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幸到李炎李总的科技荟馆体验了3D挥杆诊断系统,总算是见识了一把高科技。之前也曾在都市名人和天畅高尔夫见过几次模拟器以及挥杆分析之类的东西,我总是觉得可参考性当然有,但是实际实用性却并不太大。而这次的3D诊疗当真让我大开眼界。
据说这次李总选用的是由泰勒梅和美国顶尖3D技术开发公司Motion
Reality联合开发的MATT系统。我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小伙子身上穿着稀奇古怪的小黑夹克,上面有不少小白点,头顶的帽子上还装着两个,有点像火柴棒棒。
听这李总的解释,看着美籍教练Michael的演示,我不禁惊叹起来。整套系统的亮点在于他可以将你的挥杆动作采集并且实时的创建出挥杆模型的三维图,然后再根据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这能够让人看到最真实的身体运动数据并进行比对。此外更让人惊叹的是这套系统里带的PGA及LPGA职业球员的挥杆模型。将自己的模型和职业球员的模型进行对比,你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自己的身体运动有哪些问题。
http://s4/middle/4ad83c3cg8210594d89a3&690我的亲身体验" TITLE="3D挥杆诊断 我的亲身体验" />
我禁不住诱惑也上去试了一把。作为当天唯一的一位女同胞,我不禁感叹我给女同胞们丢脸了。。。上面的图片就是我的挥杆3D模型,之前和之后还是有一些改变的。。。据Michael说我的动作开始的时候非常僵硬。(唉,其实不用说我也知道,我都快3个月没摸过球杆了!泪~~!)不断的shank球让我真是非常之无语。
好在Michael和佰嘉通的员工都很有耐心,Michael通过我两次挥杆模型的比对,指出了我重心过于向右导致头部和肩部在上杆过程中过于向右和左手臂在击球时弯曲的大毛病,并耐心的指导了我如何进行改正,果然让我找回了感觉。Michael也盛赞我“Pretty
good”&“so
clever”(我怀疑这是教练的通病,至少我遇见的几个教练都是这样,总是好话多过坏话。呵呵)
不过我心里头还是小小的嘀咕了一下,看到问题是很直观了,但是如何改正还真是个挺困难的事儿,而且如何在改正之后保持不反弹更是个难题。如果没有专业教练的分析和指导,一看到自己的动作那么难看,郁闷都郁闷死了。
因为和Michael做3D挥杆诊断,我错过了李总介绍球具的诊断、选配和组装的介绍,有点小遗憾。李总说科技荟馆这个平台式为了让更多的业余球员也有机会享受为职业巡回赛的球手提供的专业服务。他说他并不想在教学方面有更深入的介入,也就是说这些设备只是给球员们指出问题所在,而真正的改正、调整等还得看个人功力和教练的本事儿咯。
如此说来也甚有道理,因为我一直还是坚持一味的临摹是毫无意义的,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挥杆,每个人都有真正适合自己的,这才是高尔夫的乐趣。还是很支持李总的理念的,中国的高尔夫缺乏科学的力量,真希望有一天中国人也有属于自己的高科技高尔夫技术,并为广大球友所共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