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日语教程第八册第五课辅助读物:木材的温柔

(2010-11-09 19:47:50)
标签:

木材

小原二郎

建筑

棉布

丝柏

分类: 日语综合教程第八册

综合日语教程第八册第五课辅助读物:木材的温柔

 翻译:王志镐


关于作者:小原二郎(こはら じろう),建筑学家,1916年出生于长野县。在建筑领域引入人类工程学,为了建筑日本人适于居住的住宅,正在重新评价传统的木材的文化。其著作有《人类工程学的构思》、《支撑法隆寺的木材》。

课文解释:

1.    产灵神(むすびのかみ):创造大地万物的神。

2.    《和名抄》(わきょうしょう):《倭名类聚抄》(わみょうるいじゅしょう)的略称。是源顺(みなもとのしたごう)(911-983)所写的日本最初分类体的汉和辞书。承平年间(931-938)成立。

3.    依代(よりしろ):以树木、岩石、玩偶等物依附神灵祭神的东西。

4.    御神木:在神社境内祭祀的、让神灵寄宿的树木。

5.    法隆寺:奈良县生驹郡斑鸠镇的寺庙,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筑物。

6.    丝柏、扁柏(ヒノキ):丝柏科常绿乔木,是日本特产的品种。木材带黄白色,纤维密而光泽,有芳香,是诸多木材中用途最为广阔的、最优良的建筑材料。

7.    刚性:被扭曲的物体恢复原来状态的力。

8.    木曾:长野县西南部木曾川流域的总称。

9.    属:生物分类的一个集合单位。丝柏(ヒノキ)属中,有丝柏(ヒノキ)、花柏(サワラ)等种类。

10.手感(ふうあい):对纺织品的观察和触摸感觉。

 

日本人是生活在树木中的民族。这是因为,他们受惠于自北而南的细长国土上丰富的绿色森林。在这样的风土人情中,我们的祖先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产灵神”,它赋予我们住着的土地和一望无际的山川草木以灵魂。《和名抄》里有《木灵》或《木魂》这样的词语,意为树木中栖息着精灵,树木是从天而降的神灵的“附着物”。

这种以树木为信仰对象的理解方式,在树木被砍下来制成木材之后仍然被延续着。所谓的“木护身符”就是这样的代表,从它那白色木质的纹理中,可以感觉到精灵的感召。

我们在象征着机械文明的汽车里祭祀着木片的护身符,这种矛盾的做法可谓贻笑大方,不过假如当我们看到,至今在住宅用地中还有祭祀神木的住宅林的传统缩影,那么也就可以理解了。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树木和木材是毫无缝隙地连在一起的。

我们在很长时间内,生活在棉布和木材当中。可是在明治以后将其舍弃,不断追求新的材料和人工材料。那就是与其相信天然材料,不如相信人工材料更为优秀。不过,如今经过明治百年的亲身经历,渐渐明白了铁不是万能的,水泥也不是永久的材料。于是产生了重新认识木材的动向,更为深刻的理由是:人们感到:吸引人心的铁和水泥中还缺少了些什么。

被棉布和木材包围着,我们觉得心情平和。那是因为这些东西曾经是有生命的东西,那生命的温暖传递给人的肌肤以隐隐约约的体温。

一般来说,铁和塑料之类的材料在全新的时候最强硬,随着它们变得陈旧而变得脆弱。机械也是如此,性能随着年代而大致呈直线下降。可是,木材的情况就与它们略微不同了。

如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法隆寺的丝柏的立柱与新的丝柏的立柱,哪一种更为强硬?回答一定是新的立柱。可是,这个回答不正确。那么为什么丝柏在被砍伐后两三百年期间,强度和刚性慢慢地增加了,上升了两三成,而在这个时期过去之后,便缓慢地下降了。那下降弧线之处就是法隆寺立柱的位置所在,与新的立柱有着几乎一样的强度。也就是说,树木在被砍伐时,虽然切断了它的第一生,可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时,又开始了第二生,在那之后,可以保持几百年长久持续的生命力。

