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化!是一个美丽的梦。
尤其对于中国广大的高球爱好者来说。尽管随着中国二十多年的高球历程,高尔夫人口不断的发展壮大,球场也不断的增加,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中国的高尔夫市场人气旺盛,市场庞大,消费能力超群。但是,只要稍稍留意,你就可以发现,中国的高尔夫,“贵”不可言!
球会会员制限制抬高价格 限制人群
http://s13/middle/4ad83c3cg7e20d8d57f8c&690“贵”不可言" TITLE="中国高尔夫 “贵”不可言" />
北京丽宫高尔夫俱乐部,私密化的代言
作为中国高尔夫产业的主体——球会,中国几乎95%以上的球场都是会员制的。几乎现在国内的球场都依靠会籍作为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这也的确是一个快速回笼资金的方式,但是同时也限制了会员人群。当然如果对于几年前的中国高尔夫而言,打球的人非富即贵,高尔夫球会的会籍,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同时又是一种投资方式,因为会籍是会升值和转让的。
但是,随着高尔夫的逐步发展,居高不下的价格成为中国高尔夫的一个巨大瓶颈。正因为一直以往的昂贵口碑造成了国人对高尔夫“贵”的妖魔化。即便现如今,练习场的资费标准一直在降低,但是一旦考虑到下场、教练、装备等等因素,高尔夫瞬间又变得遥不可及了。试想:中国高尔夫的市场之所以大,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如果因为昂贵的价格限制了高尔夫人口的增长,那么最后利益受损的还是作为中国高尔夫产业主体的球会。
买会籍买不了一辈子,每个球场都有其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一个球场按照Tee
time时间,按照维护成本和其他相关设施的配备,最终得到的日运营客户基数,很多球场的会员上限都不会超过1000。而且,一个会籍只能享有一个球场的优惠,可是人不可能一辈子只打一个球场。这两年,中国的俱乐部和球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数字不断的扩大,可以预见,几年之后,中国的球场将会翻几番,但是如果相应的人口不增加,那么这些球会就将面对巨大的竞争,祸福难辨!但我不甚乐观。
我不否认会员制俱乐部的运营模式符合中国之前到现在的国情,但我质疑它会不会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
小圈子抱团玩儿 非请勿入
曾有不少新晋的球友,抱怨找不到合适的球友。如今真正频繁下场打球的人,大部分都是业务需求。我们常说的高尔夫狂热爱好者所占比例之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国人甚少有真正将高尔夫当做运动来理解的,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职业技能,一种商业的技巧。
当然,凭借高尔夫球的魔力,当你逐渐深入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之后,你就将步步沉沦。呵呵,这么说似乎有点严重,不过我敢断言,100个真正的高尔夫爱好者中,99个都是通过其他原因接触高尔夫的,真正因为喜好而接触高尔夫的,也就是1个而已。
逐步发展的结果,就是中国的高尔夫人群被分割成了一个个的小圈子,缺乏交集,缺乏沟通。一个个的小圈子,高高挂起非请勿入的牌子,让人产生一种所谓的“超凡脱俗”或者是“高人一等”的感觉。然后大言不惭的说:“高尔夫就应该是一个人的运动。”剥削了高尔夫充满趣味性的竞技性。
我是高尔夫运动平民化的坚实簇拥者,但这不代表我仇恨厌恶贵族化。我只是觉得,对于业界的各位来说,将蛋糕做大才是硬道理,而不是迫不及待的刮分所剩无几的市场。人,是一种自私的动物,而人也因此失去了许多通过协作可能达到的更美好境地。
我真心的希望国内的高尔夫有一天能够梦想成真,走上坦途,而不是羊肠小径,因为我也是其中一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