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翻译家文档(274)刘星灿(劳白妻子)

(2017-12-20 21:49:41)
标签:

翻译家

历史

文化

分类: 翻译家文档

《百度百科》

   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捷克语言文学系捷克文学专业。历任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中捷文化交流及中捷友好协会干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捷语教研组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副编审,编审。北京东城区人民代表。1990年曾获捷克斯洛伐克涅兹凡尔奖。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好兵帅克历险记》、《紫罗兰》、《情与火》、《捷克•斯洛伐克民间故事选》、《世界童话之树》、《捷克•斯洛伐克文学史》、《再向前》、《芭蓉卡》等。

 

《新书发布频道》

刘星灿,《世界童话之树》一本作者。

刘星灿,中国翻译家协会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前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在捷克斯洛伐克查理大学捷克语言文学系毕业回国后,一直从事捷克语言文学方面的翻译,编辑,教学及中捷文化交流工作。至今翻译出版了约五百余万字的捷克优秀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世界文学名著哈谢克的《好兵帅克历险记》,赫拉巴尔的《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等多部精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弗尔特的诗选《紫罗兰》,当代捷克著名作家伊万。克里玛的《被审判的法官》,世界反法西斯文集中的《罗密欧,朱丽叶与黑暗》,《捷克文学简史》等以及包括《世界童话之树》在内的数十册儿童读物,其中与白崇礼合作译编的《捷克斯洛伐克儿童书籍插图选》曾获1992年中国图书“冰心奖”。1990年获捷克斯洛伐克文学基金会授予的“涅兹瓦尔奖”,2005年获捷克政府为表彰她弘扬捷克文化的终身成就而授予的“格拉底亚斯。阿吉德”水晶球奖。

 

翻译家的背影

 时间: 2008-08-23 来源: 广州日报

  我很少和翻译家打交道,总感觉翻译者总是垂着一层帘子,作家在前面,翻译者在后面。翻译好了,是作家的文笔好,翻译不好,则绝对是译者的水平不够。

  说到这,忽然想起以前做书评编辑时候的旧事。刘星灿译的《好兵帅克历险记》可能不如萧乾先生根据PaulSelver英译本转译而来《好兵帅克》那么有名,萧译本是淡绿色封面,封面上有捷克著名画家约塞夫•拉达为“好兵帅克”作的一幅插图——帅克一手敬礼,一手夹着烟斗,脸上特有的坏笑,既有几分“天真”,又略带一点小人物的“油滑”。

  文字上,萧译得“典雅”,星灿译得“通俗”。萧译作“捡粪”,星灿则译为“捡狗屎”。萧译“死”为“呜呼哀哉”,星灿译为“不得好死”。星灿则是完全“放”开的,多了点“胡同”气味,多了点拐来拐去的短句。

  当时,正当捷克作家克里玛作品集在中国推出时,向中国的读者介绍克里玛成了一大头疼的问题,可以查找的资料不多。几经辗转才找到《世界文学》副主编的高兴先生,经他指明可与“克里玛”的翻译者之一刘星灿老师联系。于是抱着侥幸之心,给远在加拿大的“刘星灿”发了封邮件,很快就得到答复。星灿老师自称对电脑不熟,于是那封信是用厚厚的十几页纸写成,然后扫描成图片,再传给我们。打印下来,厚厚的一摞。好独特的方式。

  谈起“克里玛”,她颇有兴致,由于和克里玛妻子的海伦娜是要好的同班同学,上世纪50年代同在布拉格的大学文学系里学习。所以把克里玛介绍给中国读者,好比是把故人介绍给故人。

  从个人的文字介绍里,我才发现,此刘星灿与《好兵帅克历险记》的译者星灿、赫拉巴尔的主要翻译者“星灿”,皆为一人。“星灿”之名,不知是否出自曹孟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名字里的气魄也常常让我觉得“星灿”是一位男士。

  后来我在一份周刊里找到这位翻译家的介绍:

  中国青年出版社陆续出版的捷克小说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精品集,由捷克文学学者刘星灿等几位“或奔七旬或过八旬的老眼昏花的人”翻译。译文雅致、优美而传神,台湾地区出版的繁体中文版也采用了他们的译本。但是,刘星灿等人所在的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欧文学组已解散数年,据说其中一位译者,还远居美国,不会用电脑,译稿全靠手写,再复印一份自留,原稿托人坐飞机捎带回国交给编辑……

  那些翻译家的故事讲都讲不完。

 

让底层微光点燃心灵

时间:2007-11-27 来源:哲学门 作者:龙冬

1991年秋天,我结束在西藏一年多时间的工作回到北京。深沉的寂寞裹缠着我,私下打算,是不是应该认真地写写小说了?只有创作能使自己莫名的烦躁同茫然得到平息,使自己的念想有个归宿。

    我想迅速地进入到良好的写作状态,可还是写不出内心理想的小说。在万般无奈的嘈杂之中,想到家里收藏的一整套《世界文学》杂志。自己静静看,逐期逐篇看,暂时把写作的事情忘记了。好像是在同时间赛跑,到1992年底,我几乎读完了自1977年复刊以来所有的《世界文学》。1993年,就在当年的《世界文学》第二期上,我读到了杨乐云译介的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中篇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和两个短篇、一篇“创作谈”摘录。

