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原谅父亲
他因爱我而犯错
来源:北京晨报
这次高考就像一辆过山车,重庆考生何川洋在获得“状元”至高荣誉的同时,又被狠狠地抛入落魄深渊。这一切,只因为父亲何业大迷失方向的爱。
3年前,何业大将何川洋的民族成分更改为土家族,以便让儿子高考享受20分优惠。作为重庆31名考生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加分门”事件的主角,状元何川洋为父亲的错误承担了最为严厉的处罚。在质疑声中,北大、港大相继弃他而去,在巫山县身居要职的父母被撤职、停职,美好前景毁于一旦。
7日夜晚,何川洋在母亲卢琳琼的陪伴下接受晨报独家专访。
“当媒体(为处罚决定)欢呼雀跃的时候,有谁关心过这个17岁孩子的不眠之夜?”卢琳琼的目光停留在有些瘦弱的儿子身上,眼神充满了无限的爱怜,接连抛出几个反问。
“这个责任,应该他(何川洋)来承担吗? ”
“父亲的错是出于对我的爱,我原谅他”
【成长短评】学会拒绝不妥的爱
沸沸扬扬的“高考改民族”事件基本告一段落。高考的公平得到了保证,让人欣慰;而父子之间,也没有因此心生芥蒂,颇值得庆幸。
作为父母,期待用这改出来20分来为孩子博取一个更好的前程,总是情有可原,但若说这样的爱便能抵消事发后的悔恨,恐怕就远远不够。作为孩子,能够在事后豁达面对结果、同时理解父母的苦心固然很好,但是否仅仅一句事前不知情就能把自己的责任推托的一干二净?
对整个事件(重庆有31名改民族的考生),我们可以归结出种种原因:高考制度的漏洞、教育资源的稀缺、官员权利监管的缺失、传统家庭模式对孩子的不尊重……
而对何川洋来说,他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一个准成年人,当父母以爱的名义用各种不合时宜的方式影响自己人生的时候,他是不是表明过自己的态度?我相信类似的影响在日常生活里决不是仅此一次。即便何川洋心里并不认同,却也没有勇敢的说不。
在常识中,我们知道有些父母非常怕自己的子女。会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什么,子女会跟我发火。我并不是要提倡这种怕,但何川洋的父母却一定是明白孩子会接受他们的安排。也就是如果在事后(没被揭露)告诉孩子,孩子会默许甚至支持这样的行为,而不是反对和批评他们的做法。这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预判,而这种判断是孩子的过往行为给父母的印象。
一个人要想长大、要想独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谢绝方式不妥的爱。这种爱不独出现在高考和亲子关系里,也会出现在其他事情以及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上。我希望,何川洋经历这次的事情能有所觉悟,接受方式不妥的爱,终要为它付出相应的代价。
时间:2009年07月10日
作者:王玺
责任编辑:爱上蔚蓝
来源:知心姐姐工作部
文章来自知心姐姐网http://www.zxjj.com.cn
本文为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与知心姐姐工作部联系
电话:010-8404288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