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台北之七:台北故宫展品

(2007-11-25 10:21:21)
标签:

生活记录

感悟随笔

休闲

旅行

谈天说地

美图

分类: 走遍台湾
进门前,可租一个语音导览器,这样就不用解说员,到时只要输入你眼前文物的编列序号,导览器就会告诉你这件文物从哪里来、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用场以及奥妙在哪里,这在国内不多见。
参观时,有好多工作人员远远的看着你,大部分展品不允许拍照,遗憾。
走马观花,纯属外行看热闹。
走遍台北之七:台北故宫展品
 
以下文章来自网络 ,图片为博主实拍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  
故宫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明清两朝皇帝在此指点江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军派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缴了卫兵的械,然后命溥仪立即出宫。当天下午3时,溥仪离开紫禁城,从此一去不复返。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举行开院典礼,庄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立。据当时报载,开展当天,北京城万人空巷。人们一同涌进故宫,一窥它几千年神秘的蕴藏,欲看几百年的禁地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宫内外一片拥挤。

创办故宫博物院史无前例,一切都要靠探索。加上军阀混战、政局不稳、经费困难等,创办初期遇到了许多困难。仅1926年3月到1928年6月短短两年中,院方负责人就有四次变动。故宫经常遭到军阀的扰乱,经费短缺,员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甚至有人提出废弃故宫,拍卖故宫国宝。到了20世纪30年代,正当故宫博物院各种工作正常发展时,又因日寇侵华,抗战爆发。为了保护国宝,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文物万里大迁徙”。大迁徙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中进行,上面有日寇飞机的空袭,背后又有日军大炮机关枪的追击。从1933年到1944年,故宫1.3万多箱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古籍善本图书历经11年,行程万多里,一迁上海、二迁南京、三迁西南大后方,每一次搬迁都惊心动魄。在日寇侵华期间,全中国文物损失惨重,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都无大的损失,这是世界文物史上的一大奇迹。
 
正门
 

走遍台北之七:台北故宫展品

一宫文物分两岸的历史真相 
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造成了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然而,对于大陆绝大多数民众来说,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久闻其名,陌生是因为至今不能亲历。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南京时,曾遇到反对的呼声。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公开表示:一旦时局稳定,仍将南迁的文物运回原地。但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鉴于当时的政局,于1948年底又将存放于南京的文物精品迁移至台湾,从此造成了一宫文物分两岸的局面。




由南京迁往台湾的文物分三批,三批文物的起运时间分别是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949年1月29日。迁台文物一共有2972箱,数量上虽然只有存放于南京文物的四分之一,但在质量上却是文物精品。文物运台后,先租借台中市糖厂仓库存放,保管条件十分恶劣。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迁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1955年,台湾成立“国立故宫、中央文物院联合管理处”。1957年,在亚洲协会的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1961年,在现址即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馆,1965年新馆落成。同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开幕。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有了两个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比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晚了整整40年。



                                                   
  天下为公牌坊
 

走遍台北之七:台北故宫展品

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占地1200亩,1962年动工兴建。1965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所以它还有个名字:中山博物院。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的形式,采用中国宫廷式的设计风格,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在青山掩映之下,显得格外典雅壮丽。到了台北故宫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颇具气势的六柱牌坊,上有孙中山先生手迹“天下为公”四字。拾级而上,在平台处可见刻有“博爱”二字的铜鼎。再上去,就是“故宫博物院”了。 


               翡翠玉白菜  (刚拍照被工作人员上前阻止)

走遍台北之七:台北故宫展品
当时文物迁台时,的确只有原故宫的四分之一,但都是文物中的精品,共有3000件运到台湾。这3000件当时是经过挑选的,其中的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古籍善本价值连城。如玉器中的新石器时代的鸟纹玉饰、清代的翠玉白菜蝈蝈,青铜器中的商代兽面纹方樽,书法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绘画中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韩干的《牧马图》等,还有为数众多的宋元古籍善本,都是无上的国宝。

台北故宫的文物除了当年北京故宫和当年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运去的外,后来还有一些接收、捐赠和收购等。主要收藏着宋、元、明、清等历代宫廷的瑰宝,现有器物近7万件,包括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文玩等;书画近1万件,包括书法、绘画、织绣等;图书文献最多,近57万件,包括四库全书和善本图书等。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而又以翠玉白菜、肉型石最受游客喜爱,成为台北故宫的招牌。




台北故宫的总文物量有多少?如果三个月换一次展品不重样,大约可供展100年。限于展出场地,台北故宫博物院每次仅能展出各类文物1700余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长期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汉至五代陶器、宋元明清陶器、中国历代玉器等。所以,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出内容,选定一个主题慢慢玩味远比走马观花收获更丰。若要想仔细欣赏每一个展览室,最好是分天分室,逐一参观。比如宋代的书画,可以亲眼一见“苏、黄、米、蔡”及宋徽宗的墨宝,足以让人流连忘返。看完全部真迹,还可静下心来,仔细欣赏经过翻拍放大处理后的书画局部*廓。加上古雅的乐曲和通俗的解说,宋代书画之美便了然于心。
 扣肉 
走遍台北之七:台北故宫展品
台北故宫有仿古的展室展厅。按规定,库房开启、关闭,须由分持电脑锁卡和普通锁钥匙的职员两人、工友一人同行,配合电脑控制中心完成作业。入藏文物,需经薰蒸杀菌处理。故宫文物的最早编号方式以宫殿为单位,给予《千字文》中一字为代号,如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给“天”,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给“地”,然后登记宫殿内陈设的文物,顺序再给以流水号。人们都会好奇,编号“天”字第一号的是什么宝贝?它竟是乾清宫内一个踏脚的木门墩,因为这是进门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便编列为第一号。这套千字文编号,台北故宫一直在延续使用。
  
走遍台北之七:台北故宫展品
 局部  
走遍台北之七:台北故宫展品
 
走遍台北之七:台北故宫展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