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文学之美(二)

(2018-03-20 12:48:19)
标签:

东山魁夷

日本文学

分类: 日本随笔
二  东山魁夷论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平安朝不消说,奈良朝也引进中国文化,开始模仿唐代文化。正像明治百年的尽头,日本文化受惠于西方文化一样,平安朝的文化承蒙了中国唐代文化的恩惠。不过,这里必须认真考虑的也是我想讲的,就是平安朝文化如何引进和如何模仿中国文化。我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确十分浅薄,只能仰仗学者和研究家的见解。但是凭我的直感,我怀疑平安朝是不是真正引进了中国庄重而伟大的文化,是不是真正模仿到手了?于是很自然地联想到,从一开始起就采取日本式的洗手法,即按照日本式的爱好来学,然后全部日本化。这一点,只要看看平安朝的美术,就可以明白,建筑、雕刻、工艺、绘画等都是如此。例如书法,就以“三笔”来说吧,他们纵不及中国大书法家,但也已经创造出日本式的美,这是确实无疑的。而且盛行假名草体书法之后,这种日本式的美是古今东西方无法类比的。

平安朝的假名书法优雅、秀丽而纤细,我们不能忽视在流畅的文字线条中充满的高雅品格和苍劲有力。随着时代的推移,要么失去原型,品格下降,要么囿于原型,软弱无力。平安朝之后,某些禅僧书写过精神境界高的书法,可是大约千年间,最终及至平安朝就没有日本式书法的美,我偶尔兴之所至,阅读平安朝的文学作品时,也是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想起了女人头发的事。日本女人的头发丰厚,又黑又长,最长的得数平安朝宫中的仕女了。

所以回顾平安时代引进和模仿中国文化,就是要思考“明治百年”引进、模仿西方文化的问题。不,相反的,思考我们今天接受西方文化,就要回顾从前接受中国文化的问题。时代大不相同,也许不是以做参考,也许还有参考的价值。“明治百年”的日本,十分能够真正模仿西方庄重而伟大的文化,特别是其精神呢?难道这还不值得认真怀疑吗?难道这还不该从一开始就采取日本式的吸收法,按照日本式的爱好来学吗?我想特别强调的,实际上有些地方吸收和学习都没有真正做到。如果认为“明治百年”已经将西方的精神文化消化了,那就太肤浅了。

可话又说回来,倒确是将一部分西方文化完全日本化了。例如,看看现存的西洋画,老大家的绘画,与其说是西洋画,不如说已是日本的画风了,还有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在日本有类似田山花袋(1871-1930),岛崎藤村(1872-1942),德田秋声(1871-1943)的作品。日本是个翻译事业发达的国家,西方的新文学很快就被介绍过来,似乎可以认为,迄今为止一直活跃在第一线的文学奖是同西方文学同步前进的。在外国人的眼里,这大概是日本式的吧。稍过些日子,原先似西方式的文学,也就变成日本式的了。现在回顾明治、大正乃至战前的文学,这点已是明显的了。肯呢个是日本人的命运吧,但日本民族的命运不在世界别处,它同日本的创造有多少联系,恐怕就是我们所关切的重要问题。

大约一千年前的往昔,日本民族就以自己的方式吸引并消化中国唐代的文化,产生了平安朝的美。“明治百年”以来洗后西方文化的日本人,究竟创造出足以同王朝文化相比的美来了吗?就不说王朝文化,现在究竟创造出了像镰仓时代文化、室町时代文化、江户时代文化那样的,好歹也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来了吗?我但愿已经建立起超过过去任何时代的日本独特的文化,今天民族的力量绝对没有衰颓,可以将日本新的创造贡献于世界的文化。也许已经创造出什么,也许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反而难以认识。不,恐怕这是今后的事了,文化的昌盛往往是伴随经济、生产的繁荣而来的。

显然,明治是勃兴的时代,可是,“明治百年”的尽头还是勃兴的时期吗?已经到成熟期了吗?或许是自己身在其间难以判断?不过,我似乎感到是处在未成熟的时期。这时期远没有充分吸收西方文化,还没有日本化。平安王朝在八九四年废除了遣唐使,经过百年之后,出现了道长的时代。江户时期,在一六三九年实行锁国政策,经过五十年之后,出现了元禄时代。断绝了同外国的联系,确是使文化净化为最日本式的文化,但又不仅是这个原因。道长、元禄时代是成熟期,今天做梦也不会想到锁国政策一类的事。世界文化犹如万国博览会,同海外各国进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就势必会使本国文化立足于其中。创造世界文化,也就是创造民族文化;创造民族文化,也应该是创造世界文化。

总之,这就要越过文化的交流地狱,以今天同过去相比,有时我也感到不可思议。比如,十一世纪初的紫式部、清少纳言、和泉式部,以及十七世纪后半叶的松尾芭蕉,他们学习,尊崇的古典文学都是共通的,为数不少。不仅是日本的古典,中国的古典也是如此。十三世纪的藤原定家,十五世纪的世阿弥和宗袛也是如此。平安时期至江户时代的古典文学世界中,流传、呼应和交织着同样的古典传统。这就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的脉络。明治时代引进了西方文学,遇到了巨大的变革。这脉络好像被切断,流通着别的血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发感到古典传统的脉络依然是畅通的。
1969年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