    现在,这位经典作家已经被汉语世界认识到,并且得到相当范围的接纳。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捷克人,1914年出生。他服过兵役,后来成为一位法学博士,可他的工作从来就在底层,甚至在废纸回收站当打包工。49岁,是多数伟大艺术家早已离世的年龄,赫拉巴尔却刚刚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那就是短篇小说集《底层的珍珠》。关于这位作家同他的作品,常识方面无须赘言,但我要说,他是一个功夫坚硬、技巧娴熟却又处处零乱、天马行空的作家,他是一个始终生活在社会底层、关注现实、哀伤文明毁坏的幽默作家。他写底层,但是他的艺术精神气质却保持着优雅高贵。他坎坷的人生履历,尤其让我觉得亲切。我预想,他的启示一定会对今天中国写作者产生影响。

    上面这些内容,自己长时间怀在心底,感受着巨大的满足。我可以开始自己的写作了。一下子就写出中篇小说《驼色毡帽》、《戏剧零碎》和许多。至少这两部作品,我必须承认自己是从“抄袭”赫拉巴尔而来。《驼色毡帽》的开头:“三个月了,从九月到十一月,已经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我头戴一顶脏兮兮的驼色毡帽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游荡。”然后,叹息一般地接连重复“三个月了”的叙述调门。再看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开头:“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story。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我是职业编辑,想到的就是把值得推荐传播的好书给予出版,况且自己还不满足仅仅读到那么一点赫拉巴尔。

    到了1997年,同事黄宾堂和我经常聚在北京胡同的破烂小酒馆里,两个人东张西望,鞋底粘粘乎乎,各自都隐蔽着内心美妙的出版欲望。最终,我们拿赫拉巴尔当下酒菜,我们把自己感动得鼻腔酸热眼睛泛光。正是这一时分,已经下半夜了,我们豪情万丈:出版赫拉巴尔!

    我们并非徒有激情的人。黄宾堂凭他丰厚的文学编辑资历和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总算得到出版社的支持,我们可以开展工作了。我们骑上叮当乱响的自行车,跑《世界文学》编辑部,译者杨乐云女士却退休出国了。我们跑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东欧室已经取消了。我们找到蒋承俊女士,她说赫拉巴尔的组织翻译有很大难度,国内非刘星灿女士莫属。我们找到外国文学出版社,刘老师退休了。最后,终于找到刘老师的电话。我们在北京东部一家小小的粤菜馆,掏腰包请捷克文学翻译家刘星灿同她的先生劳白吃饭。那一次会面,好像刘劳两位先生也终于寻找到了我们,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共同历经艰辛,寻找版权所有者。刘女士担任主编,组织国内外仅有的几位捷克文学翻译家杨乐云、万世荣和劳白开始工作。但是,问题又出来了。刘劳二位老师必须出国帮助女儿照料新出生的孩子。就是在这种远隔大洋十分不便的情形中,我们用去了七年光阴,将已经购买版权的赫拉巴尔八部代表作品陆续翻译出版,它们是《过于喧嚣的孤独》、《底层的珍珠》、《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巴比代尔》、《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和《我是谁》。国内读书界认可了赫拉巴尔,我们的努力也同时得到许多媒体的肯定。台湾大块出版公司从我们手中购买了中文译本版权,赫拉巴尔自此在台湾声名鹊起。我们感到虚荣吗?或许有那么一点点。而更多的是,感受到为理想出版的快乐。

    今年,是赫拉巴尔去世十周年。为了纪念,也基于一个良好出版选题的充实和延伸,我们再次邀请老翻译家杨乐云、万世荣、刘星灿和劳白,推出了赫拉巴尔的《河畔小城》,其中包括作家最为重要的三部自传体长篇小说。

    在赫拉巴尔热爱的不多的几位伟大人物中,他经常提起中国的老聃。或许,我们已经到了用心读读《老子》的时候了。说到理想出版,我个人以为,出版是表达,更是创造,如同个人写作。出版工作非要安静地用心用力不可。出版要认识到商业运作的“赚钱”目的,但它也应当成为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在一个物质的经济的科技的世界里,文化工作首要的或许恰恰相反,智慧同诗意似乎特别重要。此外,一个称职作家,永远也不要忽略社会现实同底层百姓心灵珍珠般的微光,要有身体力行的恒久信念。赫拉巴尔的引进,正缘于此。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71031日)

 

 

刘星灿 (1937)

   中国作协会员

 笔名乐辛。女。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捷克语言文学系捷克文学专业。历任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中捷文化交流及中捷友好协会干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捷语教研组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副编审、编审。北京东城区人民代表。1990年曾获捷克斯洛伐克涅兹凡尔奖。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好兵帅克历险记》、《紫罗兰》、《情与火》、《捷克•斯洛伐克民间故事选》、《世界童话之树》、《捷克•斯洛伐克文学简史》、《再向前》、《芭蓉卡》等。《捷克和斯洛伐克儿童文学插图选》获1993年冰心文学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