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是由政府部门开设的官方微博账户和政府政务人员以职务名义开设并从事政务活动的微博帐户。政务微博在公共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加强政民沟通、树立政府形象、市民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务微信,是继微博后政府部门的实现上述功能在微信上开设的官方公众平台。
http://s6/mw690/001mYJGQgy6K1Xhcx4V45
政务微博随着2009年新浪微博的诞生而出现,最先是本人的@中一在线 与@云南伍皓
等第一批党政官员以职务名义在新浪微博通过了实名认证。紧接着@桃园网 作为第一个地方政府官方微博露脸;@平安肇庆
是第一个公安局官方微博;@海宁司法 是第一个司法局官方微博……
近年来,政务微博、微信由于占用行政资源少,其经济性、便捷性和普及性又是其他传统沟通平台所不具备的,迅速赢得了政务人员与公众的支持。据统计,新浪、腾讯两大平台的政务微博数量已经超过28万个,政务微信认证数超过5000个,有21家中央机构同时开通了微博、微信,这意味着政务新媒体应用已进入全新的“双微时代”。然而,微博、微信的出现毕竟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出于目的、认识以及理念的不统一,在政务微博、微信的应用上从全国范围来看还存在各类偏差和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以政务微博为例,表述一些个人观点。
和其他新兴事物的发展一样,政务微博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历程。第一是宣传发布阶段,充分利用了微博强大的宣传传播功能,政务微博被当做一个新的发布平台主要被政府部门用于树立部门形象、宣传政策法律、处理公共关系等。第二是问政服务阶段,政务微博接受公众的询问、质问和追问,并在微博上为公众提供各类便利性服务。第三是施政行政阶段,就是政府和政务人员直接在微博上议事、做决策、发政令、督办有关事项,而其工作的流程和结果都直观的能够为公众所知晓,让政务工作进入“玻璃房”,便于接受公众的监督,让民众实时知道政府“想干什么、在干什么、干了什么”,而民众可以对政府工作“说三道四”、“评头品足”、“指手画脚”,同时又推动、改进政府的各项工作。
我的一位海宁老乡王国维先生,他用三句话概括了人生的三重境界,非常富有哲理。那么对于政务微博的应用,我也觉得这三个发展阶段对政务微博的认知和应用,其实也是境界的提升。
首先,政务微博的宣传发布是基础,是政府部门直接掌控的宣传利器。当然要做好宣传工作,首先要有人气,有人气才有传播力。否则,就是抽屉里的日记本,即使不上锁也很少有人翻阅。因此,政务微博发布的内容要吸引人,要与所在单位部门的本职工作有联系,避免成天转发一些八卦奇闻、心灵鸡汤之类,使政务微博沦为《报刊文摘》;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打烊;更不应该一旦遇到本部门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时马上失声变成“哑巴微博”。
但现在仍有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都还认为微博就是一个媒体,一种宣传工具、新的喉舌,以前做简报,现在搞微博,开通政务微博的目的也仅仅是在微博上宣传本行政区域、本部门的工作。微博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工具,但它不仅仅是宣传之用。宣传发布是单向的,高高在上难以接“地气”的。所以宣传发布只是政务微博应用的第一个境界。
政务微博应用的第二个境界是问政服务,问政服务就是你向我提问,我要回答你的问题;你提要求,我要在职责范围内满足你或给你反馈;如果你的问题我无法解答或者你的要求超越了我的职责我还得转交给相关部门让他们帮助解决……这就体现了政府部门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平等互动,同时在互动中提供服务。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目前“打造服务型政府,改管理为服务”这种提法比较时兴,可笔者的观点是社会能够提供的服务就应该让社会提供,市场能够提供的服务就应该让市场提供。因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会比政府提供更公平,市场提供的服务会比政府提供的更经济、高效!有些服务由民间微博,社会微博提供无论在专业上还是效率上比政府更有优势,政府没有必要去搞非同业间的“同业竞争”,而应当注重履行好政府部门的本职。政务微博要干政事,你的行政本职自己不做,别人是无法来替代的。
这是政务微博的前两个境界。笔者归纳的第三个境界是利用政务微博施政行政,让政府工作进入玻璃房。利用政务微博施政行政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第一个条件,如果说微博宣传开设一个微博就可以了,微博问政开设多个微博就足够了,那么,开展微博政务就需要建立政务微博矩阵,每个机构要开官方微博,主要政务人员也要开通个人实名微博,形成部门条线内的微博群,这样才能有效衔接,互动互补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百姓身边的事由身边的机构解决”。第二个条件,在移动互联时代,必须配以移动终端处置网事微政,不能朝九晚五过双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政务微博不一定要搞得热热闹闹,关键是公众需要的时候能够被@得到。第三个条件,就是政务微博不能完全交给“小编”打理,小编上线,领导也要上线,因为领导才有行政权力去施政行政。事实上政务微博的管理者每天在网上扮演的就是一个本部门新闻发言人兼信访接待员兼指挥员的角色,这么重要的角色随便找个整天坐办公室的“小编”能处理得好么?显然不能!现在从上至下都在强调走群众路线,现在的群众在哪里?就在手机的客户端上!所以说应该与时俱进走网上群众路线,到群众意见最多的移动互联网上,领导必须成为政务微博团队中的一员。
施政行政是政府的专项权利,是其他微博做不了的,比如民意征集、政策制定、政令发布、布置任务、检查督促任务、行政处罚等。2011年4月,海宁市司法局在先期形成海宁司法“微博集团军”的基础上通过官方微博试水微博公文。微博公文的一大特色是将平时可公开的公文发布到微博上,而微博的“门槛低,进入便捷”为每一个人发表看法提供了客观条件。每位看到微博公文的人都可以参与讨论,使政府内部成员之间、政府和广大网友之间能够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及时了解民意和改善工作。该项目在2011年亚太地区“FutureGOV”国际年度峰会上还荣获了“政府转型奖”。
政务微博的施政行政实际是同时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发布微博的同时也起到了向上级汇报的功效(当上级也开设政务微博时)。第二件事是向专家同行咨询,获得更多的改良意见。第三件事是民意听证,让普通民众拥有更多主导权。现在正处于移动政务(电子政务2.0)时代,政府部门广泛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开展政务工作,提供便民服务。微政务是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为平台,面向大众、面向用户的开放性、互动性更高的移动政务。去年年底,海宁市司法局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成立了微政务研究室,将深度对微政务进行探索和实践,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领导给予关注和支持。
2014.6.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