与木材同类型的东西,根据产地和布局,材质稍有不同。那是无法根据物理的、化学的试验来证明的微乎其微的差别,在市场上根据长久的经验来对它们分别进行区别,其价格的处理也不仅相同。比如,据说有这样的评价:丝柏之中,木曾产的为最高级。

还有,木材在其生育地被使用时,最适合长久保持,那经常是对木材熟知的人的所在。这里应该说是木材保持风土性的地方,类似到哪里去吃东西。那好比在那片土地上,使用其所生产的素材,用传统的调理方法做成的食物最好吃有着同样的意思。

说到丝柏的种属世界上有六种,其中以日本的丝柏作为木材,其风格要更高一级。因此用白木造的建筑,其诞生在日本的风土中,放在那里时最为合适,还更能发挥其性能。追根溯源的话,木曾的丝柏被木曾使用的时候,奈良的丝柏被奈良使用的时候,不就是最合适的吗?

我们在机械文明的恩惠中,对工学的思考方法过于信赖,只要是能证明是数量的就是真理,只有那才是正确的,有过分信赖之嫌。可是,虽然有自然造就的东西,像木材那样的原始的素朴的材料,却仍然有计算机也不能弄明白的一面。

大自然被认为是无可替代的重要,这样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有这样的意见:“二十世纪是机械文明的时代,而二十一世纪是向生物文明的转移。”如今,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对过分推行科学万能主义的反省,更加注意有生命体的神秘性吧。像重新认识棉布和木材的好处这样的最近动向,我想就是受了这件事的启发。

我们一直认为,过去木材是落后于时代的原始的素材。因此对其加入了新的技术,希望其接近工业材料的水平而有所进步。其结果,被称为改良木材的产品渐渐生产出来了。它们弥补了以往的木材的缺点,顺应了对木材的大量需要,为丰富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木材工业确实得到了发展。

可是另一方面,到了最近,我认为一种疑问开始显现。那就是我们在反省:木材以其自然形态的使用为最好,如果经过加工,越是加工,就越是失去本来的优点。这样考虑的话也许是理所当然的。木材是几千万年的产物,花费了长久的时间,与天意合为一体,应该是一边一点点改变体质,一边长高的生物。树是大自然之子,就那样是最良好的状态。

因此构成木材的一个个细胞,在寒冷的地方耐寒,在多雨的地方耐湿气,形成了微妙的结构。在有的小细胞中,一定潜伏着人类的智慧所不及的神秘吧。仅仅将其装入切开,贴贴补补,就被认为是改良的本身,也许过于相信近代科学了吧。那正好是一时流行的话“征服自然”,其实有狂妄自大的一面,如今反省起来,不是同样的事情吗?

在使用木材中具有痛感的事情是:木材不论有怎样的用途,就这样使用就是优良的材料,可是证明那优秀性的数量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其原因是:说到强度也好,保温性也好,遮音性能也好,提起它们的物理性能,木材与它们相比较,既不是最低水平,也不是最高水平。不管是那种性能,都是中等水平。因此很难证明其最优秀的。但是用含有“手感”的纤维的综合性来判别,这些都是优良的纤维,实际上是哪一位专家都在鉴别的木纹。总的来说,生物的材料都具有那样的性质。

正如人有人品,木也有木品。就像人们所说的扁柏的贵族性,杉木的平民性。与人类一样,安使用人的顺序成为名品,便成了拙劣的作品。既平凡,又不平凡。关于日本文化中的木材,它们以那样的形态生长着,今后一定会继续生长。

近来,有人吐露这样的意见:人们依赖人的计算更甚于电子计算机,灵感比工程师更高级,我想,这真是意味深长的话啊。

(译自《日本人和树的文化》1984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