,也经过香榭丽舍却没时间购物。
  朋友们也许会问:你在香榭丽舍都干了些什么?看美女——已经在前面做了交代。还有一事过几天交代:赶上“诺曼底登陆”纪念日(6月6日),在凯旋门边上傻呼呼看了小半天庆典。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严格说来,此趟去巴黎我还是买了一样东西,不过不是在法国人开的商店,而是在日本人开的商店里。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记得那是个下午,趁还有时间想去艾菲尔铁塔底下看看。因我们买了周票(允许在一周时间内无限制换乘巴黎交通),去那里易如反掌。只记得从地铁站出来抬头就见一巨大无比的铁塔。但要通过一条快速交通路才能抵达铁塔边上,不得已再过一过街地下通道。没想到出了过街地下通道,一个硕大无比的建筑物出现在我的面前——日本文化中心。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既然到了眼面前,不妨进去看看。进了大门,两“鬼子”把着入口,要登记方能入内。这倒没有什么,上次去伦敦,但凡较重要的建筑物都需登记入内。真是“反恐反恐,越反越恐”。
  登记后见除一楼,别的楼层都不让参观;二楼以上是日本驻巴黎公司的写字楼,看了也白看。正好底层有一日本商店,进去了、立即爱不释手。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儿子买了日本”浮士绘”画册,我看上这只青花瓷瓶。先征求儿子意见,儿子说“要买你自己拿着,别想我替你背”。好吧,还“绅士”呢,整个学费白交。
  吩咐日本伙计给我取货、包好。到柜台结帐(价格保密)。看到一位日本中年妇人替我打包,我嘱咐:“小心点,我要带出国。”其实根本用不着我叮嘱,日本人在包装方面是大行家。不信,您瞧。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平心而论,中国现代青花瓷的质量是全世界第一(请参看我的博文:“中国瓷器为什么败走国际市场”),但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却远远低于日本产品。我买一个比这只花瓶质量好三倍的中国青花瓷,价格却是这只日本青花瓷的1/10。也就是说,同类价格的产品中国要“贱”30倍!何等的差距?!差距在那里?差距在细节、差距在态度。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也决定成败。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笔者曾在美国生活,美国人给人以“大大咧咧”的印象。据说有一家美国公司欲打开日本家具市场,可销售记录一直上不去。按说该厂家生产的家具比日本市场上同类日本家具更豪华、更新颖、更耐用、更舒适;其价格也调到了低于日本同类产品的价格。但是美国厂商的家具依然滞销。美国人想不出什么原因能够解释他们的产品为何滞销,就将产品滞销的原因归结为日本人的“排外情结”。
  就在美国人打算撤出日本市场时,一位好心的日本设计师告诉了美国人真相:你们的桌子、包括所有的家具为什么底下没有仔细打磨平?美国人听了后觉得不可思议,难道日本人每天都会钻到桌子底下去欣赏桌底吗?确实如此:日本人在买家具时头一个动作就是将手放到桌底摸一摸,看看平不平?而这第一个动作就已决定了他们不会购买美国家具:美国人连桌底都不能磨平,只能说明他们的家具可能存在许多其他的毛病。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日本人是一个讲究细节、注重微观的民族。而美国人则是一个豪放的民族。这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美国家具在日本市场的滞销。
  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又属于哪一类型呢?我们成语中有许多描写办事需认真的成语,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还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都形容要注意生活细节。可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中国货就很难打进“精品店”,一般都在廉价折扣商店或地摊中出售。
  拿中国瓷器来讲,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瓷器最早的国家,中国也因此得名(中国的英文为China,正好是瓷器的意思)。而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日本瓷器的声誉却大大超过中国。举例说,一只普通饭碗,日本产品可以在纽约最豪华的布鲁明黛尔百货商店卖到10美元一个,而中国景德镇生产的饭碗只能在唐人街杂货铺里以1美元出售。造成这种价格悬殊的原因在哪里?你只要拿起饭碗摸一下碗底就会发现,日本饭碗的碗底光滑如丝,而中国饭碗的碗底多数粗糙不堪。这就是中国瓷器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卖不出好价钱的原因所在。
  还有一个就是态度问题,我们没有从善如流的虚心态度。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渊源流长,我们的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文化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德国生活,每每遇到日本和韩国的朋友,对中国文化都是五体投地地佩服,甚至有的日本朋友和我通讯都用毛笔汉字书写。这就是他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虚心学习。
  而我们,我们许多国人以“愤青”自居,看不到我们和世界和日本的差距,且洋洋自得:“面對5000年的中國,全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怎能不高山仰止?”其实,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面前,日本人从来没有自卑、也没有自傲过,在這個國家強大的經濟後面,自然有她的哲學、理念和文化传统,引导它们不断地超越自我。
  但愿此文能引起大家深思,而不是飞来的“口水”和“板砖”!
  (下图:日本青花瓷瓶与我寓所的日本烛台灯“相得益彰”:也弘扬了一旁的中华文化。难道不是吗?!)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贴一张我刚从“跳蚤市场”买的德国巴伐利亚州一著名瓷器厂出品的青花挂盘,花了5欧元。画面是一个古代骑士骑着快马飞奔,瓷质细腻,我很喜欢。
 
  巴黎的一家日本小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